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混凝土的变截面梁的配筋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7819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8 22: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配筋构造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用于混凝土的变截面梁的配筋构造,包括第一梁体、第二梁体、第一纵筋和第二纵筋,第一梁体设有第一梁面和第一梁底,第二梁体设有第二梁面和第二梁底,第一梁面高于第二梁面,第一梁底低于第二梁底,第一梁体和第二梁体交接的变截面位于跨梁距离的1/3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混凝土的变截面梁的配筋构造


[0001]本技术涉及配筋构造
,具体为一种用于混凝土的变截面梁的配筋构造。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结构设计规范及国家建筑设计标准图集及地方图集中对同一跨框架梁仅有

梁面平梁底不平;

梁面不平梁底不平且梁高相同;

梁面不平梁底平,这三种变截面框架梁钢筋排布有具体的构造图。
[0003]现实中,某些建筑同一柱跨内出现本层板面高差变化(如楼梯踏步变化位置、如某些中庭局部降板设置水池、树池等),而本层下一层又对梁下净高有较高要求(比如设备管线走管或装修吊顶下净高要求高)。此时,对竖向空间要求较高的该类建筑需要采用梁面不平梁底不平且梁高不同的变截面的钢筋排布构造。而目前国内对于该情况的变截面的钢筋排布构造尚未制定标准供工程施工应用参考,该问题急需得到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出一种用于混凝土的变截面梁的配筋构造,以解决对竖向空间要求较高的建筑所存在的梁面不平梁底不平且梁高不同的变截面的钢筋排布构造的应用问题。
[0005]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混凝土的变截面梁的配筋构造,包括第一梁体、第二梁体、第一纵筋和第二纵筋,第一梁体的上侧设有第一梁面,第一梁体的下侧设有第一梁底,第二梁体的上侧设有第二梁面,第二梁体的下侧设有第二梁底;第一梁面高于第二梁面,第一梁底低于第二梁底,第一梁体和第二梁体的交接面为变截面,变截面位于跨梁距离的1/3

2/3之间处,第一纵筋位于第一梁体内,变截面处设置有第一L型强化面筋,第一L型强化面筋的上端和第一纵筋固定连接,第一L型强化面筋的下部穿过变截面,第二纵筋位于第二梁体内,变截面处设置有第二强化面筋,第二强化面筋的一端和第二纵筋固定连接,第二强化面筋穿过变截面。上述技术方案中的跨梁距离,指的是第一梁体加上第二梁体的总长度距离。
[0007]本技术优选地技术方案在于,第一纵筋和第一L型强化面筋的连接处为局部弯折结构。
[0008]本技术优选地技术方案在于,第一纵筋和第一L型强化面筋为一体化结构。
[0009]本技术优选地技术方案在于,还包括若干加密箍筋,若干加密箍筋形成加密箍筋区,第一L型强化面筋和第二强化面筋均位于加密箍筋区内。
[0010]本技术优选地技术方案在于,第一梁体内设置有第一腰筋,第一腰筋和第二纵筋位于同一位置,第一腰筋和第二纵筋相搭接,形成搭接部。
[0011]本技术优选地技术方案在于,搭接部的长度为150mm。
[0012]本技术优选地技术方案在于,第一L型强化面筋的总长度大于等于抗震锚固长度。
[0013]本技术优选地技术方案在于,第二强化面筋的总长度大于等于抗震锚固长度。
[0014]本技术优选地技术方案在于,第一L型强化面筋包括竖直部和水平部,竖直部和水平部相连接,水平部位于第二梁体内的长度大于20倍第一纵筋的直径。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6]本技术提出一种用于混凝土的变截面梁的配筋构造,由于截面变化的原因导致第一梁体的面筋不能水平贯通,整个梁的承受能力会明显降低,本配筋构造设计的核心在于在第一梁体和第二梁体的变截面处设置有相应的第一L型强化面筋以及第二强化面筋,第一L型强化面筋在变截面处进行L型弯折变化,并且从第二梁体梁面起锚固,同时,第二强化面筋也穿过变截面,二者相互作用,达到第一梁体的截面与第二梁梁体的截面截的连接。该配筋构造简单,适用于建筑同一柱跨内出现本层板面高差变化(如楼梯踏步变化位置、如某些中庭局部降板设置水池、树池等),而本层下一层又对梁下净高有较高要求比如设备管线走管或装修吊顶下净高要求高)的应用场景,以解决对竖向空间要求较高的建筑所存在的梁面不平梁底不平且梁高不同的变截面的钢筋排布构造的应用问题。该设计能够弥补当前结构设计规范及国家建筑设计标准图集关于该应用需求的空白。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图1为本技术一种用于混凝土的变截面梁的配筋构造的正面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一种用于混凝土的变截面梁的配筋构造的正面局部剖视图一;
[0020]图3为本技术一种用于混凝土的变截面梁的配筋构造的正面局部剖视图二;
[0021]图4为本技术一种用于混凝土的变截面梁的配筋构造的尺寸示意图。
[0022]图中:
[0023]1‑
第一梁体;11

