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元中间合金自动下料装置,包括皮带运输机,皮带运输机包括立柱、安装于立柱上的输送带安装框架、安装于输送带安装框架上的输送带以及驱动输送带在输送带安装框架上运转的驱动装置,所述输送带上均匀的安装有多个分隔板,相邻的两个分隔板之间形成一个用以放置锭块的锭块放置空间;所述输送带的两侧均设置有挡板,挡板安装于输送带安装框架上;所述输送带安装框架的一端设置有用以感应锭块输送数量的红外计数器,红外计数器与驱动装置电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使得补料工作更加精准可控,节省了人力,降低了劳动强度,而且方便通过控制器自动计算和控制启停,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元中间合金自动下料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补料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多元中间合金自动下料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国内大部分铸造车间中,熔炼炉生产中的合金称量、配料、成分调控等工作都是由一线工人手工完成的,在高温、烟尘、震动、噪音等恶劣工作环境下,工人的劳动强度极大,不能保证成分的准确度。成分调控的自动化运行已成为制约铸造生产自动化、铸造管理现代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0003]在熔炼环节中,成分粗调后,需在熔体成分在线分析后,对成分进行精调,实现窄区间精确调控。而在熔炼前对多元中间合金下料的准确性决定了合金成分配比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合金液体的品质及成本,其自动化程度,又将直接影响熔炼生产的工作强度及生产效率。
[0004]因此,在熔化的过程中,就需要使用多种元素中间合金小锭块进行成分精调,而目前小锭块的大小和使用量一般都是人工进行测量和计算,工作强度太大,同时也耗时耗力,因此,亟需一种新的技术以解决这类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元中间合金自动下料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多元中间合金自动下料装置,包括皮带运输机,皮带运输机包括立柱、安装于立柱上的输送带安装框架、安装于输送带安装框架上的输送带以及驱动输送带在输送带安装框架上运转的驱动装置,所述输送带上均匀的安装有多个分隔板,相邻的两个分隔板之间形成一个用以放置锭块的锭块放置空间;所述输送带的两侧均设置有挡板,挡板安装于输送带安装框架上;所述输送带安装框架的一端设置有用以感应锭块输送数量的红外计数器,红外计数器与驱动装置电连接。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中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驱动装置安装于输送带安装框架的一端,且驱动装置包括调速电机、第一安装板、第一轴承座、转轴套筒和第一链轮,第一安装板设置有两个且两个第一安装板分别安装于输送带安装框架的两侧,调速电机安装于一个第一安装板上,两个第一安装板靠近彼此的一侧均安装有第一轴承座,转轴套筒的两端分别安装于两个第一轴承座的旋转内圈上,调速电机的电机轴穿过一个第一轴承座的旋转内圈并与转轴套筒相连接;所述第一链轮安装于转轴套筒上,输送带的内壁上安装有链条,链条与第一链轮配合连接。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中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输送带安装框架的另一端设置有两个第二安装板,两个第二安装板分别安装于输送带安装框架的两侧,两个第二安装板靠近彼此的一侧均安装有第二轴承座,两个第二轴承座的旋转内圈之间连接有旋转杆,旋转杆上连
接有第二链轮,第二链轮与输送带内壁上安装的链条配合连接。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中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立柱设置有至少两个,且每个立柱上安装有工字型支架,两个第二安装板均沿输送带安装框架的长度方向滑动连接于工字型支架上;所述输送带安装框架上安装有第二链轮张紧机构,第二链轮张紧机构与一个第二安装板相连接。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中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链轮张紧机构包括L形定位板和两个连接螺栓,两个连接螺栓与L形定位板的一端螺纹连接,且两个连接螺栓穿过L形定位板的一端与对应的第二安装板相抵接;所述L形定位板的另一端设置有两个定位螺纹孔,定位螺纹孔内均螺纹连接有定位螺栓,且定位螺栓穿过定位螺纹孔后卡接于输送带安装框架上。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中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链轮张紧机构还包括设置于输送带安装框架一侧的两个长条定位槽,每个定位螺栓穿过定位螺纹孔后均卡接于一个长条定位槽内,且当定位螺栓锁紧时,L形定位板的另一端与输送带安装框架的一侧抵紧。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中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L形定位板的另一端与输送带安装框架的一侧均为能够加大摩擦的粗糙面。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中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输送带安装框架的两侧均安装有第二链轮张紧机构,两个第二链轮张紧机构各自与一个第二安装板相连接。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中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多元中间合金自动下料装置还包括中转运输机、称重运输机和六轴机器人,皮带运输机的输出端与中转运输机的运输带对应设置,中转运输机的输出端与称重运输机的运输带对应设置,六轴机器人设置于称重运输机的输出口一端,每个皮带运输机上输出的锭块均对应的下落至中转运输机上,中转运输机上输出的锭块下落至称重运输机上,六轴机器人将称重运输机输出的锭块转运至熔炉处。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中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皮带运输机设置有至少两个,所有的皮带运输机并列设置,且所有皮带运输机的输出端均与中转运输机的运输带对应设置。
