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块化花池型散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8798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8 22: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模块化花池型散水结构,涉及散水结构技术领域,包括建筑外墙与柔性防水层,所述柔性防水层设置在所述建筑外墙的右侧,所述柔性防水层的顶部放置有若干个种植池一与若干个种植池二;所述柔性防水层的内部等距安装有若干根枕木,所述柔性防水层的顶部开设有散水边沟。该种发明专利技术将散水结构设计为固定于建筑的导水条和放置于地面的种植池一、种植池二两个分体,解决了由于建筑与周边地基沉降不一致导致散水与建筑连接处拉裂渗水的问题,以及利用消能蓄水池存储雨水,导水条与雨水管收集屋面雨水,并使用水泵使用存储的雨水对景观植物进行浇灌,使建筑设计更加符合当下海绵城市相关的要求。城市相关的要求。城市相关的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块化花池型散水结构
[0001]

[0002]本专利技术涉及散水结构
,尤其涉及一种模块化花池型散水结构。

技术介绍

[0003]散水是指房屋外墙四周勒脚处防止雨水冲刷渗透到地基的硬化坡面结构。
[0004]新建建筑与周边地坪因自然沉降产生高差变化是常见的工程现象;在管线工程中,为防止该现象对管线的影响,会采用软管转接等相应措施。
[0005]而目前现有的大多数散水设计,并未对新建建筑与周边地坪因自然沉降产生高差变化进行有效的解决,从而导致散水与墙面接触面开裂,墙面雨水通过裂缝渗透到地基,影响建筑结构安全,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模块化花池型散水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而提出的一种模块化花池型散水结构。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模块化花池型散水结构,包括建筑外墙与柔性防水层,所述柔性防水层设置在所述建筑外墙的右侧,所述柔性防水层的顶部放置有若干个种植池一与若干个种植池二;所述柔性防水层的内部等距安装有若干根枕木,所述柔性防水层的顶部开设有散水边沟,所述散水边沟位于所述种植池二的右侧;若干个所述种植池一的中部设置有消能蓄水池,若干个所述种植池一、消能蓄水池均高于所述若干个种植池二,若干个所述种植池二位于所述若干个种植池一的右侧,若干个所述种植池一、消能蓄水池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导水槽;所述建筑外墙的右侧安装有雨水管,且所述雨水管的底端延伸至所述消能蓄水池的内部,所述建筑外墙的右侧固定安装有导水条,所述导水条的顶部为倾斜结构,所述建筑外墙右表面的雨水可通过所述导水条流入若干个种植池一与消能蓄水池的内部。
[0008]进一步地,所述消能蓄水池内侧底部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水泵,所述水泵的输出端连接有输水管,所述输水管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导水槽的内部。
[0009]进一步地,所述导水槽靠近若干个所述种植池一的一侧开设有与所述种植池一数量相同的溢水口;所述导水槽靠近若干个所述种植池二的一侧开设有与所述种植池二数量相同的出水口。
[0010]进一步地,若干个所述种植池一、若干个所述种植池二内部的下方均固定安装有隔根疏水板,若干个所述种植池一与若干个所述种植池二右侧的下方均开设有排水口,若
干个所述种植池一均通过右侧的所述排水口与若干个所述种植池二的内部连通。
[0011]进一步地,所述消能蓄水池的内部安装有两块消能隔板,所述雨水管的底端位于两块所述消能隔板和所述消能蓄水池的内壁之间。
[0012]进一步地,所述若干块所述隔根疏水板与两块所述消能隔板的内部均开设有若干个通孔。
[0013]进一步地,两块所述消能隔板和所述消能蓄水池的内壁之间填充有用于消能的机制卵石。
[0014]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专利技术将散水结构设计为固定于建筑的导水条和放置于地面的种植池一、种植池二两个分体,解决了由于建筑与周边地基沉降不一致导致散水与建筑连接处拉裂渗水的问题。
[0015]2、本专利技术利用消能蓄水池存储雨水,导水条与雨水管收集屋面雨水,并使用水泵使用存储的雨水对景观植物进行浇灌,使建筑设计更加符合当下海绵城市相关的要求。
[0016]3、以及在铺设柔性防水层时,需向散水边沟找坡5%,并在防水层上填土夯实,以及在铺设枕木找平后,便可直接放置种植池一与种植池二,本专利技术相较于其他散水结构,施工更为简便。
[0017]4、本专利技术的种植池一与种植池二的内部在填充种植基质后可种植一些观赏植物,对建筑进行装饰,并增加建筑周边的美观性。
[0018]5、当建筑与周边地基产生不一致沉降时,由于导水条、种植池一、种植池二、消能蓄水池之间无连接关系,因此,本专利技术的导水效果不会受到影响;且即使由于沉降导致导水条被种植池一、种植池二、消能蓄水池挤压脱落,只需将导水条重新调整高度固定即可,检修难度较其他散水结构大大降低。
附图说明
[0019]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剖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建筑外墙;2、导水条;3、种植池一;4、种植池二;5、散水边沟;6、雨水管;7、消能蓄水池;8、消能隔板;9、输水管;10、导水槽;11、隔根疏水板;12、水泵;13、柔性防水层;14、枕木;15、溢水口;16、出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参照图1

