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驱体的制备方法、前驱体和正极材料技术

技术编号:36793281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8 22:49
本申请属于钠离子电池技术领域。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前驱体的制备方法、前驱体和正极材料。该前驱体制备方法通过第一镍锰混合液、第一沉淀剂和第一络合剂混合来制备包括镍锰共沉淀物的晶核,并通过加入尿素、聚乙二醇,诱导第二镍锰混合液、亚铁离子溶液、第二沉淀剂和第二络合剂混合产生的镍锰铁共沉淀物附着于晶核的表面,并使得镍锰铁共沉淀物均匀的沉积于晶核的表面,堆积形成一次纤维为纳米薄片的前驱体。该方法制备的前驱体镍锰铁沉积均匀性好,表面呈疏松多孔的结构,烧结时有利于钠离子的扩散,进而提高钠离子电池的循环稳定性和容量。和容量。和容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前驱体的制备方法、前驱体和正极材料


[0001]本申请属于钠离子电池
,具体涉及一种前驱体的制备方法、前驱体和正极材料。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行业如新能源汽车对于锂电池的需求越来越大,然而由于锂资源短缺,价格高,锂电池难以满足社会生产生活的储能需求。与锂资源相比,钠资源储量丰富、地理分布均匀、来源广泛、开采方便,成本优势明显,因此,与锂离子电池相类似的钠离子电池广泛受到各方面的重视。从降低成本的角度出发,发展钠离子电池,将其用于储能领域具有巨大的潜力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0003]钠离子电池产业链布局承袭锂电,有利于产业化快速导入,与锂离子电池相似,钠离子电池的主要变化在上游原料部分,包括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前驱体。为提高钠离子电池的容量和循环稳定性,开发具有容量高、稳定性好、低成本等性质的正极材料成为钠离子电池当下研究的重点。过渡金属层状氧化物如Na
x
TMO2(0<x≤1,TM=Ni、Co、Mn、Fe等)具有较高的理论比容量和独特的结构优势,成为钠离子电池最受欢迎和最具潜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前驱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配制包括尿素、聚乙二醇和晶核的第一混合液;其中,所述晶核制备方法包括:在搅拌条件下将第一镍锰混合液、第一沉淀剂和第一络合剂混合,形成第一反应体系,当所述第一反应体系中的产物颗粒粒径为d1时停止混合,然后保温陈化,得到所述晶核;在惰性气氛和搅拌条件下,将第二镍锰混合液、亚铁离子溶液、第二沉淀剂和第二络合剂加入所述第一混合液中,形成第二反应体系;当所述第二反应体系中的产物颗粒粒径为d2时停止进料,然后固液分离,得到所述前驱体;其中,d2:d1=2~3.5: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d1满足D50为1.0~4.0μm;和/或所述d2满足D50为3.0~10.0μm。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第一反应体系的过程中,搅拌速度为300~600rpm,温度为40℃~70℃,pH值为11.2~11.8;和/或形成所述第二反应体系的过程中,搅拌速度为150~200rpm,温度为50℃~70℃,pH值为11.0~11.5。4.如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混合液中,所述尿素的浓度为0.2~0.8mol/L,所述聚乙二醇的浓度为2.0~8.0g/L,所述聚乙二醇的数均分子量为200~1000;和/或所述第一镍锰混合液中,镍元素和锰元素的总浓度为1.2~2.0mol/L,所述镍元素和所述锰元素的摩尔比为1:3~1:1;和/或所述第一沉淀剂包括20%~35wt%的碱金属氢氧化物溶液;和/或所述第一络合剂包括5%~10wt%的氨水溶液。5.如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亚祥郑江峰卫强张颖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佳纳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清远佳致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