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解钢板的组装结构及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9672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8 23: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解钢板的组装结构及工艺,涉及电解钢板组装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地龙骨、墙面龙骨和顶面龙骨架,地龙骨上端焊接有墙面龙骨,墙面龙骨顶端焊接有顶面龙骨架,墙面龙骨内侧连接有墙面板,顶面龙骨架内侧连接有顶面板,墙面板上端与顶面板之间连接有夹角圆弧,顶面板周侧四个顶角与墙面板之间连接有顶角圆弧;本发明专利技术电解钢板的组装结构一体化完成度高,并且组装环节简单快捷,效率可控,同时该工艺施工难度低,适应性强。适应性强。适应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解钢板的组装结构及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解钢板组装
,特别涉及一种电解钢板的组装结构及工艺。

技术介绍

[0002]电解钢板是目前比较常见的一种金属材料,其表面光滑平整,不容易出现损伤,一般在安装之后能够拥有更好的气密性,不容易会出现泄漏等现象,由于其由多块钢板组合而成,因此优势性能够得到保证,同时电解钢板的重量比较重,在一定程度上也具备更好的承重效果;
[0003]此外电解钢板拥有着防腐蚀的效果,广泛作用在各种防护环境中,其不仅可以用于装饰,而且还能够有效预防大气腐蚀,针对医疗环境中时有需要使用到一些放射性的药物的情况,使用电解钢板就能够带来很好的效果,可以有效避免辐射的出现;
[0004]目前电解钢板的组装流程较为复杂,效率较为低下,结构组装一体化程度不高,影响施工可控性;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电解钢板的组装结构及工艺。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解钢板的组装结构及工艺,以解决上述背景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电解钢板的组装结构,包括地龙骨、墙面龙骨和顶面龙骨架,所述地龙骨上端焊接有墙面龙骨,所述墙面龙骨顶端焊接有顶面龙骨架,所述墙面龙骨内侧连接有墙面板,所述顶面龙骨架内侧连接有顶面板,所述墙面板上端与顶面板之间连接有夹角圆弧,所述顶面板周侧四个顶角与墙面板之间连接有顶角圆弧。
[0007]所述地龙骨和顶面龙骨架外侧均焊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一端连接墙面,对该电解钢板组装结构进行侧向支撑,加强稳定性。
[0008]所述顶面龙骨架上端连接有顶部挂杆,所述顶部挂杆一端连接墙顶,对吊顶进行加固。
[0009]所述墙面板和顶面板均为电解钢板,提升使用效果。
[0010]所述夹角圆弧和顶角圆弧均为R300圆弧,增强安装使用效果及美观度。
[0011]一种电解钢板的组装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0012]步骤1:先做地龙骨;
[0013]步骤2:以地龙骨为基底安装墙面龙骨;
[0014]步骤3:安装顶面龙骨架;
[0015]步骤4:在墙面龙骨内侧安装墙面板电解钢板;
[0016]步骤5:基于顶面龙骨架安装顶面板电解钢板;
[0017]步骤6:在墙面板与顶面板结合处安装R300夹角圆弧;
[0018]步骤7:进行顶部四个角的R300顶角圆弧安装;
[0019]步骤8:安装层流天花。
[0020]其中,所述墙面板为向室内方向凸出的弧面;所述组装结构还包括可拆卸安装在墙面板弧面上部的压风机构以及对应压风机构可拆卸安装在墙面板弧面下部的吸风机构;所述压风机构包括沿墙面板长度方向设置的上座体;所述上座体下部沿墙面板表面向下延伸有出风板;所述出风板与墙面板围合出向下出风的出风细缝;所述上座体内还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多个压风腔;所述压风腔分别与出风细缝连通;所述压风腔内设置有与压风腔密封滑动配合的推风块;所述压风腔内底部还设置有推力腔;所述推力腔内密封滑动套设有推力活塞;所述推风块中部设置有一推杆延伸至推力腔内与推力活塞连接;所述推力活塞与推力腔围合的密封腔体中填充有水,且密封腔体内设置有第一电极对;所述推风块与压风腔底部之间还连接有若干第一回复弹簧;所述压风机构还包括臭氧发生器,所述臭氧发生器在第一电极对放电时同步向推风块前方的压风腔内充入臭氧。
[0021]其中,所述吸风机构包括沿墙面板长度方向设置的下座体;所述下座体上部沿墙面板表面向上延伸有吸风口;所述下座体内还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多个吸风腔;所述吸风腔分别与吸风口连通;所述吸风腔内固定设置有一间隔板;所述间隔板将吸风腔分隔为内腔和外腔;所述内腔内密封滑动套设有第一拉力活塞;所述外腔内密封滑动套设有第二拉力活塞;所述第一拉力活塞和第二拉力活塞之间连接有一连接柱;所述连接柱密封滑动穿过间隔板;所述第一拉力活塞与间隔板之间围合的密封腔体中填充有水,且密封腔体内设置有第二电极对;所述第二拉力活塞与间隔板之间还连接有若干第二回复弹簧;所述第二拉力活塞前方的吸风腔进风开口处设置有一单向进尘网;所述单向进尘网上密集设置有多个喇叭状弹性通孔;所述喇叭状弹性通孔的外端成喇叭状大开口,内端为可撑开的封闭缩径口;所述单向进尘网与第二拉力活塞之间还平行设置有一集尘片;所述集尘片可由吸风腔侧面开口可拆卸的插入固定。
[0022]其中,所述压风腔和吸风腔为分别沿上座体和下座体长度方向延伸的扁平状腔体;且内部四角均为圆滑过渡的倒角设计。
[0023]其中,所述集尘片与第二拉力活塞之间的吸风腔侧壁上设置有单向阀吸风口;所述单向阀吸风口可由外界单向吸入空气至单向进尘网与第二拉力活塞之间的空腔。所述吸风腔底部与外界连通。
[0024]其中,所述集尘片包括刚性网状外壳和约束在刚性网状外壳内的集尘棉。