2,一种模块化花池型散水结构,包括建筑外墙1与柔性防水层13,柔性防水层13设置在建筑外墙1的右侧,柔性防水层13的顶部放置有若干个种植池一3与若干个种植池二4;柔性防水层13的内部等距安装有若干根枕木14,柔性防水层13的顶部开设有散水
边沟5,散水边沟5位于种植池二4的右侧。
[0023]种植池一3与种植池二4的内部在填充种植基质后可种植一些观赏植物,对建筑进行装饰,并增加建筑周边的美观性;在铺设柔性防水层13时,需向散水边沟找坡5%,并在防水层上填土夯实,以及在铺设枕木14找平后,便可直接放置种植池一3与种植池二4,本专利技术相较于其他散水结构,施工更为简便。
[0024]若干个种植池一3的中部设置有消能蓄水池7,消能蓄水池7用于存储雨水,若干个种植池一3、消能蓄水池7均高于若干个种植池二4,若干个种植池二4位于若干个种植池一3的右侧,若干个种植池一3、消能蓄水池7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导水槽10;建筑外墙1的右侧安装有雨水管6,且雨水管6的底端延伸至消能蓄水池7的内部,雨水管可将建筑上的雨水导入消能蓄水池7中,建筑外墙1的右侧固定安装有导水条2,导水条2的顶部为倾斜结构,建筑外墙1右表面的雨水可通过导水条2流入若干个种植池一3与消能蓄水池7的内部;在下雨后,建筑外墙1表面的雨水将通过导水条2流入种植池一3与消能蓄水池7的内部,从而避免雨水由建筑外墙1和散水之间的缝隙而渗入地基;当建筑与周边地基产生不一致沉降时,由于导水条2、种植池一3、种植池二4、消能蓄水池7之间无连接关系,因此,本专利技术的导水效果不会受到影响;且即使由于沉降导致导水条2被种植池一3、种植池二4、消能蓄水池7挤压脱落,只需将导水条2重新调整高度固定即可,检修难度较其他散水结构大大降低。
[0025]参阅图2与图3,消能蓄水池7内侧底部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水泵12,水泵12的输出端连接有输水管9,输水管9的一端延伸至导水槽10的内部;消能蓄水池7的内部安装有两块消能隔板8,雨水管6的底端位于两块消能隔板8和消能蓄水池7的内壁之间,导水槽10靠近若干个种植池一3的一侧开设有与种植池一3数量相同的溢水口15;导水槽10靠近若干个种植池二4的一侧开设有与种植池二4数量相同的出水口16。
[0026]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块化花池型散水结构,包括建筑外墙(1)与柔性防水层(13),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防水层(13)设置在所述建筑外墙(1)的右侧,所述柔性防水层(13)的顶部放置有若干个种植池一(3)与若干个种植池二(4);所述柔性防水层(13)的内部等距安装有若干根枕木(14),所述柔性防水层(13)的顶部开设有散水边沟(5),所述散水边沟(5)位于所述种植池二(4)的右侧;若干个所述种植池一(3)的中部设置有消能蓄水池(7),若干个所述种植池一(3)、消能蓄水池(7)均高于所述若干个种植池二(4),若干个所述种植池二(4)位于所述若干个种植池一(3)的右侧,若干个所述种植池一(3)、消能蓄水池(7)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导水槽(10);所述建筑外墙(1)的右侧安装有雨水管(6),且所述雨水管(6)的底端延伸至所述消能蓄水池(7)的内部,所述建筑外墙(1)的右侧固定安装有导水条(2),所述导水条(2)的顶部为倾斜结构,所述建筑外墙(1)右表面的雨水可通过所述导水条(2)流入若干个种植池一(3)与消能蓄水池(7)的内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块化花池型散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消能蓄水池(7)内侧底部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水泵(12),所述水泵(12)的输出端连接有输水管(9),所述输水管(9)的一端延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波尹露曦周瑾彭晓丽张潇予陈畅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