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干扰极化的动态高精度实时射频复现技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9907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8 23:26
一种干扰极化的动态高精度实时射频复现技术,涉及雷达抗干扰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传统的射频仿真试验系统并不关心信号的极化特征,一般一次试验只能形成单一的水平极化或垂直极化信号环境,因此生成的目标回波、干扰信号都是单一极化的,没有丰富的极化信息的问题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研制全极化目标、干扰模拟器;步骤2、建立射频阵列及馈电系统;步骤3、对极化回波干扰模拟进行计算;步骤4、结合所构建的目标及干扰的极化模型,计算出目标当前姿态下目标动态回波数据;步骤5、将目标、干扰模拟器生成的信号通过射频阵列及馈电系统发射。射频阵列及馈电系统发射。射频阵列及馈电系统发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干扰极化的动态高精度实时射频复现技术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雷达抗干扰
,特别涉及干扰极化的动态高精度实时射频复现技术。

技术介绍

[0002]雷达抗干扰技术,主要利用目标回波信号与干扰信号的在时域、频域、空域、能量域、 极化域、调制域的差异,对干扰信号进行抑制或对目标信号进行鉴别。为满足干扰信号模 拟和雷达抗干扰准确验证与量化评估要求,需要在数字仿真和半实物仿真中对典型目标模 拟和干扰进行模拟,需要对干扰来波与目标回波的强度、角度、波形、极化方式等进行高 精度射频复现,才能够提高系统置信度。因此高动态目标与干扰极化的高精度实时射频复 现是关键技术之一。
[0003]而传统射频仿真试验系统并不关心信号的极化特征,一般一次试验只能形成单一的水 平极化或垂直极化信号环境,因此生成的目标回波、干扰信号都是单一极化的,没有丰富 的极化信息。如果雷达具备全极化工作方式,例如双极化被动接收处理能力,全极化雷达 成像能力、或者全极化抗干扰能力,那么单一极化的目标和干扰信号模拟就不能满足测试 需要,就亟需在射频半实物仿真环境下模拟时变极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干扰极化的动态高精度实时射频复现技术,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研制全极化目标、干扰模拟器;步骤2、建立射频阵列及馈电系统;步骤3、对极化回波干扰模拟进行计算;步骤4、结合所构建的目标及干扰的极化模型,计算出目标当前姿态下目标动态回波数据;步骤5、将目标、干扰模拟器生成的信号通过射频阵列及馈电系统发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干扰极化的动态高精度实时射频复现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的研制方法为目标模拟天线的H路和V路发射信号由式(1)计算生成,其中s1和s2分别是导引头发射天线的H(水平极化)路和V(垂直极化)路的发射信号;是目标的全极化散射矩阵;一般,全极化雷达要求s1和s2为相互正交的信号,其正交性可以通过频率正交或编码正交实现;但要求在接收端进行通道分离以后能够进行相干处理,因此要求s1和s2中的基带包络是相干的;若s1和s2采用频率正交,那么其表达式由式(2)表示为,s1=s
B1
(t)exp(j2πf1t)=s(t)exp(j2πf1t)其中,为发射信号的极化相位描述子,改变这两个参数就可以改变发射信号的极化方式;由于σ
HH
、σ
HV
、σ
VH
、σ
VV
是复数,因此通过可调节的放大衰减和移向器来实现;对于干扰,假设一个虚拟的干扰散射矩阵,由式(3)表示为若是转发式干扰,假设干扰机天线的极化方式是固定不变的,其极化相位描述子为那么干扰机两个虚拟正交极化通道收到的信号由式(4)表示为(干扰机实际收到的信号是两个虚拟正交极化通道的加和)假设干扰机将收到的信号进行幅度和相位调制后转发出去,假设幅相调制因子为δ,这样干扰机发出的信号由式(5)表示为
因此,转发式干扰的虚拟散射矩阵由式(6)表示为如果干扰是非转发式的,直接从干扰机发出,包含频率f1和频率f2的分量,且频率f1的信号采用的极化方式的极化相位描述子为频率f2的信号采用的极化方式的极化相位描述子为则式(7)为因此,非转发式干扰的虚拟散射矩阵由式(8)表示为模拟器的时钟选用80MHz恒温晶振,频率温度稳定度≤
±
0.3ppm,满足协议要求
±
100Hz;时钟输出信号经过功分、放大、滤波、衰减输出C1;时钟经过分频放大滤波衰减后输出C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干扰极化的动态高精度实时射频复现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射频阵列及馈电系统包括:阵列馈电控制单元、阵列目标干扰控制系统和喇叭阵列系统,所述精位控制单元包括一分三功分器和三个支路,每个支路包括移相器、衰减器和放大器,移相器和衰减器用于精位控制,精位控制实现三元组之间等相情况下的相对
幅度,进一步实现等效合成中心的精确角度;所述粗位控制单元需要确定控制角度所在的矩形框,然后确定控制角度在该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幻尧肖本龙傅亦源牛凤梁高军山李超石川王建路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六三八九二部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