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多体式水力空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79609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8 23: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复合多体式水力空化装置,包括入口外壳体,入口外壳体的底部固接有出口外壳体,入口外壳体和出口外壳体内中空,入口外壳体内设有螺旋锥体,螺旋锥体的底部设有空化发生体,空化发生体位于入口外壳体内,空化发生体的底部固接有阶梯疏水体,阶梯疏水体位于出口外壳体内。本发明专利技术流体从入口外壳体进入装置内部后,由于螺旋锥体的导流作用,流入螺旋锥体形成射流进入空化发生体和入口外壳体之间的空腔,流体绕着空化发生体外壁形成旋流,使污水溶质溶解更加充分,降低流体中的TDS与TSS,以提高降解有机废水的效率。以提高降解有机废水的效率。以提高降解有机废水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复合多体式水力空化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水力空化
,特别是涉及一种复合多体式水力空化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水环境目前存在最严重的问题是水体有机污染,特别是持久性难降解有机污染物。该类有机污染物具有毒性强、处理难度大、长期性等特点,对人们的健康存在严重威胁。因此,水体中持久性难降解有机污染物降解技术倍受国内外环保界的关注。在中国的工业废水排放中,有机染料废水占大多数。传统的难降解有机物处理工艺已经难以适应当前日益增长的染料废水。研发出一种高效、节能的可降解有机染料废水装置具有重大意义。
[0003]空化技术可分为水力空化、超声空化、光致空化等,其原理是因为液体内部的局部压力减小至液体当前饱和蒸汽压时发生的汽化,而引起的空泡产生、成长、扩张、紧缩直至溃破的一系列现象。水力空化是液体通过固定的机械结构,在机械结构的限制下,使得液体的局部压力迅速下降,当局部压力下降到当前液体温度的饱和蒸汽压时,会发生汽化,从而发生空化。水力空化发生时,会产生机械效应和化学效应等,空泡溃破产生巨大的剪切力和大量的羟基自由基可使一些大分子的碳链断开和微生物细胞壁破裂,这就达到了我们降解有机污染物和杀死微生物的目的。水力空化在废水的应用中有着明显效果,如在染料降解、溶剂降解、氨氮去除等方面的应用。水力空化技术主要有涡流空化技术与射流空化技术,两种技术对比,涡流空化技术不需要太高的进口压力就可以发生空化,符合节能的需求。因此,涡流空化技术在降解有毒、难降解有机废水方面具有强大的开发潜能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0004]水力涡流空化技术在有机难降解废水处理方面的应用相对落后。因此,亟需一种新型的复合多体式水力空化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复合多体式水力空化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复合多体式水力空化装置,包括入口外壳体,所述入口外壳体的底部固接有出口外壳体,所述入口外壳体和所述出口外壳体内中空,所述入口外壳体内设有螺旋锥体,所述螺旋锥体的底部设有空化发生体,所述空化发生体位于所述入口外壳体内,所述空化发生体的底部固接有阶梯疏水体,所述阶梯疏水体位于所述出口外壳体内。
[0007]优选的,所述螺旋锥体的顶面设有导流面,所述导流面的顶面设有分流锥体,所述螺旋锥体的顶面两侧分别对称设有螺旋锥体窄缝入口,所述螺旋锥体的底面两侧对称设有螺旋锥体窄缝出口,位于所述螺旋锥体同一侧的所述螺旋锥体窄缝入口与所述螺旋锥体窄缝出口连通,所述螺旋锥体窄缝出口分别位于所述空化发生体的两侧。
[0008]优选的,所述空化发生体的顶面与所述螺旋锥体的底面固接,所述空化发生体内
中心设有空化发生体射流腔,所述空化发生体射流腔连通有若干螺旋流道出口,所述螺旋流道出口远离所述空化发生体的一侧设有螺旋流道入口,所述螺旋流道出口和所述螺旋流道入口之间设有涡流腔体。
[0009]优选的,所述空化发生体的底部设有若干侧向入口,所述空化发生体的底部设有若干侧向出口,位于所述空化发生体同一侧的所述侧向入口和所述侧向出口连通。
[0010]优选的,所述螺旋流道入口面积为42.1mm2,所述螺旋流道出口面积1mm2。
[0011]优选的,所述侧向入口面积为6mm2,所述侧向出口面积为6.55mm2。
