作用于肛管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79947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8 23:29
作用于肛管的装置,包括主体呈杆状的支撑部件、包覆在支撑部件外部的黏膜接触部件和用于输送药液的药液通道,黏膜接触部件上设有顶部细小底部宽大的肛窦适形突出体,黏膜接触部件上设有至少一个具有开口的簸箕状下沉结构,黏膜接触部件上的肛窦适形突出体位于簸箕状下沉结构内,肛窦适形突出体底部设有药液出口;当黏膜接触部件进入肛管时,药液从药液出口流出或射出直接冲洗肛肠黏膜后,药液可流入簸箕状下沉结构与肛窦适形突出体之间的通道内,药液易于经簸箕状下沉结构开口流出。药液易于经簸箕状下沉结构开口流出。药液易于经簸箕状下沉结构开口流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作用于肛管的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作用于肛管的装置,属于医疗器械


技术介绍

[0002]人类直肠末端位于齿状线的肛窦又称肛隐窝,呈漏斗状向上开口,通常有6至8个,肛窦内部有肛腺,肛腺的分泌液可以起到润滑排便的作用,排便时肛窦的凹陷打开,肛窦内壁与粪便接触,当人体出现便秘症状时,肛腺不再正常分泌润滑液,肛窦内部干燥,其凹陷打开后,肛窦内壁与干燥粪便相接触,增大了粪便与肛管壁的摩擦力,影响粪便顺利排出。
[0003]肛窦是一个极难清洁的卫生死角,肛管能自由收缩与舒张且粪便健康(香蕉状粗大粪便)的情况下,才能使肛管黏膜皱褶及肛窦处黏膜完全展开,通过健康粪便的“擦拭”,将残存在黏膜表面及肛窦内的粪屑、炎性分泌物、血块等清除。通常情况下,粪便健康本身就难以持续,再加之排便过程中由于紧张、体位不利等因素造成肛管不能充分舒张,导致肛管内的粪屑、炎性分泌物、血块等持久积存。
[0004]肛窦内积存的粪屑、炎性分泌物、血块等一旦堵塞肛腺开口,致使分泌不畅,局部抵抗力下降,易于发生肛窦炎,严重者出现肛周脓肿,继而导致肛瘘。便秘患者在排便的过程中,排便前段干硬的粪便划伤肛管黏膜,后段稀便极易进入肛窦卫生死角,难以清除。腹泻患者粪便稀沥形态导致排便过程中肛管不能舒张完全,稀沥粪便极易滞留于肛窦内。
[0005]现有产品如开塞露等均不能将肛窦内积存的粪屑、炎性分泌物、血块等有效清除,也无肛肠养护、生理性诱导排便反射等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作用于肛管的装置,包括主体呈杆状的支撑部件、包覆在支撑部件外部的黏膜接触部件和用于输送药液的药液通道,黏膜接触部件上设有顶部细小底部宽大的肛窦适形突出体;黏膜接触部件上设有至少一个具有开口的簸箕状下沉结构,黏膜接触部件上的肛窦适形突出体位于簸箕状下沉结构内,肛窦适形突出体底部设有药液出口;当黏膜接触部件进入肛管时,药液从药液出口流出或射出直接冲洗肛肠黏膜后,药液可流入簸箕状下沉结构与肛窦适形突出体之间的通道内,药液易于经簸箕状下沉结构开口流出。
[0007]所述药物通道可以设置在支撑部件与黏膜接触部件之间也可以设置在黏膜接触部件上也可以至少一部分位于支撑部件内部;所述支撑部件、黏膜接触部件,每个部件可以是一个零件也可以是多个零件构成。
[0008]为了充分撑开肛管黏膜及肛窦,更方便清洗肛窦内积存的粪屑、炎性分泌物、血块等,黏膜接触部件顶部设有膨大体,簸箕状下沉结构及其内的肛窦适形突出体设置在膨大体上。
[0009]为了便于进入肛管内,更充分清洗肛管黏膜及肛窦,黏膜接触部件顶部的膨大体为橄榄球状,膨大体形成连为一体的膨大体上部区域、膨大体下部区域,每个区域内至少设
置一个簸箕状下沉结构及肛窦适形突出体,膨大体上部区域的簸箕状下沉结构开口向上,膨大体下部区域的簸箕状下沉结构开口向下。
[0010]进一步的,膨大体上部区域与膨大体下部区域两侧分别设置两个簸萁状下沉结构及肛窦适形突出体。
[0011]优选的,膨大体上部区域与膨大体下部区域分别设置两个位置相对的簸箕状下沉结构及肛窦适形突出体。
[0012]优选的,为了更易于进入肛窦内部,擦拭清洗肛窦黏膜,膨大体上部区域与膨大体下部区域分别设置类似肛窦数量或者与肛窦数量成倍数关系的簸箕状下沉结构及肛窦适形突出体。
[0013]为了充分擦拭肛窦及附近黏膜,黏膜接触部件上还分布有包括绒毛状、散点状、钉状、锯齿状、串珠状、叶片状、伞状、凸台状、横纹状、梯田状、褶皱状、螺旋状在内的突出体和或包括点状、条状、水滴状、波纹状在内的凹陷。
[0014]优选的,突出体和或凹陷可环周设置多个,以最大程度的擦拭肛窦及附近黏膜。
[0015]肛直角指肛管的长轴与直肠壶腹之间形成向后开放的夹角,是控制排便的重要因素,坐位时,肛直角为80
°
~90
°
,蹲位时,肛直角达100
°
~110
°
;为了顺利通过肛直角进入直肠,更有效清洗、润滑直肠黏膜,促进排便反射,黏膜接触部件顶端和或支撑部件顶端弯向一侧。
