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气净化模块及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80130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8 22: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空气净化模块及空调器,净化模块包括壳体、碳纤维电极及负高压部;壳体内设有导电灌封腔和绝缘灌封腔,导电灌封腔内灌封导电碳浆,绝缘灌封腔内灌封绝缘胶;碳纤维电极的底部插设于导电灌封腔内,发射尖端从壳体伸出,碳纤维电极从空气中吸收水分;负高压部设于绝缘灌封腔内、用于向电极提供负高压,从负高压部引出的导线自绝缘灌封腔延伸至导电灌封腔内、以实现碳纤维电极与导线之间的无接触式电性连接。碳纤维电极与金属导线不直接接触,避免碳纤维电极吸水后腐蚀导线,利用导电碳浆作为中间介质,实现碳纤维电极与金属导线之间有效电气连接,提高碳纤维电极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避免碳纤维电极吸水后腐蚀导线。避免碳纤维电极吸水后腐蚀导线。避免碳纤维电极吸水后腐蚀导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空气净化模块及空调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空调器
,尤其涉及一种空气净化模块及空调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空气净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越来越多的空调器具备杀菌净化的功能。纳米水离子技术是指纳米级静电雾化水粒子,该技术是对尖端电极上的水滴进行高压放电,使其逐步分裂成水雾,分解成具有高活性的纳米级水离子,其中包含大量的高活性的羟基自由基,羟基自由基具有极高的氧化性,可以将空气中的细菌、微生物、甲醛、VOC等成分进行分解去除。
[0003]目前市场上有一种碳纤维吸水导电电极,其内部负载有吸水因子,从空气中吸收水分,然后利用高压电将其电离成纳米水离子进而释放到空气中,进行空气净化。但这种碳纤维电极是碳纤维束经过树脂类固化剂进行固化并在高温碳化的条件下生成,结构强度高,内部富含微孔结构,进而可以负载吸水因子向空气中吸水。
[0004]目前这种碳纤维的电气连接方法基本上有两种,一种是直接用金属针插入碳纤维电极内部,为其供电;另一种是通过金属螺钉固定并导电,金属螺钉一端从侧面插入碳纤维电极,另一端通过外壳结构将高压线使用接线端子压接到外壳。以上两种方式存在以下不足:

目前市场上使用的大多数吸水因子,如氯化钙、凝胶等大多具有腐蚀性,会对金属针或者螺钉产生腐蚀;

即使使用耐腐蚀的金属材料做为金属针或者金属螺钉(如钛合金、317L等)时,一方面成本较高,另一方面由于碳纤维电极接通的为负高压电,在通电条件下金属会失去电子,形成金属离子,进而发生电化学腐蚀,加速金属针或螺钉的腐蚀;

