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善430系不锈钢金尘缺陷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79125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8 22: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轧钢领域,一种改善430系不锈钢金尘缺陷的方法。a)限定C、N成分含量;b)设计专用罩式炉退火工艺,包括特定升温速度、保温时间及冷却制度;c)限定原料酸洗混酸浓度;d)限定热轧板表面粗糙度,并给出达到此粗糙度的技术措施。使用该方法,可改善430系表面金尘缺陷。陷。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善430系不锈钢金尘缺陷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轧钢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改善430系不锈钢金尘缺陷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430系不锈钢是高等级用途的不锈钢,多用于家电、装饰、建筑等行业,对表面质量要求十分严格,尤其是表面色泽度的一致性,是最重要的验收指标之一。430系不锈钢板坯需要经热连轧车间热轧后,需经罩式炉退火、热线酸洗、冷轧、冷线退火酸洗酸洗(光亮退火)等多个步骤才能产出冷轧产品投入使用。冷轧成品的带钢表面,贴上保护膜,揭开后在材料表面出现的闪闪发亮的点状颗粒被称为金尘缺陷。金尘缺陷的存在会影响不锈钢表面整体色泽的均匀性,严重的金尘会破坏不锈钢表面钝化层,使不锈钢耐腐蚀能力下降,诱发点蚀,严重影响客户使用。
[0003]本专利技术拟通过化学成分优化、热轧轧线及罩式炉退火工艺优化及冷轧工艺优化,改善显微组织和碳化物分布,降低表面粗糙度,提升430系不锈钢表层耐腐蚀能力,进而降低430系不锈钢冷板金尘缺陷比例。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改善430系不锈钢金尘缺陷的方法。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改善430系不锈钢金尘缺陷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热轧工艺:热连轧精轧终轧温度850
±
20℃,精轧后不投用层流冷却;步骤二:罩式炉退火工艺:快速升温至400~450℃,后按照25~35℃/小时的升温速度加热至820~880℃,保温时间需保证24~36小时,保温结束后关闭加热系统,采取自然缓慢冷却方式冷却至600~650℃,后换冷却罩快速冷却至240~280℃出炉;步骤三:原料退火酸洗制度:原料酸洗混酸段HF浓度为4~7g/L,HNO3浓度为140
±
20 g/L;步骤四:低粗糙度控制工艺:表面粗糙度Ra数值控制在2.4~2.8μm,热线投用重刷设备;投用在线平整,变形量在3%~10%。
[0006]430碳氮含量控制为:C:0.020~0.040%,N:0.020~0.040%,Mn:0.40~0.70%,Cr:16.3~18.0%,Si、P、S按标准要求控制即可。
[0007]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是430系不锈钢因表面粗糙度严重及晶间腐蚀导致的成品冷板表面金尘缺陷;本专利技术通过优化热轧终轧温度及卷取温度改善430表面晶粒度及耐晶间腐蚀能力;通过优化酸洗工艺制度,优化了不锈钢表面酸洗均匀性,降低了热板表面粗糙度;通过增加热线酸洗后的平整工艺,进一步改善热板表面粗糙度,降低430成品冷板表面金尘缺陷。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使430不锈钢冷板3级及以上金尘缺陷比例由93%降低为50%以下。
附图说明
[000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
[0009]图1是本专利技术罩式炉退火工艺的图。
[0010]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罩式炉退火工艺的图。