[0017]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输送带上均匀的安装有多个分隔板,相邻的两个分隔板之间形成一个用以放置锭块的锭块放置空间,进而在一个皮带运输机上,可以均匀放置多个锭块,并且保证锭块的稳定性,只有在皮带运输机的输出端锭块才会从皮带运输机上掉下去,而一个皮带运输机可以只运输一种大小的锭块,然后利用多个皮带运输机运输不同的锭块,实现锭块的精准运输,以向熔炉中进行精准补料,减少资源的浪费;输送带的两侧均设置有挡板,挡板安装于输送带安装框架上,进而可以避免挡板在运输过程中从输送带上掉落;输送带安装框架的一端设置有用以感应锭块输送数量的红外计数器,红外计数器与驱动装置电连接,可以通过红外计数器统计锭块的运输情况,进而统计锭块的补料数量,这样可以根据锭块的大小快速计算出补料情况,在补料足够时则联动驱动装置停止运行,补料结束,进而使得补料工作更加精准可控,节省了人力,降低了劳动强度,而且方便通过控制器自动计算和控制启停,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在实施例一中所展示的皮带运输机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0020]图3为图1中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0021]图4为本专利技术在实施例二中所展示的整体的主视图;
[0022]图5为本专利技术在实施例二中所展示的整体的俯视图。
[0023]图中:1
‑
皮带运输机;101
‑
立柱;102
‑
输送带安装框架;103
‑
输送带;104
‑
分隔板;105
‑
挡板;106
‑
红外计数器;107
‑
调速电机;108
‑
第一安装板;109
‑
第一轴承座;110
‑
转轴套筒;111
‑
第一链轮;112
‑
第二安装板;113
‑
第二链轮;114
‑
工字型支架;115
‑
L形定位板;116
‑
连接螺栓;117
‑
定位螺纹孔;118
‑
长条定位槽;2
‑
锭块;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元中间合金自动下料装置,包括皮带运输机(1),皮带运输机(1)包括立柱(101)、安装于立柱(101)上的输送带安装框架(102)、安装于输送带安装框架(102)上的输送带(103)以及驱动输送带(103)在输送带安装框架(102)上运转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带(103)上均匀的安装有多个分隔板(104),相邻的两个分隔板(104)之间形成一个用以放置锭块(2)的锭块放置空间;所述输送带(103)的两侧均设置有挡板(105),挡板(105)安装于输送带安装框架(102)上;所述输送带安装框架(102)的一端设置有用以感应锭块(2)输送数量的红外计数器(106),红外计数器(106)与驱动装置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元中间合金自动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安装于输送带安装框架(102)的一端,且驱动装置包括调速电机(107)、第一安装板(108)、第一轴承座(109)、转轴套筒(110)和第一链轮(111),第一安装板(108)设置有两个且两个第一安装板(108)分别安装于输送带安装框架(102)的两侧,调速电机(107)安装于一个第一安装板(108)上,两个第一安装板(108)靠近彼此的一侧均安装有第一轴承座(109),转轴套筒(110)的两端分别安装于两个第一轴承座(109)的旋转内圈上,调速电机(107)的电机轴穿过一个第一轴承座(109)的旋转内圈并与转轴套筒(110)相连接;所述第一链轮(111)安装于转轴套筒(110)上,输送带(103)的内壁上安装有链条,链条与第一链轮(111)配合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元中间合金自动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带安装框架(102)的另一端设置有两个第二安装板(112),两个第二安装板(112)分别安装于输送带安装框架(102)的两侧,两个第二安装板(112)靠近彼此的一侧均安装有第二轴承座,两个第二轴承座的旋转内圈之间连接有旋转杆,旋转杆上连接有第二链轮(113),第二链轮(113)与输送带(103)内壁上安装的链条配合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元中间合金自动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101)设置有至少两个,且每个立柱(101)上安装有工字型支架(114),两个第二安装板(112)均沿输送带安装框架(102)的长度方向滑动连接于工字型支架(114)上;所述输送带安装框架(10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明,赵高瞻,高诗情,邢志辉,杜传航,陶健全,徐超,刘鹏,赵祖德,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兵器装备集团西南技术工程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