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顶管下穿输水管廊外接止沉方法及结构技术

技术编号:3678016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8 22: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顶管下穿输水管廊外接止沉方法及结构,涉及综合管廊施工技术领域,在既有输水管廊外侧设置微型桩及钢筋混凝土牛腿,使既有输水管廊通过外接钢筋混凝土牛腿与微型桩相连接,使既有输水管廊荷载通过钢筋混凝土牛腿传至微型桩,以达到止沉目的。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微型桩外接钢筋混凝土牛腿的方法止沉加固,沉降较大区域不会出现二次不均匀沉降,后续顶管施工对其既有管廊结构不会受到影响,方便开展后续顶管顶进施工。方便开展后续顶管顶进施工。方便开展后续顶管顶进施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顶管下穿输水管廊外接止沉方法及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综合管廊施工
,尤其涉及一种顶管下穿输水管廊外接止沉方法及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城市综合管廊建设,很多架空线改地下电缆、增设管道等情况,经常需要穿越输水管廊等建(构)物。在开挖施工难以进行或根本不允许进行的情况下,非开挖工程采用可使管线施工成为可能,并且可将管线设计在施工工程量最经济合理的地点穿过。然而对于地基形式为天然地基的输水管廊,在顶管下穿过程中,易出现不均匀沉降、倾斜等事故,对输水管廊的正常使用安全造成极大的影响。
[0003]目前,常规的托换方式常采用贝雷梁、型钢支撑等方式以达到止沉的目的。现有的止沉技术的主要缺点为:止沉方式需要进行在管廊两侧进行大量土方开挖;贝雷架两侧需要做支撑点并且两端满足地基承载力的要求;型钢支撑需要在既有管廊底部进行掏土托换,易造成二次沉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顶管下穿输水管廊外接止沉方法及结构,采用微型桩外接钢筋混凝土牛腿的方法止沉加固,沉降较大区域不会出现二次不均匀沉降,后续顶管施工对其既有管廊结构不会受到影响,方便开展后续顶管顶进施工。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6]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顶管下穿输水管廊外接止沉方法,在既有输水管廊外侧设置微型桩及钢筋混凝土牛腿,使既有输水管廊通过外接钢筋混凝土牛腿与微型桩相连接,使既有输水管廊荷载通过钢筋混凝土牛腿传至微型桩,以达到止沉目的。
[0007]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止沉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8]根据下穿顶管与既有输水管廊的沉降缝位置,确定加固点位置;
[0009]在既有输水管廊两侧施工微型桩,将微型桩与既有输水管廊通过外接结构连接为一体;其中,所述外接结构包括连接于微型桩和既有输水管廊之间的钢筋混凝土牛腿,既有输水管廊同一侧的钢筋混凝土牛腿之间通过连梁相连。
[0010]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根据既有输水管廊结构荷载和地基土情况,计算既有输水管廊的地基承载力及微型桩的单桩承载力,确定微型桩的数量及位置。
[0011]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根据微型桩单桩承载力、既有输水管廊结构整体荷载以及管廊沉降缝布置情况,计算钢筋混凝土牛腿、连梁的各参数。
[0012]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连梁设置纵向筋、横向筋和箍筋,连梁与既有输水管廊通过植筋连接。
[0013]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微型桩嵌岩时桩端进入中风化或微风化岩石层,嵌
固不小于2m,桩身强度不低于M30,微型桩中心距离既有输水管廊边缘不小于0.6m。
[0014]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钢筋混凝土牛腿与既有输水管廊的边缘位置通过植筋连接。
[0015]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既有输水管廊的侧面、顶面均设置植筋。
[0016]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顶管下穿输水管廊外接止沉结构,包括设于既有输水管廊两侧的微型桩,微型桩顶部通过钢筋混凝土牛腿与既有输水管廊连接;沿既有输水管廊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多组微型桩,相邻组微型桩对应的钢筋混凝土牛腿之间通过连梁相连。
[0017]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钢筋混凝土牛腿与既有输水管廊的侧面和顶面分别通过植筋连接,且钢筋混凝土牛腿配置有与既有输水管廊侧面连接的斜向植筋。
[0018]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9](1)本专利技术采用在既有输水管廊外侧设置微型桩及钢筋混凝土牛腿,使输水管廊结构通过外接牛腿及微型桩相连接,将管廊荷载通过钢筋混凝土牛腿传导至微型桩上,以达到止沉目的,可减小作业过程对既有输水管廊结构的扰动,减少土方开挖,施工快速便捷,不受空间限制,并达到快速止沉的目的。
[0020](2)本专利技术布桩位置在输水管廊结构边缘外侧,微型桩成桩施工对地层扰动影响相对较小,可减小管廊沉降的进一步发展;由于采用多个微型桩,单桩承载力较大,故相对于大直径桩,为满足止沉需求减小了大直径桩施工对地层及既有管廊的二次扰动。
[0021](3)本专利技术外接结构与既有输水管廊结构连接后,可增强沉降较大区域结构的整体刚度;钢筋混凝土牛腿通过植筋与既有输水管廊顶面、侧面均连接,增加连接强度和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22]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
[0023]图1是本专利技术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顶管下穿输水管廊施工示意图;
[0024]图2是本专利技术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在输水管廊两侧施工微型桩5示意图
[0025]图3是本专利技术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在输水管廊两侧微型桩顶施工钢筋混凝土牛腿示意图;
[0026]图4是本专利技术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钢筋混凝土牛腿与输水管廊连接剖面示意图;
[0027]图5是本专利技术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钢筋混凝土牛腿与输水管廊连接俯视示意图;
[0028]图6是本专利技术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钢筋混凝土牛腿之间连梁配筋图;
[0029]图7是本专利技术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第一植筋、第二植筋与既有输水管廊连接示意图;
[0030]图8是本专利技术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微型桩、钢筋混凝土牛腿与既有输水管廊、下穿顶管平面相对位置关系图;
[0031]其中,1.既有输水管廊,2.基础垫层,3.换填层,4.下穿顶管,5.微型桩,6.钢筋混
凝土牛腿,7.牛腿钢筋,8.第一植筋,9.第二植筋,10.斜向植筋,11.纵向筋,12.连梁,13.箍筋。
具体实施方式
[0032]实施例一:
[0033]针对于在不同地层条件下的既有输水管廊,现有的止沉技术易对既有管廊产生二次沉降、或受施工空间及地层因素的影响而无法实施、亦或者不能快速达到止沉目的,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顶管下穿输水管廊外接止沉方法,如图1

