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受限空间内管井保护条件下的河道驳坎开挖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77950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8 22: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受限空间内管井保护条件下的河道驳坎开挖施工方法,属于河道驳坎施工方法领域。方法包括:对倒虹井的内侧壁进行内支撑防护;对原有驳坎远离倒虹井的一侧进行围护的局部挖除;在倒虹井靠近原有驳坎的一侧打设一排第一防护桩;在原有驳坎外侧河道中打设两排第二防护桩以构成围堰;将倒虹井和第一防护桩之间的土体进行注浆加固,向两排第二防护桩之间所围区域填充沙袋并将两排第二防护桩拉结固定;将第一防护桩拔除;将围堰靠近原有驳坎内侧区域的水体抽干;对原有驳坎进行驳坎开挖施工。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能够在管井距离河岸线较近、场地空间受限、保持管井正常使用等受限空间条件下,进行驳坎开挖施工。进行驳坎开挖施工。进行驳坎开挖施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受限空间内管井保护条件下的河道驳坎开挖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河道驳坎施工方法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受限空间内管井保护条件下的河道驳坎开挖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河道驳坎的形式主要有重力式挡墙驳坎、悬臂式钢筋砼挡墙驳坎和钻孔灌注桩贴面驳坎。前两者主要采用围堰抽水后放坡开挖的施工方法、后者采用桩基施工后再围堰抽水最后进行贴面处理。
[0003]重力式挡墙驳坎、悬臂式钢筋砼挡墙驳坎需要放坡开挖,对工作面要求较大,如果河岸埋有管线或者其他构造物则施工受限;钻孔灌注桩贴面驳坎施工则涉及到桩基进出场,不仅费用高而且同样存在岸上管井和构造物的成品保护问题,况且在场地受限条件下大型桩基无法进入。
[0004]因此,亟需提供一种能在管井距离河岸线较近、场地空间受限、保持管井正常使用等受限空间条件下,进行驳坎开挖施工的新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并提供一种受限空间内管井保护条件下的河道驳坎开挖施工方法。
[0006]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7]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受限空间内管井保护条件下的河道驳坎开挖施工方法,具体如下:
[0008]S1:将施工场地内待保护倒虹井的内侧壁进行内支撑防护;
[0009]S2:对原有驳坎远离待保护倒虹井的一侧进行围护的局部挖除,以打开施工工作面;
[0010]S3:在待保护倒虹井靠近原有驳坎的一侧打设一排第一防护桩;在原有驳坎外侧河道中打设两排第二防护桩以构成围堰,两排第二防护桩之间具有间隔;
[0011]S4:将待保护倒虹井和第一防护桩之间的土体进行注浆加固,向两排第二防护桩之间所围区域填充沙袋并将两排第二防护桩拉结固定;
[0012]S5:将第一防护桩拔除,以切断原有驳坎所在的待开挖土体和待保护倒虹井所在的需保护土体;将所述围堰靠近原有驳坎内侧区域的水体抽干;
[0013]S6:基于由步骤S1~S5处理后的场地环境,对原有驳坎进行驳坎开挖施工。
[0014]作为优选,所述步骤S1中,内支撑采用方木支设。
[0015]作为优选,所述步骤S2中,围护包括河道拉森钢板桩、填土和TRD工法桩。
[0016]作为优选,所述步骤S3中,第一防护桩和第二防护桩均采用松木桩,且各排防护桩能分别与现有围护设施相连成一体。
[0017]作为优选,所述步骤S3中,第一防护桩与待保护倒虹井之间距离1.5m。
[0018]作为优选,所述步骤S3中,两排第二防护桩之间的距离为1.2m。
[0019]作为优选,所述步骤S4中,利用钢丝绳将两排第二防护桩进行“隔二拉一”式拉结固定。
[0020]作为优选,所述步骤S5中,还可以采用如下方法:
[0021]将所述围堰靠近原有驳坎内侧区域的水体抽干;土方开挖时,利用第一防护桩与邻近的围护设施,逐层搭设水平支撑,之后在驳坎施工时逐层拆除。
[0022]进一步的,所述水平支撑采用方木或者钢管,一端固定于第一防护桩,另一端固定于邻近的围护设施;沿竖直方向每隔2m设置一层水平支撑。
[0023]作为优选,所述步骤S6中,在驳坎施工完毕后,墙背土方回填时需对倒虹井进行保护,土方运输车辆不得碾压倒虹井及其附近土体。
[0024]本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5]本专利技术解决了受限空间内管井保护条件下的驳坎开挖施工难题,其效益有两点:一、相比灌注桩施工而言费用节约明显。桩基进出场费用大而且场地受限情况下桩基要进场施工就需要填方造路甚至占用城市道路,导致费用进一步上升;二、相对传统的放坡开挖施工而言成品保护效果优势突出。需要保护的倒虹井距离边坡很近,放坡开挖则会形成陡坡,必然造成边坡极大的变形从而破坏运行中的倒虹井,本专利技术可以有效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施工方法流程图;
