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流结构及具有其的天井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8503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8 22: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导流结构及具有其的天井机,包括:导流圈,导流圈具有相对设置的导流进口、导流出口以及与导流进口和导流出口均连通的导流通道,导流出口位于导流进口靠近风叶的一侧,导流出口与风叶的至少部分相对设置;其中,导流圈上设置有扰流避让槽,扰流避让槽位于导流圈靠近导流出口的一侧,以在流体流经导流出口时通过扰流避让槽对流体进行扰流。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风叶噪声大的技术问题。风叶噪声大的技术问题。风叶噪声大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导流结构及具有其的天井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风叶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导流结构及具有其的天井机。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风叶作为一种通用机械,在各行各业都有广泛的应用,风叶是离心风叶的核心部件,其性能的优劣对整机性能有直接的影响,对与消费者感受最直观的噪声也是影响颇深。
[0003]然而,现有技术中的风叶,在导流圈和风叶前盖之间有间隙,气体会从间隙产生回流,和主流相互掺混形成漩涡,造成流动阻力上升,同时会导致噪声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流结构及具有其的天井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风叶噪声大的技术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导流结构,包括:
[0006]导流圈,导流圈具有相对设置的导流进口、导流出口以及与导流进口和导流出口均连通的导流通道,导流出口位于导流进口靠近风叶的一侧,导流出口与风叶的至少部分相对设置;
[0007]其中,导流圈上设置有扰流避让槽,扰流避让槽位于导流圈靠近导流出口的一侧,以在流体流经导流出口时通过扰流避让槽对流体进行扰流。
[0008]进一步地,扰流避让槽为多个,多个扰流避让槽环绕导流出口的周缘设置。
[0009]进一步地,相邻两个扰流避让槽之间形成一个扰流凸起,沿导流进口至导流出口的延伸方向,扰流凸起的扰流宽度逐渐减小。
[0010]进一步地,扰流凸起为齿形结构。
[0011]进一步地,导流圈包括依次连接的导流进口段、导流喉口段和导流出口段,导流喉口段为弧形过渡结构,导流喉口段的两端分别与导流进口段和导流出口段相切,导流出口段远离导流喉口段的一端具有齿形结构。
[0012]进一步地,导流圈的轴向高度为hd,导流进口段的轴向高度为a,导流出口段的轴向高度为b,齿形结构的高度为h;
[0013]其中,0.1<h/b≤0.3;和/或,
[0014]0.2<b/hd<0.5;和/或,
[0015]0<a/hd<0.4。
[0016]进一步地,齿形结构在子午面上的投影为等腰三角形。
[0017]进一步地,齿形结构的顶角为θ,齿形结构的底角为α,0.4<θ/α<1。
[0018]进一步地,导流进口段的截面线型为第一直线;和/或,
[0019]导流喉口段的截面线型为圆弧;和/或,
[0020]导流出口段的截面线型为第二直线。
[0021]进一步地,导流出口段的半径为Rd,风叶的前盖半径为Rg,导流出口段与风叶的前盖之间的间隙为Ld,Ld=Rg

Rd;
[0022]其中,0.015<Ld/Rg<0.025。
[0023]进一步地,导流出口段伸入至风叶的长度为hf;
[0024]其中,0.9Ld≤hf≤1.2Ld。
[002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天井机,包括:
[0026]风叶;
[0027]上述提供的导流结构,导流结构的导流出口与风叶的叶片相对设置。
[0028]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导流圈,在导流圈上设置扰流避让槽,扰流避让槽位于导流圈靠近导流出口的一侧,并在流体流经时进行扰流。通过导流圈和风叶的配合,可以改善导流圈出口和风叶前盖及叶片顶部交界处的气体流动,从而减小流动阻力,以降低风叶噪声。
附图说明
[0029]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30]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提供的导流圈一个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2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提供的导流圈的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3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提供的导流圈中锯齿结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33]图4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提供的导流圈中锯齿结构的尺寸示意图;
