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缓解疲劳和晕车症状的发热膏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6782039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8 22: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日用化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缓解疲劳和晕车症状的发热膏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一种缓解疲劳和晕车症状的发热膏,按质量百分比计,包括润肤剂60.2~95.5%、增稠剂1.5~9%、皮肤调理剂1.1~20.8%、抗氧化剂0.2~2%和吸附剂2~8%;所述皮肤调理剂中包括有香兰基丁醚;所述吸附剂为二甲基甲硅烷基化硅石。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缓解疲劳和晕车症状的发热膏软润而不腻,耐高温性能好,在炎热夏天的车内长时间放置也能保持原有的性状,提高了所述发热膏的车载实用性;所述发热膏涂抹时延展性好,安全无刺激,易吸收,能够有效缓解肌肉紧张酸痛等疲劳问题以及缓解晕车症状。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缓解疲劳和晕车症状的发热膏的制备方法。膏的制备方法。膏的制备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缓解疲劳和晕车症状的发热膏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日用化工
,特别是涉及一种缓解疲劳和晕车症状的发热膏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经济水平与科技水平的发展,机动车数量与日俱增,其带来出行便捷好处的同时,交通事故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所造成的隐患也不容忽视。根据数据统计,交通事故的发生除了外在的客观因素如天气复杂、交通路况不佳等原因之外,驾驶员的主观原因有酒驾、超速驾驶、超载驾驶、疲劳驾驶等。其中,疲劳驾驶作为驾驶员可能无意识忽略的因素,导致的事故率高达45%。驾驶员因长时间保持相同的坐姿,导致机体肌肉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再加上缺乏锻炼和不规律的生活习惯等,使得肌肉紧张状态无法得到适时的舒缓,肌肉逐渐出现酸痛、僵硬等症状。目前,缓解上述症状的手段主要为体外敷贴皮质膏药或按摩膏,但是皮质膏药使用感差,气味较浓,透气性差,容易引起皮肤瘙痒、红肿等副作用;而现市面上销售的按摩膏不仅需要搭配专业按摩手段才能达到有效缓解疲劳的效果,而且耐高温性能差,在炎热夏天时,无法在车内长时间放置并保持原有的性状,限制了其车载实用性。
[0003]晕车是一种常见多发的晕动病,由多种原因所致,如交通工具的摇摆、颠簸、空气不流通、机动车产生的汽油味等,其主要表现为头晕、上腹部不适、乏力、恶心、呕吐、冒冷汗等症状。目前防止晕车多使用晕车贴或服用药物。晕车贴作用时间短,效果不明显;防晕车药物主要为镇静止吐药,抑制神经中枢兴奋,缓解消化道痉挛,但副作用大,还会出现口干,视觉不良等症状。
>[0004]上述缺陷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期待克服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提供了一种缓解疲劳和晕车症状的发热膏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一种缓解疲劳和晕车症状的发热膏的耐高温性能良好,并且缓解疲劳和缓解晕车症状的效果良好。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缓解疲劳和晕车症状的发热膏,按质量百分比计,包括润肤剂60.2~95.5%、增稠剂1.5~9%、皮肤调理剂1.1~20.8%、抗氧化剂0.2~2%和吸附剂2~8%;所述皮肤调理剂中包括有香兰基丁醚;所述吸附剂为二甲基甲硅烷基化硅石。
[0007]进一步地,所述润肤剂按质量百分比计,包括白油5~10%、凡士林20~30%、聚异丁烯15~25%、十三烷醇偏苯三酸酯1~6%、棕榈酸异丙酯5~13%、氢化椰子油1~5%、牛油果树(BUTYROSPERMUM PARKII)果脂1~10%、辛酸/癸酸甘油三酯5~10%。
[0008]进一步地,所述增稠剂按质量百分比计,包括地蜡0.5~3%、合成蜡0.5~3%、微晶蜡0.5~3%。
[0009]进一步地,所述皮肤调理剂按质量百分比计,包括山苍子油0~10%、龙脑油1~10%、香兰基丁醚0.1~0.8%。
[0010]进一步地,所述抗氧化剂为生育酚乙酸酯。
[0011]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缓解疲劳和晕车症状的发热膏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2]S1、1号反应器中加入聚异丁烯、十三烷醇偏苯三酸酯和二甲基甲硅烷基化硅石,加热,搅拌至二甲基甲硅烷基化硅石分散均匀,得到A组分;
[0013]S2、2号反应器中加入白油、凡士林、棕榈酸异丙酯、氢化椰子油、牛油果树(BUTYROSPERMUM PARKII)果脂、辛酸/癸酸甘油三酯和地蜡、合成蜡以及微晶蜡,加热,搅拌至各物料完全溶解,得到B组分;
[0014]S3、在加热、搅拌下,向S1制得的A组分中加入S2制得的B组分,搅拌均匀;随后加入生育酚乙酸酯、龙脑油和香兰基丁醚,继续搅拌,搅拌均匀后趁热装罐,冷却至室温,制得发热膏成品。
[0015]进一步地,所述S1、S2、S3中的加热均为加热至82~95℃。
[0016]进一步地,所述S3中的冷却至室温的方式为自然冷却。
[0017]进一步地,所述S3中向A组分中加入B组分搅拌均匀后加入的原料还包括山苍子油。
[0018]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缓解疲劳和晕车症状的发热膏的应用,所述发热膏应用于缓解疲劳和晕车症状。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20]1.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缓解疲劳和晕车症状的发热膏,采用医用级凡士林作为基质润肤剂,可以在皮肤表面形成封闭性膜,促进皮肤水合作用;同时合理复配白油、氢化椰子油、牛油果树(BUTYROSPERMUM PARKII)果脂、棕榈酸异丙酯、聚异丁烯、辛酸/癸酸甘油三酯和十三烷醇偏苯三酸酯,赋予发热膏良好的保湿性和滋润性,使发热膏能被皮肤快速吸收;
[0021]2.选用地蜡、合成蜡、微晶蜡,地蜡、合成蜡和微晶蜡作为凡士林同类,最宜调节凡士林基质的稠度,可以提高发热膏的热稳定性,还可以促进产品的延展性;
[0022]3.选用二甲基甲硅烷基化硅石作为吸附剂,不仅能够有效控油抗脂溢,同时二甲基甲硅烷基化硅石还有在高温条件(60

