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玉米纤维与竹纤维混合纺织的环保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9817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8 23: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环保面料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基于玉米纤维与竹纤维混合纺织的环保面料,包括挺括层,所述挺括层包括纬纱和经纱,且经纱和纬纱相互编织,所述纬纱包括混纺纤维;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出了一种基于玉米纤维与竹纤维混合纺织的环保面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制备玉米纤维丝,将玉米纤维与多功能聚碳化二亚混合混合均匀后进行熔融共混造粒得母粒,然后干燥1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玉米纤维与竹纤维混合纺织的环保面料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环保面料
,具体为一种基于玉米纤维与竹纤维混合纺织的环保面料。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返朴归真、回归大自然已成为人们提高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内容,穿由环保纤维加工的衣着已成为人们新的追求,因此各种新型的环保纤维不断涌现。
[0003]经检索,公告号为CN205736229U公式了一种环保面料,包括防粘层、基层均由经纱和纬纱编织而成,防粘层的经纱由活性炭纤维和粘胶纤维加捻而成,而其纬纱由活性炭纤维和麻纤维加捻而成,通过活性炭纤维对有害物质的吸附,减少大气中的污染物,而该面料存在缺陷,面料的挺括度较低,影响穿着的美观,所以提出一种基于玉米纤维与竹纤维混合纺织的环保面料。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玉米纤维与竹纤维混合纺织的环保面料,主要为解决现有的环保面料挺括度较低,影响穿着的美观的问题。
[0005](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玉米纤维与竹纤维混合纺织的环保面料,包括挺括层,所述挺括层包括纬纱和经纱,且经纱和纬纱相互编织,所述纬纱包括混纺纤维,所述经纱包括上棉混纺和下棉混纺,且上棉混纺与下棉混纺间隔分布,所述混纺纤维包括玉米纤维丝、竹纤维丝、弹力纤维丝和冰丝,且玉米纤维丝、竹纤维丝、弹力纤维丝和冰丝相互编织而成。
[0006]进一步的,所述挺括层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防风层,所述挺括层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抗菌层。
[0007]在前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抗菌层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保暖层,保暖层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摇粒绒层。
[0008]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了一种基于玉米纤维与竹纤维混合纺织的环保面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制备玉米纤维丝,将玉米纤维与多功能聚碳化二亚混合混合均匀后进行熔融共混造粒得母粒,然后干燥15

20min,经熔融纺丝延伸制成玉米纤维丝;S2:制备竹纤维丝,原竹高温碳化得到竹炭,然后经过一系列处理加入到纺丝溶液中,采用静电纺丝而得竹纤维丝; S3:编织,将织机转速以500

550r/min对玉米纤维丝和竹炭纤维丝进行编织;S4:检测,对复合完成的面料进行检测,确认是否有不良品的出现;
S5:染色,将检测合格的面料分别投入到染色机中进行染色;S6:烘干,将检测合格的面料烘干40

50min,烘干温度为80

90℃;S7:包装,对检测合格的面料进行包装处理。
[0009]进一步的,所述S1中将玉米纤维90

100份加入多功能聚碳化二亚胺0.1

5份混合,将所得到的母粒经真空干燥后加入1

8份脂肪酸酰胺以及1

8份缩水甘油酯类环氧化合物成分,经熔融纺丝延伸制成玉米纤维丝。
[0010]在前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S2中将竹炭进行超微粉体加工得到粒径≤0.5μm的竹炭超微粉体,在去离子水中加入分散剂和竹炭超微粉体,搅拌得到分散均匀的竹炭超微粉乳液;所述竹炭超微粉体的浓度为60

90g/L,将竹炭超微粉乳液以及纳米银以7:0.005

0.01的比例混合。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S3中采用高速喷水织机进行织造,运转效率94

