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鱼类生态保护的增氧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9429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8 22:55
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鱼类生态保护领域,提供了一种用于鱼类生态保护的增氧机,包括安装板,还包括:浮力板、增氧泵、连接弯管、转动管、连接套和增氧管;所述浮力板和增氧泵分别固定在安装板的两端,所述连接弯管固定在增氧泵的输出端上,所述转动管转动连接在安装板上,所述转动管上设置有第一气道,所述连接套固定在转动管上,所述增氧管设置在连接套上,所述增氧管内设置有第二气道,且第一气道和第二气道连通。增氧泵将气体泵入连接弯管,再经第一气道和第二气道后,从气孔排入水中,进而对水进行增氧,驱动组件带动转动管转动,转动管通过连接套带动增氧管转动,进而增加增氧管与水的接触面积,从而均匀的将气体注入水中,提高增氧的效率。率。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鱼类生态保护的增氧机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鱼类生态保护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鱼类生态保护的增氧机。

技术介绍

[0002]凡适宜于经济水生生物生存、繁殖和生长的海洋和内陆水域均属渔业环境。保护渔业环境的中心任务是采取措施防止、减少或消除对渔业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为维持渔业资源的正常生存、繁殖提供有利条件。
[0003]部分渔业环境内因水草大量生长或鱼类生活环境拥挤,常常导致水体含氧量不足,此时,水体严重影响鱼类生存,因此需要向水体进行增氧。
[0004]现有公开号为CN217826409U的一种杂交黄颡鱼增氧装置,通过增氧泵向水体内注入气体,进而对水体进行增氧。
[0005]但是上述装置的供养管在水体中的位置固定,导致供养管排出的气体无法与水体充分接触,导致水体增氧的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鱼类生态保护的增氧机,旨在解决供养管在水体中的位置固定,导致供养管排出的气体无法与水体充分接触,导致水体增氧效率低的问题。
[0007]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用于鱼类生态保护的增氧机,包括安装板,还包括:
[0008]浮力板、增氧泵、连接弯管、转动管、连接套和增氧管;
[0009]所述浮力板和增氧泵分别固定在安装板的两端,所述连接弯管固定在增氧泵的输出端上,所述转动管转动连接在安装板上,所述转动管上设置有第一气道,所述连接套固定在转动管上,所述增氧管设置在连接套上,所述增氧管内设置有第二气道,且第一气道和第二气道连通,所述增氧管上设置有多个气孔;
[0010]防护组件,用于防止鱼类和水中杂物与增氧管接触,所述防护组件设置在安装板上;
[0011]滤网震荡组件,用于带动防护组件往复收缩和膨胀,所述滤网震荡组件设置在防护组件上;
[0012]驱动组件,用于带动转动管转动,所述驱动组件设置在安装板上。
[0013]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连接弯管的末端转动连接有连接套,所述连接套螺纹连接在转动管的末端,所述连接弯管上设置有转动槽,所述转动槽内设置有密封连接套,所述密封连接套上转动连接有连接环,所述连接环上连接有压簧。
[0014]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安装架、电机、驱动轴、第一带轮、第二带轮和皮带,所述安装架固定在安装板上,所述驱动轴转动连接在安装架上,所述电机和第一带轮分别固定在安装架和驱动轴上,所述第二带轮固定在转动管上,所述第一带轮和第二带轮通过皮带传动连接。
[0015]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防护组件包括固定筒、安装口、安装架、安装板、滤网、导向杆和导向套,所述固定筒固定在安装板上,所述固定筒上设置有多个安装口,所述安装口内固定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上固定有导向套,所述导向套上滑动连接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的末端固定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滑动连接在安装架上,所述滤网安装在安装板滑上。
[0016]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滤网震荡组件包括拉簧、推块、转动筒、内齿环、传动轴、传动齿轮、驱动齿轮和推动块,所述拉簧的两端分别与安装架和安装板连接,所述推块固定在安装板上,所述转动筒转动连接在安装板上,所述转动筒的侧壁上固定有多个推动块,所述内齿环固定在转动筒上,所述传动轴转动连接在安装板上,所述传动齿轮固定在传动轴上,所述驱动齿轮固定在转动管上,所述传动齿轮同时与内齿环和驱动齿轮啮合配合。
[0017]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转动筒内固定有锥齿条,所述增氧管末端固定有锥齿轮,且锥齿轮与锥齿条啮合配合。
[0018]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连接套内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设置有扭簧,所述扭簧的两端分别与安装槽和增氧管连接。