70℃)下稳定体系的作用,能够避免发热膏在高温下溶解成液态,提高发热膏的车载实用性;
[0023]4.选用生育酚乙酸酯,能够促进皮肤的新陈代谢,防止色素沉积,改善皮肤弹性,滋润肌肤,起到护肤、美容的作用;生育酚乙酸酯同时也是优良的抗氧化剂,能够防止或延缓发热膏中的油脂酸败;
[0024]5.选用山苍子油、龙脑油为天然植物挥发性香精油,既是香精又具有抗氧化、抗菌、防腐等多种功效;龙脑油还具有抗炎杀菌、生肌止痒、促进药物吸收等药理活性,能够促进发热膏的吸收,缩短发热膏起效时间;同时,龙脑油还具有清窍醒神、镇痛安神的作用,可有效缓解晕车症状,提高出行舒适度;
[0025]6.选用香兰基丁醚,发热膏作用在皮肤上,可快速激活类香草素受体(一种通道复合蛋白),钙通道打开,使得初级感觉神级元末梢的膜去极化,2min左右可快速产生强烈的热感,并持续2h左右,但皮肤的实际温度没有明显的变化,具有消炎镇痛、活血化瘀、杀菌止痒、祛风湿等作用。
附图说明
[0026]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缓解疲劳和晕车症状的发热膏的制备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27]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

3制得的发热膏成品由开车族志愿者试用1次后的感官评估结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9]一种缓解疲劳和晕车症状的发热膏,按质量百分比计,包括润肤剂60.2~95.5%、增稠剂1.5~9%、皮肤调理剂1.1~20.8%、抗氧化剂0.2~2%和吸附剂2~8%;所述皮肤调理剂中包括有香兰基丁醚;所述吸附剂为二甲基甲硅烷基化硅石。...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缓解疲劳和晕车症状的发热膏,其特征在于,按质量百分比计,包括润肤剂60.2~95.5%、增稠剂1.5~9%、皮肤调理剂1.1~20.8%、抗氧化剂0.2~2%和吸附剂2~8%;所述皮肤调理剂中包括有香兰基丁醚;所述吸附剂为二甲基甲硅烷基化硅石。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缓解疲劳和晕车症状的发热膏,其特征在于,所述润肤剂按质量百分比计,包括白油5~10%、凡士林20~30%、聚异丁烯15~25%、十三烷醇偏苯三酸酯1~6%、棕榈酸异丙酯5~13%、氢化椰子油1~5%、牛油果树(BUTYROSPERMUMPARKII)果脂1~10%、辛酸/癸酸甘油三酯5~1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缓解疲劳和晕车症状的发热膏,其特征在于,所述增稠剂按质量百分比计,包括地蜡0.5~3%、合成蜡0.5~3%、微晶蜡0.5~3%。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缓解疲劳和晕车症状的发热膏,其特征在于,所述皮肤调理剂按质量百分比计,包括山苍子油0~10%、龙脑油1~10%、香兰基丁醚0.1~0.8%。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缓解疲劳和晕车症状的发热膏,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氧化剂为生育酚乙酸酯。6.根据权利要求1

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缓解疲劳和晕车症状的发热膏的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健裕吕满霞范鹏辉侯玉超凌凤清
申请(专利权)人:中新国际联合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