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治蜜蜂麻痹病的饲料添加剂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79806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8 23:19
一种防治蜜蜂麻痹病的饲料添加剂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该饲料添加剂由58~99份的中药纳米粉、1~10份的盐藻粉和1~10份的卵黄抗体复配粉均匀混合后制得,其中,中药纳米粉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构成:穿心莲25~40份、贯众15~25份、威灵仙10~20份、人参花5~10份、甘草3~4份。本发明专利技术将卵黄抗体制成冻干粉与中药纳米粉混合,具有生物效价高、特异性强、作用迅速、预防和治疗效果好、保质期更长等优点。将制得的饲料添加剂添加在日常饲料中,对蜜蜂麻痹病的预防和治疗有效显著的效果,防治效果明显优于单独添加卵黄抗体复配粉或中药组合物的效果。效果。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治蜜蜂麻痹病的饲料添加剂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功能性饲料添加剂
,具体的说是一种防治蜜蜂麻痹病的饲料添加剂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蜜蜂是自然界最重要的授粉昆虫,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我国蜜蜂存养量位居世界第一,养蜂业是我国现代生态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养蜂生产过程中,蜜蜂容易受到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等多种病原体的威胁。近年来,蜜蜂病毒病发生呈加重趋势,显著制约了养蜂业的健康发展。目前,已知的蜜蜂病毒病已有20余种,蜜蜂麻痹病是近年来导致蜂群数量下降的最常见病毒病之一,且其发生以蜜大利蜜蜂症状最为严重。
[0003]该病是由慢性麻痹病病毒或急性麻痹病病毒引起的成年蜜蜂的病毒病。发病的蜜蜂通常表现为身体颤抖,丧失飞行能力,出现爬行现象,又叫“黑蜂病”或“瘫痪病”。大多数染病蜂群3~4天出现病状,4~5天后开始大量死亡。感染该病的病蜂主要表现两种症状:春季以“大肚型”为主,主要表现为腹部膨大,身体不停颤抖,翅与足伸开呈麻痹状态;秋季以“黑蜂型”为主,具体表现为身体瘦小,绒毛脱落,像油炸过似的,全身油黑发亮,腹部尤其黑,反应迟缓,失去飞行能力,不久便衰竭死亡。
[0004]蜜蜂麻痹病的发生与传播有较明显的季节性,与季节性温度变化紧密有关。春末夏初及晚秋低温多雨会导致蜂箱内外潮湿,加之这一时期蜜源缺乏,这些因素会引起此病的发生;当温度适宜时蜂群会出现自愈的情况。健康蜂可通过与染病蜂接触或取食被污染的饲料而感染发病。当前常见的蜜蜂麻痹病防治的措施有:硫磺粉撒在箱底及巢框上;在巢脾、蜂箱上喷洒蜂胶酊来对蜂箱、蜂具、蜂场场地定期消毒;采用换王、适时更换巢脾、异地引种,避免蜂群长期近亲繁殖;饲喂大黄苏打片以促进蜜蜂排泄等方法,但这些方法通常作用范围有限,且效果较差,不能有效控制蜜蜂麻痹病的发生和发展。
[0005]大量研究表明,中药组方或制剂能够有效的用于病毒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在多种病毒性疾病中得以广泛的应用,有着较好的应用前景和广阔的市场空间。同时,在预防和治疗病毒性疾病的生物制品研究方面,卵黄抗体显示了效价高、产量大、特异性强、易于规模化生产等优点,在病毒性疾病的防治当中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0006]因此,如何将中药配方制剂与卵黄抗体生物制剂有效地结合起来,在安全、高效的前提下,实现较好的抗病毒效果,对于蜜蜂麻痹病的预防和治疗来说实为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的技术目的为:提供一种防治蜜蜂麻痹病的功能性饲料添加剂,其通过将中药组合物与卵黄抗体复配粉科学搭配,有机组合的方式,在使用后,可显著提高蜜蜂的群体免疫机能,有效预防和治疗蜜蜂麻痹病的发生与发展,增强其抗病力,提高其抗病毒感染的能力,具有特异性强、作用迅速、预防和治疗效果好、保质期长等显著优点。
[0008]本专利技术实现上述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治蜜蜂麻痹病的饲料添加剂,按
重量份计,该饲料添加剂由58~99份的中药纳米粉、1~10份的盐藻粉和1~10份的卵黄抗体复配粉均匀混合后制得,其中,中药纳米粉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构成:穿心莲25~40份、贯众15~25份、威灵仙10~20份、人参花5~10份、甘草3~4份。
[0009]进一步的,所述的卵黄抗体复配粉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构成:卵黄抗体冻干粉92~99份、防腐剂0.01~0.02份、聚乙烯吡咯烷酮0.5~1份、甘氨酸0.5~1份、山梨醇1~2份、葡萄糖1~2份和脱脂奶粉1~2份。
[0010]进一步的,所述的防腐剂为硫柳汞。
[0011]一种防治蜜蜂麻痹病的饲料添加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取蜜蜂麻痹病的不同病毒毒株分别进行人工繁殖后,采用同浓度配比的方式混合制成多病毒毒株混合物,对该多病毒毒株混合物灭活后,向其中加入香菇多糖中药佐剂,充分混匀后,制得多病毒疫苗,备用;步骤(2)、采用步骤(1)制得的多病毒疫苗每间隔10~14天对蛋鸡群进行免疫,共免疫三次,第二次免疫后对蛋鸡群进行抗体效价检测,当检测到的抗体效价达到1:256时,收集高免蛋,备用;步骤(3)、分离步骤(2)收集到的高免蛋中的卵黄,并在卵黄中加入等体积的无菌冷水,充分搅拌后制得混合溶液,将该混合溶液放入60~65℃的水浴锅中进行加热处理30~35min,之后,向其中加入6倍体积的pH=4.9~5.2、温度为4~6℃的酸化水溶液,充分混匀后静置处理至少3h,然后,对上清液进行离心处理25~30 min,得到含有卵黄抗体的上清液,备用;步骤(4)、采用0.45μm的滤膜对步骤(3)制得的上清液进行过滤,之后,再采用0.22 μm的滤膜对所得滤液再次过滤,然后,向所得卵黄抗体溶液中加入防腐剂、聚乙烯吡咯烷酮、甘氨酸、山梨醇、葡萄糖和脱脂奶粉,充分混匀后,置于