[0011]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罩式炉退火工艺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1、化学成分为控制碳氮化物的析出数量,本专利技术从化学成分优化出发,将430碳氮含量控制在较低水平,具体为:C:0.020~0.040%,N:0.020~0.040%,Mn:0.40~0.70%,Cr:16.3~18.0%,Si、P、S按标准要求控制。
[0013]2、热轧工艺优化430系不锈钢为铁素体不锈钢,且因为M
23
C6型碳化物易在铁素体晶界位置析出,导致晶界位置处贫铬,使得430系不锈钢在酸洗过程中易于发生晶间腐蚀,最终体现在成品冷板表面的金尘缺陷。主要改进技术措施如下:(1)热连轧精轧终轧温度按照850
±
20℃控制,起到细化晶粒,抑制晶界处M
23
C6型碳化物的析出的作用;(2)精轧后不投用层流冷却。
[0014]3、罩式炉退火工艺优化为促进碳化物相对弥散分布,同时促进Cr元素向晶界处扩散,减轻晶间腐蚀的倾向,罩式炉退火工艺需进行优化。具体热处理工艺为:快速升温至400~450℃,后按照25~35℃/小时的升温速度加热至820~880℃,保温时间需保证24~36小时,保温结束后关闭加热系统,采取自然缓慢冷却方式冷却至600~650℃,后换冷却罩快速冷却至240~280℃出炉。退火工艺见图1。
[0015]4、原料退火酸洗制度鉴于430系铁素体不锈钢普遍存在的晶间腐蚀敏感性,为了降低酸洗过程中造成的晶间腐蚀,进而降低成品冷板表面的金尘缺陷,需对热线酸洗工艺进行优化。混酸中HF主要起到腐蚀氧化层的作用,但也会对基体产生一定腐蚀;而HNO3有着钝化不锈钢表面和抑制HF与基体过度反应的作用。在实际酸洗过程中HF酸的浓度和酸温不宜太高,而HNO3的浓度可适当上调。具体为:原料酸洗混酸段HF浓度由8~15g/L调整为4~7g/L,HNO3浓度应由110
±
20g/L提高至140
±
20 g/L。
[0016]5、低粗糙度控制工艺430系不锈钢金尘缺陷的形成与热板表面粗糙度有密切关系。若材料表面粗糙度高,轧制过程中金属流动不均造成重皮,保护膜揭开后重皮脱落,造成430成品表面金尘现象。故热线酸洗后应控制热板表面粗糙度,经大量数据分析,表面粗糙度Ra数值控制在2.4~2.8μm时,可改善冷轧后金尘缺陷。具体技术措施为:(1)热线投用重刷设备;(2)投用在线平整,变形量应在3%~10%,从而改善热板表面粗糙度,降低成品冷板表面金尘缺陷;(3)表面粗糙度Ra数值控制在2.4~2.8μm。
[0017]实施例一1、化学成分冶炼一炉430,实际成分控制为C:0.038%,N:0.035%,Mn:0.45%,Cr:16.35%,Si:0.32%,P:0.028%,S:0.001%。
[0018]2、热轧工艺(1)热连轧精轧终轧温度按照860℃控制;(2)精轧后不投用层流冷却。
[0019]3、罩式炉退火工艺实际罩式炉退火工艺为:快速升温至450℃,后按照25℃/小时的升温速度加热至850℃,保温时间24小时,保温结束后关闭加热系统,采取自然缓慢冷却方式,经12小时后冷却至650℃,后换冷却罩快速冷却至240℃出炉。退火工艺见图2。
[0020]4、酸洗制度原料酸洗混酸段HF浓度7g/L,HNO3浓度应145g/L。
[0021]5、粗糙度控制(1)热线投用重刷设备;(2)投用在线平整,变形量应在4.5%;表面粗糙度Ra数值控制在2.65μm。
[0022]6、本次共试验10卷,成品检测金尘3级以上比例为4卷,金尘合格比例60%。
[0023]实施例二1、化学成分冶炼一炉430,实际成分控制为C:0.032%,N:0.031%,Mn:0.60%,Cr:16.42%,Si:0.31%,P:0.026%,S:0.001%。
[0024]2、热轧工艺(1)热连轧精轧终轧温度按照860℃控制;(2)精轧后不投用层流冷却。
[0025]3、罩式炉退火工艺实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善430系不锈钢金尘缺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热轧工艺:热连轧精轧终轧温度850
±
20℃,精轧后不投用层流冷却;步骤二:罩式炉退火工艺:快速升温至400~450℃,后按照25~35℃/小时的升温速度加热至820~880℃,保温时间需保证24~36小时,保温结束后关闭加热系统,采取自然缓慢冷却方式冷却至600~650℃,后换冷却罩快速冷却至240~280℃出炉;步骤三:原料退火酸洗制度:原料酸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永超高登董志刚刘怀礼宋岩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