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阀以及冷冻循环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793683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8 22: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电动阀以及冷冻循环系统,在构成为针状部不会落座于阀口的周围的阀座的电动阀中,降低例如两级式电动阀的尤其小流量控制区域内的节流部的制冷剂通过声。由针阀(4)变更副阀口(33a)的开度而成为小流量控制区域。主阀芯(3)使主阀口(13a)成为全开状态而成为大流量控制区域,设置两级流量控制区域。形成作为第二节流部的槽(6),该槽与在小流量控制区域内发挥作用的副阀座(33)及针阀(4)的针状部(42)的第一节流部(缝隙)连续。在阀口(33a)的靠副阀室(3R)侧的开口缘形成六个槽(6)。槽绕轴线(L)形成于等间隔(每隔6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动阀以及冷冻循环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是申请号为202010936759.6、专利技术名称为"电动阀以及冷冻循环系统"、申请日为2020年09月08日的专利技术申请的分案申请。


[0002]本专利技术涉及在冷冻循环系统等中使用的电动阀以及冷冻循环系统。

技术介绍

[0003]现今,作为在空调机的冷冻循环中设置的电动阀,有在小流量控制区域和大流量控制区域中进行流量控制的电动阀。这样的电动阀有搭载于室内机的用途(例如除湿阀),例如在日本特开2019

132347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公开。
[0004]现有技术文献
[0005]专利文献
[0006]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9