96%,经纱张力为3

4KN,经纱为纤度50丹尼并由70

72根纤维构成,所述纬纱为纤度50丹尼并由30

32根纤维构成,所述经纱为三根一筘,所述经纱的经向密度为45

50根/厘米,所述纬纱的纬向密度为42

47根/厘米。
[0012]进一步的,所述S4中染色液加温至70℃,然后以1

2℃/min的速度升温染色,当染色温度达到100

115℃后,保温15

35min,然后以2

3℃/min的速度降温至27

35℃,洗涤。
[0013]在前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S7中包装采用两层包装,里程是用胶袋包装,外层用蛇皮袋包装。
[0014](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玉米纤维与竹纤维混合纺织的环保面料,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中挺括层利用竹纤维丝自身的弹性能使面料保持挺括,制得的面料具有挺括柔顺,玉米纤维丝是一种环保型面料,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并且面料形态稳定,具有很好的回弹性和悬垂性,手感柔软并有真丝般的触感,还能够满足人们追求自然、绿色、环保的要求。
[0015]2、本专利技术中冰丝的吸湿性、透气性比普通粘胶纤维更好,同时还具有比较好的保型性和悬垂性,保暖层的材质为棉,使面料具有优良的保暖性能。
[0016]3、本专利技术中摇粒绒层组织纹理清晰、蓬松弹性特好,全涤成分,手感柔软,并且通过摇粒绒与其它面料的复合处理,使御寒的效果更好,弹力纤维丝的材质为氨纶,氨纶一种高弹纤维,耐酸碱性、耐汗、耐干洗性、耐磨性优。
[0017]4、本专利技术中筛选适当配比和混纺工艺,将玉米纤维和竹纤维两种环保生态纤维优势互补,有机结合在一起,解决了玉米纤维织造工艺苛刻的问题,弥补了竹纤维吸湿后强力明显下降,易产生塑性变形,弹性强力下降,单纤断裂强度较低,导致断头增加的缺陷,在保持玉米纤维、竹纤维竹全部自身天然生态功能与优良性能的前提下,还具有自然弹性、保型性。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基于玉米纤维与竹纤维混合纺织的环保面料的面料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基于玉米纤维与竹纤维混合纺织的环保面料的挺括层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基于玉米纤维与竹纤维混合纺织的环保面料的混纺纤维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基于玉米纤维与竹纤维混合纺织的环保面料的制备方法的流程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防风层;2、挺括层;3、抗菌层;4、保暖层;5、摇粒绒层;6、纬纱;7、经纱;8、混纺纤维;9、上棉混纺;10、下棉混纺;11、玉米纤维丝;12、弹力纤维丝;13、竹纤维丝;14、冰丝。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实施例1参照图1

图4,一种基于玉米纤维与竹纤维混合纺织的环保面料,包括挺括层2,挺括层2包括纬纱6和经纱7,且经纱6和纬纱7相互编织,纬纱6包括混纺纤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玉米纤维与竹纤维混合纺织的环保面料,包括挺括层(2),其特征在于,所述挺括层(2)包括纬纱(6)和经纱(7),且经纱(6)和纬纱(7)相互编织,所述纬纱(6)包括混纺纤维(8),所述经纱(7)包括上棉混纺(9)和下棉混纺(10),且上棉混纺(9)与下棉混纺(10)间隔分布,所述混纺纤维(8)包括玉米纤维丝(11)、竹纤维丝(13)、弹力纤维丝(12)和冰丝(14),且玉米纤维丝(11)、竹纤维丝(13)、弹力纤维丝(12)和冰丝(14)相互编织而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玉米纤维与竹纤维混合纺织的环保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挺括层(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防风层(1),所述挺括层(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抗菌层(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玉米纤维与竹纤维混合纺织的环保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层(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保暖层(4),保暖层(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摇粒绒层(5)。4.一种基于玉米纤维与竹纤维混合纺织的环保面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制备玉米纤维丝,将玉米纤维与多功能聚碳化二亚混合混合均匀后进行熔融共混造粒得母粒,然后干燥15

20min,经熔融纺丝延伸制成玉米纤维丝;S2:制备竹纤维丝,原竹高温碳化得到竹炭,然后经过一系列处理加入到纺丝溶液中,采用静电纺丝而得竹纤维丝; S3:编织,将织机转速以500

550r/min对玉米纤维丝和竹炭纤维丝进行编织;S4:检测,对复合完成的面料进行检测,确认是否有不良品的出现;S5:染色,将检测合格的面料分别投入到染色机中进行染色;S6:烘干,将检测合格的面料烘干40

50min,烘干温度为80

90℃;S7:包装,对检测合格的面料进行包装处理。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玉米纤维与竹纤维混合纺织的环保面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将玉米纤维90

100份加入多功能聚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志猛陈业俊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汇龙化纤纺织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