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滑动幕墙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78160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8 22: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滑动幕墙结构,包括立柱、上导轨、下导轨、门、上滑轮组和下滑轮;相邻的两根立柱平行设置且相邻的两根立柱之间设置有相互平行的上导轨和下导轨;下滑轮设置于门的底部,下滑轮与下导轨配合;竖向上,下导轨位于上导轨的下方;上滑轮组包括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上滑轮组设置于门的顶部;上导轨包括滑槽,滑槽包括相对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第一滑轮与第一侧壁配合,第二滑轮与第二侧壁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当拉动门开合时,第一滑轮与第一侧壁配合,第二滑轮与第二侧壁配合,门与上导轨不直接接触,减小了门和上导轨的摩擦损耗;同时滚动摩擦替代滑动摩擦,降低了门与上导轨之间的摩擦阻力,使门的开合更加顺滑。顺滑。顺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滑动幕墙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幕墙
,具体是涉及一种滑动幕墙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一种滑动幕墙结构包括上固定梁、下固定梁、立柱、上导轨、下导轨、门和滑轮。两根立柱沿竖直方向相对设置,上固定梁和下固定梁沿水平方向相对设置。上固定梁的延伸两端分别与相邻的两根立柱固定连接,下固定梁的延伸两端分别与相邻的两根立柱固定连接。上导轨固定连接于上固定梁的底部,下导轨固定设置于下固定梁的顶部。滑轮设置于门的底部,滑轮与下导轨配合。上导轨包括滑轨,该滑轨包括相互背离的第一滑动配合面和第二滑动配合面,门的顶部包括滑槽,该滑槽包括相对的第三滑动配合面和第四滑动配合面;滑轨位于滑槽内,沿上导轨的宽度方向,第三滑动配合面、第一滑动配合面、第二滑动配合面和第四滑动配合面依次设置,第三滑动配合面与第一滑动配合面滑动配合,第二滑动配合面与第四滑动配合面滑动配合。
[0003]现有的该种滑动幕墙结构的门的顶部的滑槽与上导轨的滑轨之间滑动摩擦,摩擦系数较大而不利于门的开合,且随着门开合次数增多,门和上滑道均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磨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门易于开合且门和滑道之间磨损小的滑动幕墙结构。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滑动幕墙结构,包括立柱、上导轨、下导轨、门和下滑轮;相邻的两根立柱平行设置且相邻的两根立柱之间设置有上导轨和下导轨,上导轨和下导轨相互平行;下滑轮设置于门的底部,下滑轮与下导轨配合;竖向上,下导轨位于上导轨的下方;滑动幕墙结构还包括上滑轮组,上滑轮组包括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上滑轮组设置于门的顶部;上导轨包括滑槽,滑槽包括相对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第一滑轮与第一侧壁配合,第二滑轮与第二侧壁配合。
[0006]由上述方案可见,当拉动门开合时,第一滑轮与第一侧壁配合,第二滑轮与第二侧壁配合,门与上导轨不直接接触,减小了门和上导轨的摩擦损耗;同时滚动摩擦替代滑动摩擦,降低了门与上导轨之间的摩擦阻力,使门的开合更加顺滑。
[0007]根据上述方案进一步地,两个上导轨沿上导轨的宽度方向并列设置,两个下导轨沿下导轨的宽度方向并列设置;至少一组相对设置的上导轨和下导轨之间设置有所述门。
[0008]由此可见,两个上导轨沿上导轨的宽度方向并列设置、两个下导轨沿下导轨的宽度方向并列设置,可以在不同导轨上各设置一个门,两个门在其各自所在的轨道上滑动,实现滑动幕墙结构的多种开合方式。
[0009]根据上述方案进一步地,下滑轮为轨道轮,轨道轮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轨道轮与下导轨配合,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分别与滑动轨道在下导轨的
宽度方向的相反两向上限位配合。
[0010]由此可见,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分别与滑动轨道在下导轨的宽度方向上限位配合,可以防止下滑轮掉道。
[0011]根据上述方案进一步地,沿下导轨的长度方向,下导轨的截面的顶部呈倒V字型;下滑轮包括V型凹槽,V型凹槽围绕下滑轮的外周,V型凹槽的凹陷方向为下滑轮的径向;V型凹槽与下导轨配合。
[0012]由此可见,滑动轨道的顶部的截面呈倒V字型结构与下滑轮的V型凹槽配合,使下滑轮与下导轨配合更加稳定。
[0013]根据上述方案进一步地,滑动幕墙结构还包括固定梁,固定梁固定连接于相邻的两根立柱之间;固定梁的延伸方向与上导轨的延伸方向相同且上导轨与固定梁连接。
[0014]由此可见,固定梁的设置使滑动幕墙结构更加稳定。
[0015]根据上述方案进一步地,门还包括密封条,和/或门还包括挡条;密封条和/或挡条的长度方向为立柱的延伸方向;密封条与门连接,且密封条位于立柱和门之间;挡条与门连接,挡条沿门厚度方向凸起于门的表面。
