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水下救护的智能气胀救生衣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9359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8 22: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水下救护的智能气胀救生衣,包括衣体,衣体的前后侧均设置有气囊,气囊内设有充气部件,气囊外侧设有放气阀;所述充气部件包括多个容置架,容置架间隔设于衣体的前后侧,气囊将全部的容置架均包裹密封,每个所述容置架内部设有气体产生剂,每个容置架外侧均设有铰接有密封塞,每个容置架内的气体产生剂均单独使用以对气囊充气,并通过放气阀进行放气,以达到多次充气、放气需求。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循环、自动充气以及快速放气的气囊,解决因下潜一段时间后救援者身体机能下降导致摸索开关艰难问题,提高水下摸索救援的效率。率。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水下救护的智能气胀救生衣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救生设备
,具体为一种用于水下救护的智能气胀救生衣。

技术介绍

[0002]现有大多数救生衣采用在衣体上设置触发开关控制,来手动触发衣体内设置的气囊膨胀,进而带动救援者上浮或者落水者的漂浮救援。但是针对水下打捞落水人员的救援工作而言,救援者在进行水下一段时间探索救援后,导致身体相对乏力,尤其到了冬天身体机能灵敏度极度下降,且在水下环境相对黑暗,无法快速手动触发衣体上的触发开关,且救援者为潜意识身体安全性考虑,大都会留存较大的精力以摸索开关和上浮换气,导致救援的效率相对下降。其次,救生衣的气囊一般仅设置为单次、不可逆膨胀,而对于打捞者而言较难一次性打捞到,难以适应多次下潜打捞的需求。
[000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案由此而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水下救护的智能气胀救生衣,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用于水下救护的智能气胀救生衣,包括衣体,衣体的前后侧均设置有气囊,气囊内设有充气部件,气囊外侧设有放气阀;所述充气部件包括多个容置架,容置架间隔设于衣体的前后侧,气囊将全部的容置架均包裹密封,每个所述容置架内部设有气体产生剂,每个容置架外侧均设有铰接有密封塞,每个容置架内的气体产生剂均单独使用以对气囊充气,并通过放气阀进行放气,以达到多次充气、放气需求。
[0008]优选的,所述衣体由前挡片和后挡片组成,两者之间通过连接绳相互连接,且衣体的厚度可进行调节,使之紧固于使用者身体。
[0009]优选的,所述衣体顶部连接有调节绳,调节绳的自由端设有多个卡扣,卡扣沿其长度方向间隔布置,远离所述衣体一侧设有与卡扣适配的卡槽,通过不同位置的卡口与卡槽卡接来调整衣体的厚度。
[0010]优选的,所述前挡片和后挡片均采用硬质金属,前挡片和后挡片之间通过金属块支撑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衣体上设有套件结构,所述套件结构穿戴于救援者上,套件结构上设有主动、实时识别救援者安全与否的控制元件,在确认救援者存在危险后控制元件自动触发气囊充气开关以对气囊进行快速充气。
[0012]优选的,所述套件结构包括通过绳体连接衣体的弹性套,弹性套套于手肘和膝盖处,并在两个关节处开设有槽位,槽位处设置弹性绳。
[0013]优选的,所述控制元件包括压力传感器、与压力传感器电性连接的PLC控制器,压力传感器位于弹性绳与弹性套连接处以感应弹性绳的形变受力,进而传递将力转换为电信号传递至PLC控制器进行实时反馈,所述PLC控制器与触发气囊充气开关电性连接。
[0014](三)有益效果
[001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优点:
[0016]1、本专利技术一种用于水下救护的智能气胀救生衣,设置贴合身体(前胸后背)穿戴的金属支架,防止穿戴于身体上的衣体在气囊膨胀后挤压胸腔引起救援者身体不适。同时采用衣体前侧(胸腔侧)的气囊尺寸大于衣体后侧的尺寸,后者衣体前侧的气囊尺寸小于衣体后侧的尺寸,使得救援者上浮后下巴能够始终高于水面,增加救援者上浮后换气缓冲舒适度。
[0017]2、本专利技术一种用于水下救护的智能气胀救生衣,采用循环、自动充气以及快速放气的气囊,解决因下潜一段时间后救援者身体机能下降导致摸索开关艰难问题,提高水下摸索救援的效率。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示意图;
[0019]图2为本专利技术图1中A处局部结构放大图;
[0020]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侧面剖视图;
[0021]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示意图;
[0022]图5为本专利技术自动感应模块控制原理图。
[0023]图中:1衣体、01前挡片、02后挡片、2气囊、3充气部件、31容置架、32气体产生剂、4放气阀、5调节绳、6卡扣、7卡槽、8套件结构、81弹性套、82槽位、83弹性绳、9压力传感器、10金属块、11连接绳。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阐述。
[0025]实施例一
[0026]如图1

