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动换液培养皿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类器官培养
,特别涉及一种自动换液培养皿。
技术介绍
[0002]类器官是一种在体外发育而成的具有来源器官显微解剖特征的多细胞三维结构,类器官的工具细胞主要为组织特异性多能干细胞或前体细胞。类器官不仅可用于药物的毒性检测、药效评价和新药筛选等,用于建立疾病模型研究遗传病、传染病和癌症,还可用于精准医疗、研究组织器官发育及用于组织器官的移植和修复。
[0003]目前类器官的3D培养主要有如下几种模式,一是利用细胞外基质支架进行立体培养,二是无支架立体培养,利用细胞培养微环境的变化诱导细胞自发地形成组织或是类器官,三是利用人工材料进行立体培养,例如凝胶材料起到类似细胞外基质的作用,不仅可以在生长空间上对细胞给予支持,同时也可以在凝胶培养中动态地更改环境因素以操控细胞的命运走向。
[0004]类器官的3D培养可以采用开放孔板式培养或采取微流控芯片培养方式,孔板式培养是将类器官容纳于多孔板中开放式悬浮培养,相对操作简单,只能静态培养,能实现大通量的培养,适合药物筛选;微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换液培养皿,其特征在于,包括:培养板,其表面设置有沿Y方向间隔布置的若干培养单元、与所述培养单元两侧连通的两废液流道以及与两废液流道均连通的废液腔,每个培养单元均包括位于中间的一个注液孔和对称设置在该培养孔两侧的两个培养孔,所有注液孔沿Y方向呈一字直线排列分布且位于所述培养板的中轴线上;所述培养板的底面沿Y方向开设有数量和位置与所述培养单元匹配的若干换液槽,每个换液槽均沿X方向延伸成矩形状,所述培养孔、注液孔和废液腔均上下贯通所述培养板,每一个所述培养单元中的一个注液孔和两个培养孔的底部均与一个对应位置上的换液槽连通,每一个所述培养单元中的两个培养孔的侧部均分别与两侧的两个废液流道连通;培养孔盖,其包括用于配合插入所述培养孔中以进行封闭的塞柱;以及底板,其密封连接在所述培养板底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换液培养皿,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液槽的宽度与培养孔直径相同。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换液培养皿,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液槽的深度为1
±
0.2mm,所述培养孔和注液孔的孔径均为6
±
0.2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换液培养皿,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孔上表面与培养板的表面齐平,所述培养孔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维俊,肖冬根,陈瑞涛,孙海旋,李炜,孙波,徐林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