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制造柔性生产线的仓储式上料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91702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8 22: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制造柔性生产线的仓储式上料机构,所述底板的顶部固定设置有承载盒,所述承载盒内腔左侧下部的前后壁之间转动设置有第一转轴,所述承载盒内腔右侧上部的前后壁之间转动设置有第二转轴,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上料机构技术领域。该智能制造柔性生产线的仓储式上料机构,通过侧挡板、限位杆、活动夹板以及滚筒之间的相互配合,在运输零部件的过程中能避免发生堆叠,实现分堆依次输送,防止对后期操作造成影响,通过第二弹簧、顶杆、顶出块以及配重块之间的相互配合,当零部件被运输到上部开始翻转,顶出块受到重力向下,将位于下方的零部件向下推动,实现自动卸料的目的,自动化程度高,实用性较强。实用性较强。实用性较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制造柔性生产线的仓储式上料机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上料机构
,具体为一种智能制造柔性生产线的仓储式上料机构。

技术介绍

[0002]智能制造源于人工智能的研究,一般认为智能是知识和智力的总和,前者是智能的基础,后者是指获取和运用知识求解的能力,在制造生产线中需要使用到上料机构。
[0003]现有的智能制造柔性生产线的仓储式上料机构,在运输较轻零部件的过程中,很难将其分成小堆依次输送,零部件容易发生堆叠,对后期的操作造成影响,缺乏使较轻零部件分堆后稳定向上运输的结构,实用性较差,具有较大的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制造柔性生产线的仓储式上料机构,解决了在运输较轻零部件的过程中,很难将其分成小堆依次输送,零部件容易发生堆叠,对后期的操作造成影响,缺乏使较轻零部件分堆后稳定向上运输的结构,实用性较差的问题。
[0005]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智能制造柔性生产线的仓储式上料机构,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固定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制造柔性生产线的仓储式上料机构,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顶部固定设置有承载盒(2),所述承载盒(2)内腔左侧下部的前后壁之间转动设置有第一转轴(3),所述承载盒(2)内腔右侧上部的前后壁之间转动设置有第二转轴(4),所述第一转轴(3)的外部固定套设有从动轮(5),所述第二转轴(4)的外部固定套设有主动轮(6),所述从动轮(5)和主动轮(6)的外部之间套设有输送带(7),所述输送带(7)的表面均匀固定设置有若干零部件限位组件(8),所述承载盒(2)前端右侧的上部固定设置有电机(9),所述底板(1)的顶部且位于承载盒(2)的内部固定设置有吸灰盒组件(13),所述吸灰盒组件(13)的右侧固定设置有抽气管(14),所述底板(1)的顶部固定设置有气泵(15);每个所述零部件限位组件(8)均包括隔板(81),所述隔板(81)的一侧靠近输送带(7)的一端固定设置有侧挡板(82),所述侧挡板(82)远离输送带(7)的一端固定设置有两个限位杆(83),两个所述限位杆(83)的外部之间滑动套设有活动夹板(84),所述活动夹板(84)靠近隔板(81)的一端前后部均固定设置有U型架(85),两个所述U型架(85)的外部均转动套设有滚筒(86),两个所述限位杆(83)远离侧挡板(82)的一端均固定设置有挡块(87),两个所述限位杆(83)的外部均套设有第一弹簧(8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制造柔性生产线的仓储式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9)的输出端贯穿承载盒(2)的前壁与第二转轴(4)的前端固定连接,所述底板(1)的顶部右侧固定设置有支撑柱(10),所述支撑柱(10)的顶部固定设置有导料板(1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制造柔性生产线的仓储式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底部四角均固定设置有万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勇段旺旺乐弘扬
申请(专利权)人:襄阳龙思达智控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