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暗涵截污的截流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9575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8 23: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暗涵截污的截流井,涉及现状暗涵,包括:所述现状暗涵通过隔墙分隔为进水腔和出水腔,所述进水腔与出水腔之间通过拍门连通,所述进水腔内下部设有浮筒阀,所述进水腔和出水腔上均设有井口;拦渣组件,设于进水腔的进水口处,用于对进入至进水腔内的污水进行拦渣过滤;本发明专利技术中,通过设置拦渣组件对经过的污水中杂物进行拦阻,避免对管道造成堵塞的问题,且该拦渣组件在清理过程中可直接在截流井外进行清理,不需要人工进入至截流井内,降低了清理难度,提高了清理效率,且清理后的重新安装过程简单快捷,重复利用率高。高。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暗涵截污的截流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截流井
,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暗涵截污的截流井。

技术介绍

[0002]城镇污水排水体制分为合流制和分流制两种,合流制是指雨水和污水共有一套管线,分流制是指雨水和污水采用用两套管线。其中合流制广泛应用于城中村等难以实现雨污分流的区域,为避免合流制污水直排入河造成河道黑臭,会在合流管排口处设置截流井,可以实现旱季污水不入河,最大程度降低合流污水对河道水质的影响。
[0003]另一方面,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剧,许多城市河道空间不断被侵占、挤压,河道上方被人为铺设水泥板,原有河道就改造成了暗涵,暗涵由于处于黑暗密闭的空间,发生厌氧发臭、淤泥沉积,且污染源难以查明,水质普遍较差,若暗涵污水直接进入明渠,会大大降低明渠水质,所以暗涵截污对于城镇黑臭水体治理尤为关键。
[0004]针对传统截流井,存在以下缺陷:进入截流井内的污水中含有杂物,长期进行截流作业后,截流井内会残留大量难以通过排污管排出的杂物,进而有可能导致堵塞的问题,而通过人工进入至截流井内清理,清理难度大且耗费劳动强度较大,导致工作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暗涵截污的截流井,旨在解决现有的技术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适用于暗涵截污的截流井,涉及现状暗涵,包括:
[0007]所述现状暗涵通过隔墙分隔为进水腔和出水腔,所述进水腔与出水腔之间通过拍门连通,所述进水腔内下部设有浮筒阀,所述进水腔和出水腔上均设有井口;
[0008]拦渣组件,设于进水腔的进水口处,用于对进入至进水腔内的污水进行拦渣过滤。
[0009]进一步地,所述拦渣组件包括固定设于进水腔内的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通过一端与进水腔内壁连接的撑杆固定,所述安装支架内设有竖向滑轨,所述竖向滑轨上设有滑动配合的内撑架,所述内撑架与安装支架形状适配,且所述内撑架上设有拦渣网,所述拦渣网覆盖内撑架去除正对进水腔进水口立面的另外三处连续立面。
[0010]进一步地,所述内撑架的竖杆上开设有凹槽,所述拦渣网呈折叠状置于凹槽内且整体为绷紧状;
[0011]所述内撑架靠近进水腔进水口端两侧设有斜面块,所述斜面块为下宽上窄结构,且所述斜面块表面具有安装拦渣网的线槽。
[0012]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支架远离进水腔进水口端为斜面结构,且安装支架底部具有与进水腔进水口端下部连接的延伸平面结构,所述拦渣网延伸覆盖于该延伸平面结构上。
[0013]进一步地,所述拦渣网位于斜面块表面下部的两处端头连接有第一拉绳,位于斜面块表面上部的两处端头连接有第二拉绳,位于内撑架内上部的两处端头连接有第三拉
绳,所述第一拉绳、第二拉绳和第三拉绳的活动端均栓接于井口内壁的钩环上。
[0014]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支架的斜面端设有可向外转动挡板,所述挡板上开设有通水孔,所述拦渣网覆盖于挡板表面,且具有冗余量,所述挡板向外转动打开时,冗余的拦渣网向外释放逐渐绷紧。
[0015]进一步地,所述挡板绕其顶端通过转动机构向外可转动设置,所述转动机构通过远程控制,所述挡板表面下部设有传感器,用于检测经过的水流流速,当经过挡板的流速低于设定值时,控制挡板向外打开,释放冗余的拦渣网。
[0016]进一步地,所述挡板的转动角度为0