[0016]为了显示装置进入直肠的长度,装置的黏膜接触部件表面设有刻度线。
[0017]为了防止药液溢出,还包括约束部件,套设在黏膜接触部件底部,使黏膜接触部件与支撑部件底部相对应的区域紧密接触。
[0018]为了储存可用于润滑、清洁、治疗的流体物质,还包括药液储存部件,支撑部件底部为中空筒状形成药液入口,可与药液储存部件相连接;药液储药部件可储存液态水或药物溶液、乳剂、膏剂及凝胶等,起到润滑、抗菌、清洗、促进伤口愈合等作用,也可用于益生菌的注入。
[0019]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0]①
本装置进入肛管内部,轻柔推拉旋转,遇到有轻微阻力时,说明位于簸萁状下沉结构内的肛窦适形突出体已进入某一肛窦内,此时可充分擦拭清洗肛窦,此方案有助于判断肛窦适形突出体在肛管内部的位置及是否进入肛窦内。
[0021]②
肛窦是极难清洁的卫生死角,容易积存粪屑、炎性分泌物、血块等,而肛窦底部则是卫生死角中最难清洁的位置;本装置肛窦适形突出体易于进入肛窦、进而接触到肛窦最低点,药液出口设置在肛窦适形突出体底部,药液更易于流入肛窦内部,精准冲洗,充分清洁肛窦。
[0022]③
正常情况下,位于肛窦内部的肛腺分泌液体,形成肛窦黏膜的保护、润滑屏障,减小粪便与肛窦黏膜接触时的摩擦力,有助于下次排便时将积存于肛窦内的粪屑、炎性分泌物、血块等排出;但多种原因可导致肛腺分泌减少,且排便时未能有效清洁肛窦,粪屑、炎性分泌物、血块等积存在肛窦内不能排出,则易于发生肛窦炎,严重者出现肛周脓肿,继而导致肛瘘。
[0023]本装置簸箕状下沉结构与肛窦适形突出体之间形成通道,有助于药液冲洗掉的粪屑、炎性分泌物、血块等进入通道内流动,继而从簸箕状下沉结构开口流出,避免了粪屑、炎
性分泌物、血块等从黏膜的一个位置转移到邻近区域或从一个肛窦内洗脱后随即又进入另一个肛窦内的无效冲洗,确保将积存在肛窦内的粪屑、炎性分泌物、血块等彻底清除;此时若药液从开口向上的簸箕状下沉结构流出,则流入直肠不再堵塞肛腺开口,若药液从开口向下的簸箕状下沉结构流出,则直接流出肛管,排出体外。
[0024]④
本装置黏膜接触部件顶部设有膨大体,簸箕状下沉结构及其内的肛窦适形突出体设置在膨大体上,膨大体更容易撑开肛管黏膜皱褶及肛窦处黏膜,使药液出口贴近肛窦黏膜,更易于清洁肛窦内积存的粪屑、炎性分泌物、血块等。
附图说明
[0025]并不局限本专利技术的附图如下:
[0026]图1A:肛管、肛窦的解剖示意图
[0027]图1B:肛窦的横断面剖视图
[0028]图1C:传统产品作用于肛窦的示意图
[0029]图1D: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示意图
[0030]图1E: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冠状面的剖面图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作用于肛管的装置,包括主体呈杆状的支撑部件(1)、包覆在支撑部件(1)外部的黏膜接触部件(2)和用于输送药液的药液通道(3),黏膜接触部件(2)上设有顶部细小底部宽大的肛窦适形突出体(21),其特征在于:黏膜接触部件(2)上设有至少一个具有开口(220)的簸箕状下沉结构(22),黏膜接触部件(2)上的肛窦适形突出体(21)位于簸箕状下沉结构(22)内,肛窦适形突出体底部(211)设有药液出口(31);当黏膜接触部件(2)进入肛管时,药液从药液出口(31)流出或射出直接冲洗肛肠黏膜后,药液可流入簸箕状下沉结构(22)与肛窦适形突出体(21)之间的通道(20)内,药液易于经簸箕状下沉结构(22)开口(220)流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作用于肛管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药液通道(3)位于支撑部件(1)与黏膜接触部件(2)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作用于肛管的装置,其特征在于:黏膜接触部件(2)顶部设有膨大体(23),簸箕状下沉结构(22)及其内的肛窦适形突出体(21)设置在膨大体(23)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作用于肛管的装置,其特征在于:黏膜接触部件(2)顶部的膨大体(23)为橄榄球状,膨大体(23)形成连为一体的膨大体上部区域(231)、膨大体下部区域(232),每个区域内至少设置一个簸箕状下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东生张新宇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百获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