[0027]图2为实施例中现状示意图;
[0028]图3为实施例第一步骤示意图;
[0029]图4为实施例中第二步骤示意图;
[0030]图5为实施例中第三步骤示意图;
[0031]图6为实施例中第四步骤示意图;
[0032]图7为实施例中第五步骤示意图;
[0033]图8为实施例中第六步骤示意图;
[0034]图9为实施例中松木桩外侧增加水平支撑的优选步骤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阐述和说明。本专利技术中各个实施方式的技术特征在没有相互冲突的前提下,均可进行相应组合。
[0036]实施例
[0037]如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受限空间内管井保护条件下的河道驳坎开挖施工方法,通过本专利技术的方法,能够在管井距离河岸线较近、场地空间受限、保持管井正常使用等受限空间条件下,进行驳坎开挖施工。本实施例的原场地情况如图2所示,原有驳坎的右侧端具有桥梁,左侧端沿河道设有防护设施,防护设施包括地库挡土墙、围护桩、TRD、河道拉森钢板桩等等。
[0038]下面将结合附图,以该场地现状为例,利用本专利技术的施工方法对原有驳坎进行施
工改造,各步骤具体如下:
[0039]S1:将施工场地内待保护倒虹井的内侧壁进行内支撑防护。
[0040]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首先将需要保护的倒虹井内侧壁用方木等做好内支撑。
[0041]S2:围护局部挖除打开工作面。在步骤S1的基础上,对原有驳坎远离待保护倒虹井的一侧进行围护的局部挖除,以打开施工工作面。
[0042]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空间受限,该步骤主要是打开驳坎的施工工作面。例如,需要拆除部分现有的河道拉森钢板桩、填土和TRD工法桩等围护设施。
[0043]S3:河岸和围堰防护桩施工。在步骤S2的基础上,在待保护倒虹井靠近原有驳坎的一侧打设一排第一防护桩;在原有驳坎外侧河道中打设两排第二防护桩以构成围堰,两排第二防护桩之间具有间隔。
[0044]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在距离倒虹井1.5米处打一排松木桩,同时在待建驳坎外侧河道中打设两排距离1.2米的松木桩。每排松木桩均能分别与现有围护设施相连成一体,例如:第一防护桩的一端与桥梁相连,另一端与TRD相连;第二防护桩的一端与桥梁相连,另一端与围护桩相连。
[0045]S4:倒虹井土体注浆加固,围堰施工完毕。在步骤S3的基础上,将待保护倒虹井和第一防护桩之间的土体进行注浆加固,向两排第二防护桩之间所围区域填充沙袋并将两排第二防护桩拉结固定。
[0046]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将倒虹井和松木桩之间的土体进行注浆加固,同时将围堰的两排松木桩之间填充沙袋并用钢丝绳将两侧松木桩进行“隔二拉一”式拉结。这里的“隔二拉一”式拉结是指,在每排松木桩中,每隔两根松木桩,对第三根松木桩采用钢丝绳与相对一排的松木桩进行拉紧固定相连。
[004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受限空间内管井保护条件下的河道驳坎开挖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如下:S1:将施工场地内待保护倒虹井的内侧壁进行内支撑防护;S2:对原有驳坎远离待保护倒虹井的一侧进行围护的局部挖除,以打开施工工作面;S3:在待保护倒虹井靠近原有驳坎的一侧打设一排第一防护桩;在原有驳坎外侧河道中打设两排第二防护桩以构成围堰,两排第二防护桩之间具有间隔;S4:将待保护倒虹井和第一防护桩之间的土体进行注浆加固,向两排第二防护桩之间所围区域填充沙袋并将两排第二防护桩拉结固定;S5:将第一防护桩拔除,以切断原有驳坎所在的待开挖土体和待保护倒虹井所在的需保护土体;将所述围堰靠近原有驳坎内侧区域的水体抽干;S6:基于由步骤S1~S5处理后的场地环境,对原有驳坎进行驳坎开挖施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受限空间内管井保护条件下的河道驳坎开挖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内支撑采用方木支设。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受限空间内管井保护条件下的河道驳坎开挖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围护包括河道拉森钢板桩、填土和TRD工法桩。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受限空间内管井保护条件下的河道驳坎开挖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第一防护桩和第二防护桩均采用松木桩,且各排防护桩能分别与现有围护设施相连成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万里曹跃军周俊沈汉斌吴坚荣黄嘉琪
申请(专利权)人:中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