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红外技术的RFID标签安全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8688 阅读:1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红外技术的RFID标签安全锁,它包括:RFID标签、用以控制所述RFID标签的控制装置、用以和所述RFID标签进行信息通讯的识读装置、用以接收所述识读装置的读写信息并向后台网络传输,同时根据后台数据向所述识读装置下达控制指令的基站及用于处理多个基站的数据并将数据信息建成后台数据库的网络数据库;所述识读装置与所述RFID标签之间通过天线通信,在所述RFID标签中设置有红外安全锁,所述RFID标签与所述控制装置之间通过红外通讯,实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RFID标签锁,特别涉及一种基于红外技术的RFID 标签安全锁。
技术介绍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的中文名称为射频自动识别技术。 射频自动识别主要通过读写器和设置在被识别物体上的标签之间的相互信息 传递,由读写器将标签所携带的大量相关信息交由通讯基站处理,并以网络 传输的形式在控制后台建立数据库,实现物品"信息资源社会化"管理功能。 相对与条形码识别、图像识别、生物识别、声音识别等传统的识别方式,射 频识别具有受环境影响小、非接触、信息量大并可变更、防伪造性能良好、 适应大规模处理和便于统一管理等优点。同时,射频识别能够为相关行业的 提供新的生产经营方式并提高其生产效率,作为一项新兴技术,其应用对象 和应用领域正在不断拓展和深化,对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建设起双重推动 作用。近几年来,由于射频自动识别标准的不断完善、应用成本的下降以及各 国政府和各大企业的大力推广,RFID的应用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局面。有机 构预测,未来几年,全球开放的市场将为RFID带来巨大的商机,到2009年, 全球RFID市场规模将猛增到100亿美元,广泛应用于门禁控制、资产管理、 供应链管理、交通运输、运动和医疗卫生等领域。目前,在我国众多城市使用的"公交卡",很多都内置了RFID芯片,我 国数以亿计的居民身份证内也被植入RFID芯片,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门票 也将采用RFID技术进行防伪。在物流领域,以RFID为核心的集装箱自动 识别系统已经逐渐成为主流,在国外RFID仓储、配送等物流环节更是得到 了成功应用。在交通领域,我国铁路部门凭借RFID技术已经实现在全国统一调度车辆,减少了管理层次,提高了管理效率。而在我国消防器材管理、煤炭安全管理、城市公共设施管理、医疗管理、农产品管理等方面,RFID 也开始尝试应用推广。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已经走入平民生活, 社会汽车总量巨大并且近年增速惊人,同时也带了一些管理问题,比如汽车 防盗,现有的防盗方法可以分成终端单点式和网络被动式。终端单点式是指 车主通过对汽车加装锁具和防盗报警装置来达到防盗目的,但是现在的盗车 团伙呈现出快速化、智能化的发展势态,使得上述防范手段的作用有限。网 络被动式指汽车安装卫星定位防盗系统,车主若发现汽车被盗立即向监控中 心报告,监控中心利用卫星定位找出被盗车辆位置并协助警方侦查破案,但 是这种网络防盗手段是被动式的,也就是说只有在车主发现汽车被盗后才能 向监控中心报告协查,这时可能已经距离案发时间数个小时或数天,被盗车 辆可能己经驶出很远的距离,为追回车辆带来困难,同时若犯罪分子破坏卫 星定位防盗系统,监控中心就无法确定被盗车辆具体位置,侦破工作难以顺 利完成。而且,传统RFID系统通过读写器和RFID标签的互相安全验证来确定 对方的合法授权性,读写器通过一定的加密算法发送询问信号给RFID标签, RFID标签在接收到这一询问信号后通过自身的处理程序,判断读写器是否 是经过授权的合法读写设备,若通过自身验证便会向读写器发送和询问信号 相对应的经过加密的应答信号,读写器经过自身的处理程序判断RFID标签 是否是经过授权的合法RFID标签,在双方都通过验证后进行双向数据通讯。 但是上述的安全措施中并没有考虑RFID标签和被识别物体是否正确的配对 关系,RFID标签内是事先已写好的待识别物体的信息,若RFID标签贴在别 的物体上,或未经授权非法使用,读写器读到的数据还是原来RFID标签内 待识别的信息,这就会出现"认卡不认物"的安全漏洞。