[0025]其中,所述上座体和下座体上设置有螺栓孔用以与墙面板固定。
[0026]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7]1、本专利技术电解钢板的组装结构,一体化组装完成度高,组装环节简单快捷,效率高,成本低,维护可控,推广价值高。
[0028]2、本专利技术电解钢板的组装工艺,组装流程环环相扣,施工难度低,可控性及适应性强。
[0029]3、本专利技术将墙面板设置成向室内凸出的弧面结构,并结合可拆卸的压风机构、吸风机构以及臭氧发生器,利用液电效应和康达效应,实现对较难清洁的墙面板的自动高效清洁和消毒,从而保障医疗环境的无尘等级和杀菌灭毒效果,提高和保持医疗环境的卫生程度;且压风机构和吸风机构设置在墙面板的上下两端,吸风机构的位置相当于踢脚线,能够有效利用原本无用的空间,避免占用设备和人员安装和活动空间,能够实现模块化生产
和安装,并且不需要使用电机、不需要铺设额外的进出风管道,操作简单,使用寿命长,且高效节能。
[0030]4、本专利技术的压风机构利用压电效应通过第一电极对即可简单可靠可控的控制推风块的推风动作,结合出风细缝和臭氧发生器可以实现对空气和臭氧的混合气体压缩成膜,然后再通过墙面板表面的弧面结构,利用康达效应实现混合气体在墙面板上的附面流动;沿途不仅能裹挟墙面板表面积聚的灰尘,达到清理作用的同时避免灰尘飞散污染设备和室内环境,而且其中的臭氧对墙面板表面还能进行杀菌消毒,一举两得;吸风机构根据计算和试验设置的参数滞后启动,从而能够刚好将附面流动至吸风口处的携带灰尘的混合空气吸入,避免提前损耗吸力,使对混合脏空气的吸力作用最大化,由于其同样采用了液电效应作用,不仅高效节能,并且反应速度快,运行精确,能够瞬间产生较大的吸力,高度契合脉动式的清理工艺,显著提高清理速度和能源利用率;并且其中设置的单向进尘网和单向阀吸风口也契合吸风机构的吸风机理,能够稳定高效的实现灰尘的吸入和收集,并能够避免灰尘重新被吹出,显著提高收集质量和效率,避免二次污染;其中设置的集尘片还能够简单方便的抽出进行清理和更换,整体运行和维护极为便捷。
附图说明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解钢板的组装结构,包括地龙骨(1)、墙面龙骨(2)和顶面龙骨架(3),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龙骨(1)上端焊接有墙面龙骨(2),所述墙面龙骨(2)顶端焊接有顶面龙骨架(3),所述墙面龙骨(2)内侧连接有墙面板(5),所述顶面龙骨架(3)内侧连接有顶面板(6),所述墙面板(5)上端与顶面板(6)之间连接有夹角圆弧(7),所述顶面板(6)周侧四个顶角与墙面板(5)之间连接有顶角圆弧(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解钢板的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龙骨(1)和顶面龙骨架(3)外侧均焊接有支撑杆(10),所述支撑杆(10)一端连接墙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解钢板的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面龙骨架(3)上端连接有顶部挂杆(11),所述顶部挂杆(11)一端连接墙顶。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解钢板的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墙面板(5)和顶面板(6)均为电解钢板。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解钢板的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角圆弧(7)和顶角圆弧(8)均为R300圆弧。6.一种电解钢板的组装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先做地龙骨(1);步骤2:以地龙骨(1)为基底安装墙面龙骨(2);步骤3:安装顶面龙骨架(3);步骤4:在墙面龙骨(2)内侧安装墙面板(5)电解钢板;步骤5:基于顶面龙骨架(3)安装顶面板(6)电解钢板;步骤6:在墙面板(5)与顶面板(6)结合处安装R300夹角圆弧(7);步骤7:进行顶部四个角的R300顶角圆弧(8)安装;步骤8:安装层流天花。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权利要所述的一种电解钢板的组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墙面板(5)为向室内方向凸出的弧面;所述组装结构还包括可拆卸安装在墙面板(5)弧面上部的压风机构(12)以及对应压风机构(12)可拆卸安装在墙面板(5)弧面下部的吸风机构(13);所述压风机构(12)包括沿墙面板(5)长度方向设置的上座体(121);所述上座体(121)下部沿墙面板(5)表面向下延伸有出风板(122);所述出风板(122)与墙面板(5)围合出向下出风的出风细缝(123);所述上座体(121)内还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多个压风腔(124);所述压风腔(124)分别与出风细缝(123)连通;所述压风腔(124)内设置有与压风腔(124)密封滑动配合的推风块(125);所述压风腔(124)内底部还设置有推力腔(126);所述推力腔(126)内密封滑动套设有推力活塞(127);所述推风块(125)中部设置有一推杆(128)延伸至推力腔(126)内与推力活塞(127)连接;所述推力活塞(127)与推力腔(126)围合的密封腔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冠楠周岐山李弥淦赵永华刘珠琴陈苏闽张乾阎少君林万军林惠芳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海峡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