金属螺钉或金属针在插入到碳纤维电极内部时,由于高温碳化造成碳纤维易断并开裂,对电极形状造成损坏。
[0005]本
技术介绍
所公开的上述信息仅仅用于增加对本申请
技术介绍
的理解,因此,其可能包括不构成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
技术介绍
中指出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空气净化模块及空调器,碳纤维电极与金属导线不直接接触,避免碳纤维电极吸水后腐蚀导线,利用导电碳浆作为中间介质,实现碳纤维电极与金属导线之间有效电气连接,提高碳纤维电极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0007]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空气净化模块,包括:壳体,其内设有导电灌封腔和绝缘灌封腔,所述导电灌封腔内灌封导电碳浆,所述绝缘灌封腔内灌封绝缘胶;碳纤维电极,其底部插设于所述导电灌封腔内,所述碳纤维电极的顶部发射尖端
从所述壳体伸出以向空气中释放带负电的纳米水离子,所述碳纤维电极从空气中吸收水分;负高压部,其设于所述绝缘灌封腔内、用于向所述碳纤维电极提供负高压,从所述负高压部引出的导线自所述绝缘灌封腔延伸至所述导电灌封腔内、以实现所述碳纤维电极与所述导线之间的无接触式电性连接。
[0008]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绝缘灌封腔包括连通的第一绝缘灌封腔和第二绝缘灌封腔,所述第一绝缘灌封腔与所述导电灌封腔左右布置,所述第一绝缘灌封腔的前侧敞口作为绝缘胶的灌注口,所述导电灌封腔的前侧敞口作为导电碳浆的灌注口,所述第二绝缘灌封腔位于所述导电灌封腔的前侧敞口处以将所述导电灌封腔的前侧敞口封堵;所述负高压部设于所述第一绝缘灌封腔内,从所述负高压部引出的导线经所述第一绝缘灌封腔和所述第二绝缘灌封腔延伸至所述导电灌封腔内,所述导线伸入所述导电灌封腔内的部分为裸露的铜芯线;所述导电灌封腔的顶部设有安装孔,所述碳纤维电极经所述安装孔由上至下插入所述导电灌封腔内以与所述导电碳浆接触。
[0009]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电灌封腔由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内顶壁、以及弧形侧壁围成,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左右相对设置,所述弧形侧壁连接于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的后方侧部,所述内顶壁连接于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的顶部,自所述弧形侧壁和所述内顶壁向上延伸有凸台部,所述凸台部内设有与所述导电灌封腔上下连通的所述安装孔;所述导线的一端铜芯线沿所述第二侧壁伸入所述导电灌封腔内。
[0010]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弧形侧壁的底部设有抵靠台,所述碳纤维电极的底端与所述抵靠台抵靠,所述碳纤维电极的底端与所述导电灌封腔的底壁之间填充导电碳浆。
[0011]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弧形侧壁上设有连通凹槽,所述连通凹槽向下延伸至所述导电灌封腔的底壁,所述连通凹槽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所述抵靠台,向所述导电灌封腔内灌注导电碳浆时,具有部分导电碳浆流入所述连通凹槽内以与所述碳纤维电极的周向壁接触。
[0012]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孔的内壁上设有多个间隔布置的通风孔,外部空气流入所述通风孔内以与所述碳纤维电极充分接触。
[0013]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侧壁与围成所述第一绝缘灌封腔的左侧壁之间设有连接侧壁,所述导线沿所述连接侧壁延伸至所述导电灌封腔,所述连接侧壁的底部设有用于对所述导线进行限位的走线槽。
[0014]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内设有所述导电灌封腔和所述绝缘灌封腔,所述第一壳体的顶部具有敞口区域以露出所述安装孔;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壳体包括第二壳体竖向部和第二壳体横向部,所述第二壳体竖向部将所述第一绝缘灌封腔和所述第二绝缘灌封腔的前侧敞口封堵,所述第二壳体横向部将所述第一壳体的顶部敞口区域封堵,所述第二壳体横向部上设有与所述安装孔正对的离子释放口,所述碳纤维电极的发射尖端从所述离子释放口露出。
[0015]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生产时,先将所述负高压部设于所述第一绝缘灌封腔内,将所述导线的一端铜芯线延伸至所述导电灌封腔内;然后从所述导电灌封腔的前侧敞口向所述导电灌封腔内灌注导电碳浆;然后将所述碳纤维电极经所述安装孔插入所述导电碳浆内,将所述碳纤维电极旋转以与所述导电碳浆充分接触,所述碳纤维电极与所述导线的铜芯线分离;待所述导电碳浆静止固化后,从所述绝缘灌封腔的前侧敞口向所述绝缘灌封腔内灌注绝缘胶,待所述绝缘胶静止固化。
[0016]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线由所述绝缘灌封腔向所述导电灌封腔延伸的走线路径上设有用于对所述导线进行限位的走线槽。
[0017]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如上所述的空气净化模块。
[0018]结合附图阅读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后,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0]图1为根据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根据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省略顶盖板后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根据实施例的空气净化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根据实施例的空气净化模块省略第二壳体后的结构示意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气净化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其内设有导电灌封腔和绝缘灌封腔,所述导电灌封腔内灌封导电碳浆,所述绝缘灌封腔内灌封绝缘胶;碳纤维电极,其底部插设于所述导电灌封腔内,所述碳纤维电极的顶部发射尖端从所述壳体伸出以向空气中释放带负电的纳米水离子,所述碳纤维电极从空气中吸收水分;负高压部,其设于所述绝缘灌封腔内、用于向所述碳纤维电极提供负高压,从所述负高压部引出的导线自所述绝缘灌封腔延伸至所述导电灌封腔内、以实现所述碳纤维电极与所述导线之间的无接触式电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灌封腔包括连通的第一绝缘灌封腔和第二绝缘灌封腔,所述第一绝缘灌封腔与所述导电灌封腔左右布置,所述第一绝缘灌封腔的前侧敞口作为绝缘胶的灌注口,所述导电灌封腔的前侧敞口作为导电碳浆的灌注口,所述第二绝缘灌封腔位于所述导电灌封腔的前侧敞口处以将所述导电灌封腔的前侧敞口封堵;所述负高压部设于所述第一绝缘灌封腔内,从所述负高压部引出的导线经所述第一绝缘灌封腔和所述第二绝缘灌封腔延伸至所述导电灌封腔内,所述导线伸入所述导电灌封腔内的部分为裸露的铜芯线;所述导电灌封腔的顶部设有安装孔,所述碳纤维电极经所述安装孔由上至下插入所述导电灌封腔内以与所述导电碳浆接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净化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灌封腔由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内顶壁、以及弧形侧壁围成,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左右相对设置,所述弧形侧壁连接于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的后方侧部,所述内顶壁连接于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的顶部,自所述弧形侧壁和所述内顶壁向上延伸有凸台部,所述凸台部内设有与所述导电灌封腔上下连通的所述安装孔;所述导线的一端铜芯线沿所述第二侧壁伸入所述导电灌封腔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净化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侧壁的底部设有抵靠台,所述碳纤维电极的底端与所述抵靠台抵靠,所述碳纤维电极的底端与所述导电灌封腔的底壁之间填充导电碳浆。5.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柴方刚孙铁军邱倩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