[0034]图5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和现有技术导流圈的噪声值对比图;
[0035]图6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和现有技术导流圈的电机输入功率对比图;
[0036]图7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二的天井机结构示意图;
[0037]图8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二的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38]图9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二的天井机的剖视图。
[0039]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0040]10、导流圈;11、导流进口;12、导流出口;13、导流通道;14、扰流避让槽;15、扰流凸起;16、导流进口段;17、导流喉口段;18、导流出口段;19、圈体;110、凹陷段;
[0041]20、风叶;21、前盖;22、叶片;23、后盖。
具体实施方式
[0042]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
[0043]如图1至图4,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导流结构,包括:导流圈10,导流圈10具有相对设置的导流进口11、导流出口12以及与导流进口11和导流出口12均连通的导流通道13,导流出口12位于导流进口11靠近风叶20的一侧,导流出口12与风叶20的至少部分相对设置。具体地,导流圈10上设置有扰流避让槽14,扰流避让槽14位于导流圈10靠近导流出口12的一侧,以在流体流经导流出口12时通过扰流避让槽14对流体进行扰流。
[0044]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导流结构,通过设置导流圈10,在导流圈10上设置扰流避让
槽14,扰流避让槽14位于导流圈10靠近导流出口12的一侧,并在流体流经时进行扰流。通过导流圈10和风叶20的配合,可以改善导流圈10出口和风叶20的前盖21及叶片22顶部交界处的气体流动,从而减小流动阻力,以降低风叶20的噪声。
[0045]在本实施例中,导流结构上的扰流避让槽14为多个,多个扰流避让槽14环绕导流出口12的周缘设置。采用这样的设置,可以在导流出口处降低漩涡强度。
[0046]在本实施例中,导流结构上相邻两个扰流避让槽14之间形成一个扰流凸起15,沿导流进口11至导流出口12的延伸方向,扰流凸起15的扰流宽度逐渐减小。通过在扰流避让槽14设置扰流凸起15,可以在提升风量的同时,减小风叶20工作时的噪音。
[0047]在本实施例中,导流结构中的扰流凸起15为齿形结构。采用这样的设置,齿形结构可以切割出口处形成的泄露涡,减小泄露涡的尺度,能够削弱涡流能量。
[0048]在本实施例中,导流结构中的导流圈10包括依次连接的导流进口段16、导流喉口段17和导流出口段18,导流喉口段17为弧形过渡结构,导流喉口段17的两端分别与导流进口段16和导流出口段18相切。通过这样的设置,可以保证气流在经过导流圈10时可以尽可能地减小阻力,以便于顺利将气流从导流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导流圈(10),所述导流圈(10)具有相对设置的导流进口(11)、导流出口(12)以及与所述导流进口(11)和所述导流出口(12)均连通的导流通道(13),所述导流出口(12)位于所述导流进口(11)靠近风叶(20)的一侧,所述导流出口(12)与所述风叶(20)的至少部分相对设置;其中,所述导流圈(10)上设置有扰流避让槽(14),所述扰流避让槽(14)位于所述导流圈(10)靠近所述导流出口(12)的一侧,以在流体流经所述导流出口(12)时通过所述扰流避让槽(14)对所述流体进行扰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避让槽(14)为多个,多个所述扰流避让槽(14)环绕所述导流出口(12)的周缘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流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扰流避让槽(14)之间形成一个扰流凸起(15),沿所述导流进口(11)至所述导流出口(12)的延伸方向,所述扰流凸起(15)的扰流宽度逐渐减小。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凸起(15)为齿形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圈(10)包括依次连接的导流进口段(16)、导流喉口段(17)和导流出口段(18),所述导流喉口段(17)为弧形过渡结构,所述导流喉口段(17)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导流进口段(16)和所述导流出口段(18)相切,所述导流出口段(18)远离所述导流喉口段(17)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帅李彬张岩卢奇付山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