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666378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21 22: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动阀,其能够防止消音部件生锈,而且能够降低消音部件剥离时的剥离异物对阀部的侵袭,从而能够抑制由它们引起的腐蚀。电动阀(10)利用主阀芯(3)关闭主阀口(1B),并且利用副阀芯(4)的针阀(42)控制设置于主阀芯(3)的副阀口(3D)的开度,从而具有通过针阀(42)与副阀口(3D)之间的间隙对流体的流量进行节流的小流量控制区域。在主阀芯(3)形成有朝向主阀室(1A)开口的连通路(3E)、以及在连通路(3E)与副阀室(3B)之间绕轴线(L)呈环状连续的环状空间(3F),在连通路(3E)与副阀口(3D)之间设置有对流体的通过音进行消音的树脂制的消音部件(35、37)。37)。37)。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动阀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在冷冻循环系统等中使用的电动阀。

技术介绍

[0002]以往,作为设置在空调机的制冷循环中的电动阀,已知有在小流量控制区域和大流量区域进行流量控制的电动阀(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2)。这样的以往的电动阀具备主阀芯和副阀芯,使制冷剂(流体)从副阀芯的连通路向主阀芯内的副阀室流入,通过作为副阀芯的针阀与副阀口之间的间隙的阀口节流部对制冷剂进行节流来进行小流量控制。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20