[0019]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鱼类生态保护的增氧机,增氧泵将气体泵入连接弯管,再经第一气道和第二气道后,从气孔排入水中,进而对水进行增氧,驱动组件带动转动管转动,转动管通过连接套带动增氧管转动,进而增加增氧管与水的接触面积,从而均匀的将气体注入水中,提高增氧的效率,同时,增氧管转动时,对增氧管排出的气体进行搅动,从而将气泡打碎,进一步增加气体与水的接触面,提高增氧效率,防护组件防止鱼类和水中杂物与增氧管接触,避免增氧管转动时误伤鱼类,同时也避免水中杂质堵塞气孔,滤网震荡组件带动防护组件往复收缩和膨胀,从而避免水中杂质堆积在防护组件上,提高水的流动性,进而提高增氧效率。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鱼类生态保护的增氧机主视角度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鱼类生态保护的增氧机俯视角度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图1中转动筒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图1中安装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图1中A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5]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图1中B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6]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图2中C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7]附图中:安装板101、浮力板102、增氧泵103、连接弯管104、转动管105、第一气道106、连接套107、增氧管108、第二气道109、气孔110、锥齿轮111、锥齿条112、防护组件2、固定筒201、安装口202、安装架203、安装板204、滤网206、导向杆207、导向套208、滤网震荡组件3、拉簧301、推块302、转动筒303、内齿环304、传动轴305、传动齿轮306、驱动齿轮307、推动块308、安装槽401、扭簧402、驱动组件5、安装架501、电机502、驱动轴503、第一带轮504、第二带轮505、皮带506、连接套601、转动槽602、密封连接套603、压簧604、连接环605。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29]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现进行详细描述。
[0030]实施例一
[0031]如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鱼类生态保护的增氧机,包括安装板101,还包括:
[0032]浮力板102、增氧泵103、连接弯管104、转动管105、连接套107和增氧管108;
[0033]所述浮力板102和增氧泵103分别固定在安装板101的两端,所述连接弯管104固定在增氧泵103的输出端上,所述转动管105转动连接在安装板101上,所述转动管105上设置有第一气道106,所述连接套107固定在转动管105上,所述增氧管108设置在连接套107上,所述增氧管108内设置有第二气道109,且第一气道106和第二气道109连通,所述增氧管108上设置有多个气孔110;防护组件2,用于防止鱼类和水中杂物与增氧管108接触,所述防护组件2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鱼类生态保护的增氧机,包括安装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浮力板、增氧泵、连接弯管、转动管、连接套和增氧管;所述浮力板和增氧泵分别固定在安装板的两端,所述连接弯管固定在增氧泵的输出端上,所述转动管转动连接在安装板上,所述转动管上设置有第一气道,所述连接套固定在转动管上,所述增氧管设置在连接套上,所述增氧管内设置有第二气道,且第一气道和第二气道连通,所述增氧管上设置有多个气孔;防护组件,用于防止鱼类和水中杂物与增氧管接触,所述防护组件设置在安装板上;滤网震荡组件,用于带动防护组件往复收缩和膨胀,所述滤网震荡组件设置在防护组件上;驱动组件,用于带动转动管转动,所述驱动组件设置在安装板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鱼类生态保护的增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弯管的末端转动连接有连接套,所述连接套螺纹连接在转动管的末端,所述连接弯管上设置有转动槽,所述转动槽内设置有密封连接套,所述密封连接套上转动连接有连接环,所述连接环上连接有压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鱼类生态保护的增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安装架、电机、驱动轴、第一带轮、第二带轮和皮带,所述安装架固定在安装板上,所述驱动轴转动连接在安装架上,所述电机和第一带轮分别固定在安装架和驱动轴上,所述第二带轮固定在转动管上,所述第一带轮和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成学马晨希宓欣蕊孟瑶夏维姜晓静刘肖肖张晓谡
申请(专利权)人:东北林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