45
°
,所述安装支架上设有位置传感器,用于检测挡板是否转动至竖直状态。
[0017]进一步地,所述拍门为倾斜可转动设置,且转动方向朝向出水腔。
[0018]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0019]本专利技术中,通过设置拦渣组件对经过的污水中杂物进行拦阻,避免对管道造成堵塞的问题,且该拦渣组件在清理过程中可直接在截流井外进行清理,不需要人工进入至截流井内,降低了清理难度,提高了清理效率,且清理后的重新安装过程简单快捷,重复利用率高。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专利技术拦渣组件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专利技术图2的局部结构俯视示意图;
[0023]图4为本专利技术图2的局部结构侧视示意图;
[0024]图5为本专利技术挡板结构示意图。
[0025]附图标记说明:
[0026]100、现状暗涵;101、进水腔;102、出水腔;103、拍门;104、浮筒阀;105、井口;200、拦渣组件;201、安装支架;202、竖向滑轨;203、撑杆;204、内撑架;2041、凹槽;205、拦渣网;206、第二拉绳;207、第一拉绳;208、第三拉绳;209、斜面块;210、钩环;211、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8]需要说明,若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29]另外,若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
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多个”指两个以上。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
[0030]请参阅图1和2,本专利技术一种适用于暗涵截污的截流井,涉及现状暗涵100,包括:
[0031]现状暗涵100通过隔墙分隔为进水腔101和出水腔102,进水腔101与出水腔102之间通过拍门103连通,进水腔101内下部设有浮筒阀104,进水腔101和出水腔102上均设有井口105;
[0032]拦渣组件200,设于进水腔101的进水口处,用于对进入至进水腔101内的污水进行拦渣过滤。
[0033]传统截流井中缺少拦渣组件,不能够对污水中的杂物进行拦阻,长时间后,污水可能导致管道堵塞的问题;本专利技术中,通过设置拦渣组件200对经过的污水中杂物进行拦阻,避免对管道造成堵塞的问题,且该拦渣组件在清理过程中可直接在截流井外进行清理,不需要人工进入至截流井内,降低了清理难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暗涵截污的截流井,涉及现状暗涵(100),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现状暗涵(100)通过隔墙分隔为进水腔(101)和出水腔(102),所述进水腔(101)与出水腔(102)之间通过拍门(103)连通,所述进水腔(101)内下部设有浮筒阀(104),所述进水腔(101)和出水腔(102)上均设有井口(105);拦渣组件(200),设于进水腔(101)的进水口处,用于对进入至进水腔(101)内的污水进行拦渣过滤。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暗涵截污的截流井,其特征在于:所述拦渣组件(200)包括固定设于进水腔(101)内的安装支架(201),所述安装支架(201)通过一端与进水腔(101)内壁连接的撑杆(203)固定,所述安装支架(201)内设有竖向滑轨(202),所述竖向滑轨(202)上设有滑动配合的内撑架(204),所述内撑架(204)与安装支架(201)形状适配,且所述内撑架(204)上设有拦渣网(205),所述拦渣网(205)覆盖内撑架(204)去除正对进水腔(101)进水口立面的另外三处连续立面。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暗涵截污的截流井,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撑架(204)的竖杆上开设有凹槽(2041),所述拦渣网(205)呈折叠状置于凹槽(2041)内且整体为绷紧状;所述内撑架(204)靠近进水腔(101)进水口端两侧设有斜面块(209),所述斜面块(209)为下宽上窄结构,且所述斜面块(209)表面具有安装拦渣网(205)的线槽。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暗涵截污的截流井,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201)远离进水腔(101)进水口端为斜面结构,且安装支架(201)底部具有与进水腔(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顺丁浩唐虎钱超鸿王立洲孔令宇郑志豪谢永乐赵艺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三局绿色产业投资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