3所示:一种用于水下救护的智能气胀救生衣,包括衣体1,衣体1穿戴于救援者上身。具体的衣体1由前挡片01和后挡片02组成,两者之间通过连接绳11相互连接,且衣体1的厚度可进行调节,使之紧固于使用者身体。
[0027]衣体1顶部连接有调节绳5,调节绳5的自由端设有多个卡扣6,卡扣6沿其长度方向间隔布置。远离衣体1一侧设有与卡扣6适配的卡槽7,通过不同位置的卡口与卡槽7卡接来调整衣体1的厚度(也即前挡片01和后挡片02的间距)。其中调节绳5设有多根,使得衣体1使用时紧固使用者身体更加稳定。
[0028]衣体1的前挡片01和后挡片02外侧均设有气囊2,前挡片01与后挡片02处均设有充气部件3,相应处的气囊2将充气部件3包裹密封。
[0029]气囊2上设置放气阀4,使得救援者在上浮换气后通过打开出气阀将气囊2内的气体放出,进而能够继续下潜打捞落水者。
[0030]充气部件3包括容置架31,容置架31设有多个,其内部设有气体产生剂32。每个容
置架31外侧均设有铰接有密封塞,气囊2将全部的容置架31均包裹完全。
[0031]气囊2采用聚醚型的TPU和高强度锦纶组成的面料制备而成。面料的制备方法是:采用底胶涂敷的方法把聚醚型的TPU贴在高强度锦纶上。底胶涂敷是将粘结剂喷于高强度锦纶上,再粘贴聚醚型的TPU。
[0032]实施例二
[0033]如附图4所示,由于本方案的气囊2为潜水进行救援,需在短时间内通过充气部件3充气而上浮,因此存在过度挤压救援者身体的隐患,因此进一步的设置,将前挡片01和后挡片02均采用硬质金属,同时前挡片01和后挡片02之间的连接绳11改用金属块10支撑,从而对救援者身体形成整个的支撑屏障。同时,前挡片01和后挡片02采用金属材质,便于救援者快速下沉救援。
[0034]其中前挡片01和后挡片02与相应处的气囊2尺寸相适配。
[0035]本方案在前挡片01和后挡片02上均设置气囊2,主要目的是为了救援者上浮后能够在不发力的状态下整个的头部均能够浮出水面。
[0036]进一步的设计,考虑到水下摸索一段时间后,救援者身体相对乏力,尤其到了冬天身体机能灵敏度极度下降,且在水下环境相对黑暗,无法快速手动触发衣体1上的充气部件3的触发开关,而救援者为潜意识身体安全性考虑,大都会留存较大的精力以摸索开关和上浮换气,导致救援的效率相对下降。同时冬天冰冷的水下一段时间后,存在身体局部失去知觉等问题无法快速上浮或者快速触发充气部件3的触发开关的安全隐患。因此,本方案进一步设置自动感应模块,以确保救援者生命安全。
[0037]具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水下救护的智能气胀救生衣,包括衣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衣体的前后侧均设置有气囊,气囊内设有充气部件,气囊外侧设有放气阀;所述充气部件包括多个容置架,容置架间隔设于衣体的前后侧,气囊将全部的容置架均包裹密封,每个所述容置架内部设有气体产生剂,每个容置架外侧均设有铰接有密封塞,每个容置架内的气体产生剂均单独使用以对气囊充气,并通过放气阀进行放气,以达到多次充气、放气需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水下救护的智能气胀救生衣,其特征在于:所述衣体由前挡片和后挡片组成,两者之间通过连接绳相互连接,且衣体的厚度可进行调节,使之紧固于使用者身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水下救护的智能气胀救生衣,其特征在于:所述衣体顶部连接有调节绳,调节绳的自由端设有多个卡扣,卡扣沿其长度方向间隔布置,远离所述衣体一侧设有与卡扣适配的卡槽,通过不同位置的卡口与卡槽卡接来调整衣体的厚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水下救护的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渭力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