第一梁面;12

第一梁底;13

第一纵筋;14

第一腰筋;2

第二梁体;21

第二梁面;22

第二梁底;23

第二纵筋;3

变截面;4

第一L型强化面筋;41

竖直部;42

水平部;5

第二强化面筋;6

加密箍筋;7

搭接部;81

第一柱体;82

第二柱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
[0025]如图1

4所示,一种用于混凝土的变截面梁的配筋构造,包括第一梁体1、第二梁体2,第一梁体1的一端连接于第一柱体81上,第二梁体2的一端连接于第二柱体82上,第一梁体的梁高为H1,第二梁体的梁高为H2,且H1大于H2,第一梁体1的上侧设有第一梁面11,第一梁体1的下侧设有第一梁底12,第二梁体2的上侧设有第二梁面21,第二梁体2的下侧设有第二梁底22;第一梁面11高于第二梁面21,第一梁底12低于第二梁底22,第一梁体1和第二梁
体2的交接面为变截面3,变截面3到第一梁体1的距离为L1。本实施例中,变截面3位于跨梁距离L0的1/3

2/3处。第一纵筋13位于第一梁体1内,变截面3处设置有第一L型强化面筋4,第一L型强化面筋4的上端和第一纵筋13固定连接,第一L型强化面筋4的下部穿过变截面3,第二纵筋23位于第二梁体2内,变截面3处设置有第二强化面筋5,第二强化面筋5的一端和第二纵筋23固定连接,第二强化面筋5穿过变截面3。本配筋构造设计的核心在于在第一梁体和第二梁体的变截面处设置有相应的第一L型强化面筋以及第二强化面筋,该配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混凝土的变截面梁的配筋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梁体(1)、第二梁体(2)、第一纵筋(13)和第二纵筋(23);所述第一梁体(1)的上侧设有第一梁面(11),所述第一梁体(1)的下侧设有第一梁底(12),所述第二梁体(2)的上侧设有第二梁面(21),所述第二梁体(2)的下侧设有第二梁底(22);所述第一梁面(11)高于所述第二梁面(21),所述第一梁底(12)低于所述第二梁底(22),所述第一梁体(1)和所述第二梁体(2)的交接面为变截面(3),所述变截面(3)位于跨梁距离的1/3

2/3之间处;所述第一纵筋(13)位于所述第一梁体(1)内,所述变截面(3)处设置有第一L型强化面筋(4),所述第一L型强化面筋(4)的上端和所述第一纵筋(13)固定连接,所述第一L型强化面筋(4)的下部穿过所述变截面(3);所述第二纵筋(23)位于所述第二梁体(2)内,所述变截面(3)处设置有第二强化面筋(5),所述第二强化面筋(5)的一端和所述第二纵筋(23)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强化面筋(5)穿过所述变截面(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截面梁的配筋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纵筋(13)和所述第一L型强化面筋(4)的连接处为局部弯折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文铿莫剑锋胡东卫谢青山龙天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华发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