80℃条件下进行预冷处理,之后,转置于冷冻干燥机中冷冻干燥制成卵黄抗体复配粉,备用;步骤(5)、按照上述重量份数,分别取穿心莲、贯众、威灵仙、人参花和甘草,置于粉碎机中进行多次粉碎,直至所有物料过500目筛网,制得中药颗粒,烘干备用;步骤(6)、将步骤(5)制得的中药颗粒置于超低温粉碎仪中,于

70~

25℃条件下进行冷冻粉碎0.5~6 h,制得中药纳米粉,备用;步骤(7)、按照上述重量份数,分别取盐藻粉、步骤(4)制得的卵黄抗体复配粉和步骤(6)制得的中药纳米粉进行混合,充分混匀后,即得成品饲料添加剂。
[0012]进一步的,在步骤(1)中,所述的病毒毒株为江西株、北京株、陕西株、辽宁株、福建株、河南株、云南株和四川株中的至少两种。
[0013]进一步的,在步骤(3)中,所述离心处理时的转速为10000~15000 rpm。
[0014]进一步的,在步骤(6)中,所述的超低温粉碎仪采用液氮作为冷冻媒介。
[0015]一种防治蜜蜂麻痹病的饲料添加剂的使用方法,按照1:1

3的重量配比,取水和蜂蜜进行混合,之后,向所得蜂蜜水中加入其质量1~10%的饲料添加剂,充分混匀后,即得蜜蜂饲喂料。
[0016]一种防治蜜蜂麻痹病的饲料添加剂的使用方法,按照1~10%的添加量向蜜蜂饲料中添加饲料添加剂,所得蜜蜂饲喂料为散剂、预混剂、粉剂、颗粒剂和液体剂中的一种。
[0017]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防治蜜蜂麻痹病的饲料添加剂,创造性地将中药组方和卵黄抗体复配粉进行科学搭配组合,制备出了抗蜜蜂麻痹病的高效功能型抗病毒饲料添加剂。其添加在日常蜜蜂饲料中使用后,可有效预防和治疗蜜蜂麻痹病的发生与发展。本专利技术与传统使用中药方法防治相比,将卵黄抗体复配粉与中药纳米粉混合,具有生物效价高、特异性强、作用迅速、预防和治疗效果好、保质期更长等优点。有效解决了传统防治蜜蜂麻痹病方法周期长、效果不好的问题。实验结果表明,饲喂含本专利技术的饲料添加剂的饲料后,蜜蜂的抗麻痹病病毒感染的能力明显提高,其防治蜜蜂麻痹病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独添加卵黄抗体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治蜜蜂麻痹病的饲料添加剂,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计,该饲料添加剂由58~99份的中药纳米粉、1~10份的盐藻粉和1~10份的卵黄抗体复配粉均匀混合后制得,其中,中药纳米粉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构成:穿心莲25~40份、贯众15~25份、威灵仙10~20份、人参花5~10份、甘草3~4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治蜜蜂麻痹病的饲料添加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卵黄抗体复配粉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构成:卵黄抗体冻干粉92~99份、防腐剂0.01~0.02份、聚乙烯吡咯烷酮0.5~1份、甘氨酸0.5~1份、山梨醇1~2份、葡萄糖1~2份和脱脂奶粉1~2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治蜜蜂麻痹病的饲料添加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腐剂为硫柳汞。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治蜜蜂麻痹病的饲料添加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取蜜蜂麻痹病的不同病毒毒株分别进行人工繁殖后,采用同浓度配比的方式混合制成多病毒毒株混合物,对该多病毒毒株混合物灭活后,向其中加入香菇多糖中药佐剂,充分混匀后,制得多病毒疫苗,备用;步骤(2)、采用步骤(1)制得的多病毒疫苗每间隔10~14天对蛋鸡群进行免疫,共免疫三次,第二次免疫后对蛋鸡群进行抗体效价检测,当检测到的抗体效价达到1:256时,收集高免蛋,备用;步骤(3)、分离步骤(2)收集到的高免蛋中的卵黄,并在卵黄中加入等体积的无菌冷水,充分搅拌后制得混合溶液,将该混合溶液放入60~65℃的水浴锅中进行加热处理30~35min,之后,向其中加入6倍体积的pH=4.9~5.2、温度为4~6℃的酸化水溶液,充分混匀后静置处理至少3h,然后,对上清液进行离心处理25~30 min,得到含有卵黄抗体的上清液,备用;步骤(4)、采用0.45μm的滤膜对步骤(3)制得的上清液进行过滤,之后,再采用0.22 μm的滤膜对所得滤液再次过滤,然后,向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爱芳冯书营王倩芳黄钰王茜茜李姝璇李亚兰郭丹丹胡利娜于扬帆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中医药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