[0012]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流体从入口外壳体进入装置内部后,由于螺旋锥体的导流作用,流入螺旋锥体形成射流进入空化发生体和入口外壳体之间的空腔,流体绕着空化发生体外壁形成旋流,使污水溶质溶解更加充分,降低流体中的TDS与TSS,以提高降解有机废水的效率。
附图说明
[00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4]图1为本专利技术复合多体式水力空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螺旋锥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螺旋锥体的底面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空化发生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5为空化发生体底部孔道结构示意图;
[0019]图6为空化发生体顶部孔道结构示意图;
[0020]图7为空化横截面流体相对速度梯度分布图;
[0021]图8为空化横截面流体压力梯度分布图;
[0022]图9为空化发生腔处流体的压力梯度分布图;
[0023]其中,1、入口外壳体;2、出口外壳体;3、螺旋锥体;4、空化发生体;5、阶梯疏水体;6、导流面;7、分流锥体;8、螺旋锥体窄缝入口;9、螺旋锥体窄缝出口;10、空化发生体射流腔;11、螺旋流道出口;12、螺旋流道入口;13、涡流腔体;14、侧向入口;15、侧向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6]参照图1

9,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复合多体式水力空化装置,包括入口外壳体1,入口外壳体1的底部固接有出口外壳体2,入口外壳体1和出口外壳体2内中空,入口外壳体1内设有
螺旋锥体3,螺旋锥体3的底部设有空化发生体4,空化发生体4位于入口外壳体内,空化发生体4的底部固接有阶梯疏水体5,阶梯疏水体5位于出口外壳体2内。
[0027]流体从入口外壳体1进入装置内部后,由于螺旋锥体3的导流作用,流入螺旋锥体3形成射流进入空化发生体4和入口外壳体1之间的空腔,流体绕着空化发生体4外壁形成旋流,使污水溶质溶解更加充分,降低流体中的TDS与TSS,以提高降解有机废水的效率。
[0028]进一步优化方案,螺旋锥体3的顶面设有导流面6,导流面6的顶面设有分流锥体7,螺旋锥体3的顶面两侧分别对称设有螺旋锥体窄缝入口8,螺旋锥体3的底面两侧对称设有螺旋锥体窄缝出口9,位于螺旋锥体3同一侧的螺旋锥体窄缝入口8与螺旋锥体窄缝出口9连通,螺旋锥体窄缝出口9分别位于空化发生体4的两侧。
[0029]进一步优化方案,空化发生体4的顶面与螺旋锥体3的底面固接,空化发生体4内中心设有空化发生体射流腔10,空化发生体射流腔10连通有若干螺旋流道出口11,螺旋流道出口11远离空化发生体4的一侧设有螺旋流道入口12,螺旋流道出口11和螺旋流道入口12之间设有涡流腔体13。
[0030]进一步优化方案,空化发生体4的底部设有若干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复合多体式水力空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入口外壳体(1),所述入口外壳体(1)的底部固接有出口外壳体(2),所述入口外壳体(1)和所述出口外壳体(2)内中空,所述入口外壳体(1)内设有螺旋锥体(3),所述螺旋锥体(3)的底部设有空化发生体(4),所述空化发生体(4)位于所述入口外壳体(1)内,所述空化发生体(4)的底部固接有阶梯疏水体(5),所述阶梯疏水体(5)位于所述出口外壳体(2)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多体式水力空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锥体(3)的顶面设有导流面(6),所述导流面(6)的顶面设有分流锥体(7),所述螺旋锥体(3)的顶面两侧分别对称设有螺旋锥体窄缝入口(8),所述螺旋锥体(3)的底面两侧对称设有螺旋锥体窄缝出口(9),位于所述螺旋锥体(3)同一侧的所述螺旋锥体窄缝入口(8)与所述螺旋锥体窄缝出口(9)连通,所述螺旋锥体窄缝出口(9)分别位于所述空化发生体(4)的两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多体式水力空化装置,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宝娥张日红佘梓鹏李小敏胡宏男
申请(专利权)人: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