13234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
[0008]近年来,在商业用及家庭用的空调机中,要求极高的静音性。小流量控制区域例如进行除湿运转,尤其在该小流量控制区域内,要求降低通过副阀口与针阀之间的节流部的制冷剂通过声。
[0009]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在构成为针状部不落座于阀口的周围的阀座的电动阀中,降低第一节流部的制冷剂通过声。
[0010]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0011]本专利技术的电动阀使阀室的流体经由阀口向下游侧流出,并且使通过驱动部的转子的旋转而旋转的针状部沿阀口的轴线方向进退来对流经该阀口的流体的流量进行控制,上述电动阀构成为,上述针状部不会落座于上述阀口的周围的阀座,上述电动阀的特征在于,具备由上述针状部与上述阀口之间的缝隙构成的第一节流部、以及设置在上述阀室与上述下游侧之间的第二节流部。
[0012]此时,优选以下电动阀,其特征在于,具备开闭主阀座的主阀口的主阀芯、设于上述主阀芯的作为上述阀座的副阀座、作为上述阀口的副阀口、以及变更上述副阀口的开度的作为上述针状部的副阀芯,并且具有小流量控制区域和大流量控制区域这两级流量控制区域,其中,上述小流量控制区域是在上述主阀芯关闭了上述主阀口的状态下,上述副阀芯变更上述副阀口的开度的区域,上述大流量控制区域是上述主阀芯使上述主阀口成为全开状态并从上述主阀口流过大流量的流体的区域。
[0013]并且,优选以下电动阀,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副阀座或上述副阀芯形成有上述第二节流部。
[0014]并且,优选以下电动阀,其特征在于,在上述主阀座或上述主阀芯形成有上述第二
节流部。
[0015]并且,优选以下电动阀,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副阀座的上述副阀口的靠副阀室侧的开口缘形成有多个上述第二节流部。
[0016]并且,优选以下电动阀,其特征在于,在上述主阀座的上述主阀口的靠主阀室侧的开口缘形成有多个上述第二节流部。
[0017]并且,优选以下电动阀,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副阀芯的与上述副阀口对置的部位,绕上述轴线形成有多个上述第二节流部。
[0018]并且,优选以下电动阀,其特征在于,在上述主阀芯的与上述主阀口对置的部位,绕上述轴线形成有多个上述第二节流部。
[0019]并且,优选以下电动阀,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副阀座或上述副阀芯的副阀侧、以及上述主阀座或上述主阀芯的主阀侧中的至少一方形成有上述第二节流部。
[0020]并且,优选以下电动阀,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节流部由槽或孔构成。
[0021]本专利技术的冷冻循环系统包括压缩机、室内换热器、室外换热器、设置在上述室内换热器与上述室外换热器之间的电子膨胀阀、以及设于上述室内换热器的除湿阀,上述冷冻循环系统的特征在于,使用上述电动阀作为上述除湿阀。
[0022]专利技术的效果如下。
[002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电动阀以及冷冻循环系统,在构成为针状部不会落座于阀口的周围的阀座的电动阀中,能够降低例如具有两级流量控制区域的电动阀的尤其小流量控制区域内的第一节流部的制冷剂通过声。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阀的小流量控制区域状态的纵剖视图。
[0025]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阀的主阀芯的全开状态下的运转停止时或制冷运转时的纵剖视图。
[0026]图3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阀的副阀座及副阀口的放大纵剖视图及放大俯视剖视图。
[0027]图4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阀的小流量控制区域状态下的针状部和副阀口的放大图。
[0028]图5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的图。
[0029]图6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的图。
[0030]图7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图。
[0031]图8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冷冻循环系统的图。
[0032]图中:
[0033]1—阀壳,1R—主阀室,11—第一接头管,12—第二接头管,13—主阀座,13a—第二接头管,13—主阀座,13a—主阀口,14—壳体,L—轴线,2—导向部件,3—主阀芯,3a—主阀弹簧,3R—副阀室,31—主阀部,32—保持部,32a—针阀导向孔,32b—导通孔,33—副阀座,33a—副阀口,4—针阀,42—针状部(副阀芯),42a—平直部,43—垫圈,44—导向用凸起部,5—驱动部,6—槽(切口部),7—槽(切口部),7'—槽(切口部),91—第一室内侧换热器,92—第二室内侧换热器,93—电子膨胀阀,94—室外侧换热器,95—压缩机,96—四通阀,
100—电动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34]接下来,参照附图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电动阀以及冷冻循环系统的实施方式。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阀的小流量控制区域状态的纵剖视图,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阀的主阀芯的全开状态下的运转停止时或制冷运转时的纵剖视图,图3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阀的副阀座及副阀口的放大纵剖视图(图3的(A))及放大俯视剖视图(图3的(B)),图4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阀的小流量控制区域状态下的针状部和副阀口的放大图。此外,以下说明中的“上下”的概念与图1及图2的附图中的上下对应。并且,图1及图2中省略了副阀座及副阀口的详细构造。该电动阀100具备阀壳1、导向部件2、主阀芯3、针阀4以及驱动部5。
[0035]阀壳1例如由黄铜、不锈钢等形成并大致形成为圆筒形状,并且在其内侧具有主阀室1R。在阀壳1的外周单侧连接有与主阀室1R导通的第一接头管11,并且在从下端向下方延伸的筒状部连接有第二接头管12。并且,在阀壳1的第二接头管12的主阀室1R侧形成有圆筒状的主阀座13,该主阀座13的内侧成为主阀口13a,第二接头管12经由主阀口13a而与主阀室1R导通。主阀口13a是以轴线L为中心的圆柱形状的通孔(贯通的孔)。此外,第一接头管11及第二接头管12通过硬钎焊等固定于阀壳1。
[0036]在阀壳1的上端的开口部安装有导向部件2。导向部件2具有被压入到阀壳1的内周面内的压入部21、直径比压入部21的直径小且位于压入部21的上下的大致圆柱状的导向部22、23、延伸设置于上侧的导向部22的上部的支架部24、以及设置于压入部21的外周的环状的凸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阀,使阀室的流体经由阀口向下游侧流出,并且使通过驱动部的转子的旋转而旋转的针状部沿阀口的轴线方向进退来对流经该阀口的流体的流量进行控制,上述电动阀构成为,上述针状部不会落座于上述阀口的周围的阀座,上述电动阀的特征在于,上述针状部由平直部和锥形部构成,上述平直部的外径比上述阀口的内径小,具备由上述针状部与上述阀口之间的环形缝隙构成的第一节流部、以及设置在上述阀室与上述下游侧之间的第二节流部,上述第二节流部与上述第一节流部连续地形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阀,其特征在于,具备开闭主阀座的主阀口的主阀芯、设于上述主阀芯的作为上述阀座的副阀座、作为上述阀口的副阀口、以及变更上述副阀口的开度的作为上述针状部的副阀芯,并且具有小流量控制区域和大流量控制区域这两级流量控制区域,其中,上述小流量控制区域是在上述主阀芯关闭了上述主阀口的状态下,上述副阀芯变更上述副阀口的开度的区域,上述大流量控制区域是上述主阀芯使上述主阀口成为全开状态并从上述主阀口流过大流量的流体的区域。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阀,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副阀座或上述副阀芯形成有上述第二节流部。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池亮司北见雄希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鹭宫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