[0016]由此可见,密封条位于立柱和门之间,当门向立柱方向滑动至关闭位置时,密封条可以加强立柱与门之间的密闭性,同时密封条还可以起到缓冲作用。当上导轨和下导轨之间设置两个可相对滑动的门,且两个门处于关闭状态时,挡条可以将两个门相对位置之间的缝隙遮挡,提高滑动幕墙结构的密闭性。
[0017]根据上述方案进一步地,门包括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的长度方向为立柱的延伸方向;密封条安装于第一安装槽内,挡条安装于第二安装槽内。
[0018]由此可见,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的设置使密封条挡条的安装和拆换更方便。
[0019]根据上述方案进一步地,滑动幕墙结构还包括侧边框,侧边框包括连接槽,侧边框与立柱连接,连接槽的长度方向为立柱的延伸方向;连接槽的槽口朝向门,门可进入连接槽内。
[0020]由此可见,当门处于关闭状态时,门的延伸端部滑动至连接槽内提高了滑动幕墙结构的密封性,同时连接槽可以对门的延伸端部起到保护作用。
[0021]根据上述方案进一步地,连接槽包括锁孔,门包括勾锁,锁孔与勾锁配合。
[0022]由此可见,锁孔与勾锁配合可以将门固定在关闭位置。
[0023]根据上述方案进一步地,滑动幕墙结构还包括底座,立柱与底座铰接,下导轨的延伸两端分别安装在两个底座上。
[0024]由此可见,立柱与底座铰接使立柱的安装和拆卸更方便,下导轨的延伸两端分别安装在两个底座上使滑动幕墙结构更稳固。
附图说明
[0025]图1是本技术滑动幕墙结构实施例中的滑动幕墙结构第一视角的结构图。
[0026]图2是图1中A

A处的剖视图。
[0027]图3是图2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8]图4是图2中D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9]图5是图1中B

B处的剖视图。
[0030]图6是图5中E处的剖视图。
[0031]图7是图5中F处的剖视图。
[0032]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33]结合图1至图4和图6至图7,本实施例的滑动幕墙结构包括立柱1、底座2、固定梁3、上导轨4、下导轨5、门6、下滑轮7、上滑轮组8、钩锁9、毛条10、橡胶条11和侧边框12。两根立柱1均沿竖直方向设置,立柱1与底座2铰接,底座2固定安装于地面的安装位上。结合图1,相对设置的两根立柱1之间设置有固定梁3、上导轨4、下导轨5和两道门6。固定梁3的延伸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两根立柱1相对的侧壁上,且固定梁3与立柱1相互垂直。上导轨4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于固定梁3的下表面,固定梁3和上导轨4的延伸方向相同。下导轨5固定安装于滑动幕墙结构的底部,下导轨5的延伸两端分别朝向两根立柱1。上导轨4与下导轨5相互平行设置。两个侧边框12分别固定连接于两根立柱1的侧壁面上,侧边框12的长度方向为竖直方向。结合图2、图3和图4,门6的底部设置有下滑轮7,门6的顶部连接有上滑轮组8。下滑轮7与下导轨5配合,上滑轮组8与上导轨4配合。侧边框12包括连接槽1201,连接槽1201的长度方向为竖直方向,两个侧边框12的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滑动幕墙结构,包括立柱、上导轨、下导轨、门和下滑轮;相邻的两根所述立柱平行设置且相邻的两根所述立柱之间设置有所述上导轨和所述下导轨,所述上导轨和所述下导轨相互平行;所述下滑轮设置于所述门的底部,所述下滑轮与所述下导轨配合;竖向上,所述下导轨位于所述上导轨的下方;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幕墙结构还包括上滑轮组,所述上滑轮组包括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所述上滑轮组设置于所述门的顶部;所述上导轨包括滑槽,所述滑槽包括相对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滑轮与所述第一侧壁配合,所述第二滑轮与所述第二侧壁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动幕墙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上导轨沿所述上导轨的宽度方向并列设置,两个所述下导轨沿所述下导轨的宽度方向并列设置;至少一组相对设置的所述上导轨和所述下导轨之间设置有所述门。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滑动幕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滑轮为轨道轮,所述轨道轮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所述轨道轮与所述下导轨配合,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分别与所述下导轨在所述下导轨的宽度方向的相反两向上限位配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滑动幕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沿所述下导轨的长度方向,所述下导轨的截面的顶部呈倒V字型;所述下滑轮包括V型凹槽,所述V型凹槽围绕所述下滑轮的外周,所述V型凹槽的凹陷方向为所述下滑轮的径向;所述V型凹槽与所述下导轨配合。5.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覃春吕鸿平孙鑫
申请(专利权)人:丽日建筑科技广东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