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红外技术的RFID标 签安全锁,弥补现有RFID标签使用在非标示物或未经授权擅自使用的情况 下会出现的仍然能够被正常读出的安全问题,能够大大提高了 RFID标签的安全性,具有轻便易携带、防伪造性能高和功能易拓展的特点,可以应用于 特殊目标监控、汽车防盗和门禁通道等对安全性能要求较高的领域。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基于红外技术的RFID标签安全锁,其特征在于,它包括RFID标 签;用以控制所述RFID标签的控制装置;用以和所述RFID标签进行信息 通讯的识读装置;用以接收所述识读装置的读写信息并向后台网络传输,同 时根据后台数据向所述识读装置下达控制指令的基站;用于处理多个基站的 数据并将数据信息建成后台数据库的网络数据库;所述识读装置与所述RFID 标签之间通过天线通信,在所述RFID标签中设置有红外安全锁,所述RFID 标签与所述控制装置之间通过红外通讯。本技术中,所述控制装置上设置有用来显示所述控制装置和所述 RFID标签的配对情况的可视界面,所述控制装置内存储有可与外界交换的 信息。本技术中,所述控制装置和所述RFID标签之间以红外协议通讯; 所述RFID标签与所述识读装置之间以RFID通讯方式通讯。所述RFID标签内设置有用于与所述控制装置以红外协议通讯的红外通 讯模块及用以存储所述控制装置所携带的信息的存储区域。本技术中,所述RFID标签与所述控制装置是互相一一对应控制, 每个所述控制装置只能控制一个所述RFID标签。同样的,所述RFID标签也可由复数个所述控制装置对应控制,每个所 述控制装置互相独立,每个所述控制装置可以单独地控制所述RFID标签。进一步,每个所述控制装置是互相替代地控制所述RFID标签,只能有 一个所述控制装置来控制所述RFID标签,当出现另外经合法授权的所述控 制装置出现时原来的所述控制装置失效。所述控制装置和所述RFID标签之间以密钥算法进行合法性验证,若验 证所述控制装置和所述RFID标签配对成功,所述RFID标签会被写入所述 控制装置所携带的信息,并且根据所述控制装置的指令要求写入特定信息, 通过向所述RFID标签写入该特定信息,所述RFID标签即类似于执行了 "开 锁"和"关锁"的动作;若配对失败,所述RFID标签会被写入配对失败信 息。本技术的基于红外技术的RFID标签安全锁,所述控制装置通过红 外方式与所述RFID标签验证配对关系,若验证所述控制装置和所述RFID 标签配对成功,所述RFID标签会被写入所述控制装置所携带的信息,并且 根据所述控制装置的指令要求写入特定信息,通过向所述RFID标签写入该 特定信息,若配对失败,所述RFID标签会被写入配对失败信息,弥补现有 所述RFID标签与所述识读装置之间"认卡不认物"的安全漏洞,实现本实 用新型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基于红外技术的RFID标签安全锁的结构框图; 图2为本技术的RFID标签的结构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 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如图1所示, 一种基于红外技术的RFID标签安全锁,它包括RFID标 签2、控制装置1、识读装置4、基站5及网络数据库6,控制装置1用以控 制RFID标签2并向RFID标签2写入指令信息,识读装置4与RFID标签2 进行信息通讯,读取RFID标签2中的信息内容,基站5用以接收识读装置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红外技术的RFID标签安全锁,其特征在于,它包括:RFID标签、用以控制所述RFID标签的控制装置、用以和所述RFID标签进行信息通讯的识读装置、用以接收所述识读装置的读写信息并向后台网络传输,同时根据后台数据向所述识读装置下达控制指令的基站及用于处理多个基站的数据并将数据信息建成后台数据库的网络数据库;所述识读装置与所述RFID标签之间通过天线通信,在所述RFID标签中设置有红外安全锁,所述RFID标签与所述控制装置之间通过红外通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鹏黄银龙朱彤徐旭
申请(专利权)人:公安部第三研究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