106086号公报
[0006]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9

12800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
[0008]然而,在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以往的电动阀中,在流入到连通路的制冷剂在气相中混入液相,制冷剂的状态不稳定的情况下,若制冷剂不稳定地流入到阀口节流部,则存在阀口节流部的制冷剂通过音增大的问题。
[0009]另一方面,在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电动阀中,为了抑制上述的制冷剂通过音,具备对在连通路(小流量通路)中流动的制冷剂(流体)中的气泡进行细化的消音部件。然而,消音部件主要是由金属的烧结、层叠线材或线材的成形品形成的多孔体,因此存在产生由以下因素引起的腐蚀的问题。作为腐蚀的主要原因,可以举出流体通过时的侵蚀、来源于配管内杂质的腐蚀、湿度环境、盐害环境下放置而引起的腐蚀、以及因消音部件剥离时的金属异物堵塞阀部而引起的腐蚀。
[0010]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阀,其利用主阀芯使主阀口成为全闭状态,通过设置在该主阀芯上的副阀口与副阀芯之间的间隙进行流体的小流量控制区域中的流量控制,该电动阀能够防止消音部件生锈,而且能够降低消音部件剥离时的剥离异物对阀部的侵袭,从而能够抑制由它们引起的腐蚀。
[0011]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0012]本专利技术的电动阀具备:阀主体,其构成主阀室以及主阀口;主阀芯,其设置于所述主阀室内,并对所述主阀口进行开闭;以及副阀芯,其在形成于所述主阀芯内的副阀室中设置为在轴线方向上移动自如,所述电动阀利用所述主阀芯关闭所述主阀口,并且利用所述副阀芯的针阀控制设置于所述主阀芯的副阀口的开度,从而具有通过所述针阀与所述副阀口之间的间隙对流体的流量进行节流的小流量控制区域,所述电动阀的特征在于,在所述主阀芯形成有朝向所述主阀室开口的连通路、以及在所述连通路与所述副阀室之间绕轴线呈环状连续的环状空间,在所述连通路与所述副阀口之间设置有使所述流体通过的树脂制
的消音部件。
[0013]根据这样的本专利技术,由于消音部件为树脂制,因此能够防止生锈,而且由于原材料的硬度低,因此能够降低消音部件剥离时的剥离异物对阀部的侵袭,从而能够抑制由它们引起的腐蚀。此外,由于消音部件为树脂制,因此形状的自由度高,并且能够通过树脂成型大量地制作。另外,树脂材料与金属相比减振性优异,因此对振动存在有利影响,能够维持良好的动作性。
[0014]此时,优选所述消音部件配置在所述环状空间与所述副阀室之间,使所述流体通过而消音。
[0015]另外,优选在所述小流量控制区域中,从所述主阀室到所述主阀口的流体从所述连通路进入所述环状空间,在所述环状空间回旋后向轴线方向弯曲,在通过所述消音部件后进入所述副阀室,从所述副阀室通过所述针阀与所述副阀口之间的间隙而被节流。
[0016]进而,优选所述环状空间具备比所述连通路的流路截面积的总和大的流路截面积。
[0017]另外,优选在所述环状空间与所述副阀室之间设置有流路截面积比所述环状空间小的节流通路。
[0018]另外,优选在所述副阀室设置有容积比所述环状空间扩大的扩大空间。
[0019]另外,优选在所述主阀芯内设置有保持所述消音部件的固定部件,所述固定部件具有设置于所述环状空间侧的第一固定部件,在所述第一固定部件设置有与所述环状空间连通的第一贯通孔。
[0020]进而,优选所述第一固定部件具有与所述消音部件的底面抵接的底部和与所述消音部件的侧面对置的壁部。并且,优选在所述底部设置有所述第一贯通孔,所述壁部的高度尺寸形成为比所述消音部件的高度尺寸小,比所述壁部的前端部更靠前的所述消音部件的侧面露出。
[0021]进而,优选所述固定部件具有夹着所述消音部件而设置在与所述第一固定部件相反的一侧的第二固定部件,通过所述第一固定部件和所述第二固定部件从轴线方向两侧夹住并保持所述消音部件。并且,优选所述第二固定部件设置为与所述消音部件的一个面的大致整个面抵接,且设置有与所述副阀室连通的第二贯通孔。另外,也可以是所述第二固定部件的径向宽度尺寸形成为比所述消音部件的径向宽度尺寸小,所述第二固定部件设置为与所述消音部件的一个面局部抵接。
[0022]另外,优选所述第一固定部件以及所述第二固定部件中的至少一方是弹性部件。
[0023]专利技术效果
[002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电动阀,由于在电动阀中用于抑制制冷剂通过音的消音部件为树脂制,因此能够防止生锈,而且由于原材料的硬度低,因此能够降低消音部件剥离时的剥离异物对阀部的侵袭,从而能够抑制由它们引起的腐蚀。
附图说明
[0025]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阀的纵剖视图。
[0026]图2是表示所述电动阀的小流量控制区域状态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0027]图3是表示所述电动阀的小流量控制区域状态的流体的流动的图。
[0028]图4是表示所述电动阀的变形例1的放大剖视图。
[0029]图5是表示所述电动阀的变形例2的放大剖视图。
[0030]图6是表示所述电动阀的变形例3的放大剖视图。
[0031]图7是表示所述电动阀的变形例4的放大剖视图。
[0032]图8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电动阀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0033]图9是表示所述电动阀的变形例5的剖视图。
[0034]图10是表示所述电动阀的变形例6的放大剖视图。
[0035]图11是表示所述电动阀的变形例7的放大剖视图。
[0036]图12是表示所述电动阀的变形例8的放大剖视图。
[0037]图13是表示所述电动阀的变形例9的放大剖视图。
[0038]图中:
[0039]1—阀壳(阀主体);1A—主阀室;1B—主阀口;2—引导部件;3—主阀芯;3B—副阀室;3C—保持部件;3D—副阀口;3E—连通路;3F—环状空间;3G—节流通路;3H—扩大空间;3J—弯曲路;4—副阀芯;37—消音部件;38E—贯通孔(节流通路、第二连通路);39—节流部件(第一固定部件);39A—贯通孔(节流通路、第一贯通孔);42—针阀;60—固定部件;61—第一固定部件;61A—底部;61B—壁部;61C—第一贯通孔(节流通路);62—第二固定部件;62A—第二贯通孔(节流通路)。
具体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阀,其具备:阀主体,其构成主阀室以及主阀口;主阀芯,其设置于所述主阀室内,并对所述主阀口进行开闭;以及副阀芯,其在形成于所述主阀芯内的副阀室中设置为在轴线方向上移动自如,所述电动阀利用所述主阀芯关闭所述主阀口,并且利用所述副阀芯的针阀控制设置于所述主阀芯的副阀口的开度,从而具有通过所述针阀与所述副阀口之间的间隙对流体的流量进行节流的小流量控制区域,所述电动阀的特征在于,在所述主阀芯形成有朝向所述主阀室开口的连通路、以及在所述连通路与所述副阀室之间绕轴线呈环状连续的环状空间,在所述连通路与所述副阀口之间设置有使所述流体通过的树脂制的消音部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消音部件配置在所述环状空间与所述副阀室之间,使所述流体通过而消音。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动阀,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小流量控制区域中,从所述主阀室到所述主阀口的流体从所述连通路进入所述环状空间,在所述环状空间回旋后向轴线方向弯曲,在通过所述消音部件后进入所述副阀室,从所述副阀室通过所述针阀与所述副阀口之间的间隙而被节流。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空间具备比所述连通路的流路截面积的总和大的流路截面积。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阀,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环状空间与所述副阀室之间设置有流路截面积比所述环状空间小的节流通路。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阀,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副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池亮司中川大树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鹭宫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