图3所示,在既有输水管廊1外侧设置微型桩5及钢筋混凝土牛腿6,使既有输水管廊1通过外接钢筋混凝土牛腿6与微型桩5相连接,使既有输水管廊1荷载通过钢筋混凝土牛腿6传至微型桩5,以达到止沉目的。
[0034]具体的,包括以下步骤:
[0035]步骤(1)根据下穿顶管4及既有输水管廊1的沉降缝位置,合理确定加固点位置。
[0036]步骤(2)根据既有输水管廊1结构荷载和地基土的情况,计算既有输水管廊1的地基承载力及微型桩5的单桩承载力,合理确定微型桩5的数量及位置;微型桩5的钢管直径、承载力及注浆量等,依据《既有建筑地基基础加固技术规范》(JGJ123

2012)进行计算。
[0037]在本实施例中,微型桩5的桩径取220mm,桩长结合特殊地层条件确定;嵌岩时桩端进入中风化或者微风化岩石层嵌固不小于2m,桩身强度不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顶管下穿输水管廊外接止沉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既有输水管廊外侧设置微型桩及钢筋混凝土牛腿,使既有输水管廊通过外接钢筋混凝土牛腿与微型桩相连接,使既有输水管廊荷载通过钢筋混凝土牛腿传至微型桩,以达到止沉目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顶管下穿输水管廊外接止沉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沉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根据下穿顶管与既有输水管廊的沉降缝位置,确定加固点位置;在既有输水管廊两侧施工微型桩,将微型桩与既有输水管廊通过外接结构连接为一体;其中,所述外接结构包括连接于微型桩和既有输水管廊之间的钢筋混凝土牛腿,既有输水管廊同一侧的钢筋混凝土牛腿之间通过连梁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顶管下穿输水管廊外接止沉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既有输水管廊结构荷载和地基土情况,计算既有输水管廊的地基承载力及微型桩的单桩承载力,确定微型桩的数量及位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顶管下穿输水管廊外接止沉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微型桩单桩承载力、既有输水管廊结构整体荷载以及管廊沉降缝布置情况,计算钢筋混凝土牛腿、连梁的各参数。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顶管下穿输水管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国辉邵广彪徐以政陈燕福韩健勇许瑞健杨凡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建筑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