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相共生技术的生态修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77452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8 21: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三相共生技术的生态修复方法,添加双聚、糯米胶或琼脂粉,成胶状混入上述种类的藻类、苔藓类及植物种子后,充分搅拌成种料混合物;将种料混合物倒入设计的模具中,以可降解网固定,制备厚度在3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三相共生技术的生态修复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植物生态修复
,具体为一种三相共生技术的生态修复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自然条件下,石漠化、沙漠化治理,以及采矿区和石场裸露岩石区域的生态修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有研究指出,即使在裸露黄土上,仍需要15年以上才能形成稳定的苔藓结皮,因此针对以上生态脆弱区,需要进行人为干预,加快生态修复,苔藓类由于与其他植物不同,几乎没有称谓根的通导组织,能从空气中吸收水分、养分进行生长发育,所以不需要土壤,而且抗干燥能力很强,所以,适合在对其他植物生物层形成困难的混凝土等结构物表面上进行生长发育,随着苔藓植物的繁殖,大量的苔藓植物聚集成丛状,其假根常粘结大量的细粒土,苔藓植物的毛细管作用能够减少溶于土壤水分中的有机质、氮、磷、钾等矿质元素的大量流失,并可进一步增加营养物质的保留,同时,苔藓层还有助于保持土壤肥力;
[0003]而目前涉及到的生物结皮生物主要为苔藓,而关于“苔藓

藻类”二相结合以及“藻

苔藓

草”三相共生结皮的探究相对稀少,并且单纯的苔藓结皮对各种干扰十分敏感,如风沙、踩踏、碾压,其受到干扰破坏后,又需要很漫长的时间才能恢复,因此,研究“藻

苔藓

草”及其生态的作用对丰富防沙治沙理论基础,探讨生物结皮人工固沙技术,提高防沙治沙综合技术措施的生态效益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三相共生技术的生态修复方法,可以有效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目前涉及到的生物结皮生物主要为苔藓,而关于“苔藓

藻类”二相结合以及“藻

苔藓

草”三相共生结皮的探究相对稀少,并且单纯的苔藓结皮对各种干扰十分敏感,如风沙、踩踏、碾压,其受到干扰破坏后,又需要很漫长的时间才能恢复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三相共生技术的生态修复方法,该生态修复方法具体包括如下实现步骤:
[0006]S1、在野外自然条件下采集或购买的方式来选择发育良好的苔藓、藻类和植物;
[0007]S2、制备“藻

苔藓

草”原料混合物,与亲水性纤维、可降解材质及肥料的集合体加水后粉碎,做成混合浆;
[0008]S3、添加双聚、糯米胶或琼脂粉,成胶状混入上述种类的藻类、苔藓类及植物种子后,充分搅拌成种料混合物;
[0009]S4、将种料混合物倒入设计的模具中,以可降解网固定,制备厚度在3

5cm的“藻

苔藓

草”三相共生体片层;
[0010]S5、在温室繁殖后移植野外,分散移植到光裸岩石、荒漠区域以及城市建筑物的表面;
[0011]S6、在取水条件满足的一些区域利用喷水保持湿润,同时可喷洒生长素及细胞分裂素,使苔“藻

苔藓

草”三相共生体片段蔓延连成片。
[0012]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S1中,在采集和购买选择苔藓、藻类和植物时,具体包括如下情况:
[0013]在苔藓选择方面,当前在我国荒漠地区生物结皮中的苔藓植物主要包括丛藓科、紫萼藓科、真藓科和葫芦藓科和刺叶墙藓;
[0014]在藻类筛选中,结合藻类形态以及藻类否可以固氮的生理特征来进行选择,其中丝状蓝藻、具鞘微鞘藻和固氮藻占优势;
[0015]在绿化植物的选择中,选择的对象主要为绿色植物或固氮植物,如黑麦草、鸟足三叶草、紫花苜蓿、细叶型羊茅和紫羊茅,耐旱植物主要包括生石花、光棍树、景天和萝藦。
[0016]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S2中,在制备“藻

苔藓

草”原料混合物的过程中,主要将野外采集或购买到的苔藓分成1

100mm2苔藓植体片段,同时将藻类及植物种子与黏土混合,并将混合后的物料首先与亲水性纤维、可降解材质及肥料的集合体加水后粉碎处理,做成混合浆。
[0017]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在S2中,所述可降解材质主要包括纸浆、生物材质、短纤维片、短线状物、秸秆和玉米芯,肥料主要包括凹凸肥、土、黏土、砂、稻草及微生物、薯类碎渣、淀粉和豆渣。
[0018]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S3中,在制备种料混合物的过程中,主要在步骤S2中制得的混合浆内添加粘合剂,粘合剂主要包括双聚、糯米胶和琼脂粉,控制混合浆和粘合剂之间的体积比为10:1;
[0019]在混合物成胶状后,混入上述种类的藻类、苔藓类及植物种子,通过搅拌设备来充分搅拌成种料混合物,其中藻类、苔藓类及植物种子的添加量可以根据治理对象来灵活调整比例。
[0020]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S4中,在将种料混合物制备成“藻

苔藓

草”三相共生体片层的过程中,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0021]首先,将制作模具固定好后,然后将第二可降解加固网铺设在固定好的制作模具中。
[0022]随后,将步骤S3中制得的种料混合物,倒入制作模具中,随后将第一可降解加固网覆盖在上面,轻度下压,待凝固后可将制作模具进行拆除。
[0023]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S5中,主要是指对制成的“藻

苔藓

草”三相共生体片层进行温室繁殖,并在“藻

苔藓

草”三相共生体片层经过温室繁殖后,将“藻

苔藓

草”三相共生体片层移植至室外光裸岩石、荒漠区域以及城市建筑物的表面;
[0024]所述“藻

苔藓

草”三相共生体片层在温室繁殖的过程中,主要将“藻

苔藓

草”三相共生体片层放入温室大棚中的层架上,温度控制在15

30℃,保持大棚内充分光照,控制光照度为1500

2000Lux,浇水量以浸透为好,喷洒长素NAA、细胞分裂素6

BA,培养时间控制在25

35天,最终使苔藓植体片段蔓延连成片;
[0025]在“藻

苔藓

草”三相共生体片层温室繁殖后,将其移植到野外,并使其分散移植到光裸岩石、荒漠区域以及城市建筑物的表面。
[0026]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藻

苔藓

草”三相共生体片层在移植到室外后,且在“藻

苔藓

草”三相共生体发育前,采用遮阴网对其进行遮荫处理,保证藻类、苔藓及植物的成活率,加快结皮形成过程。
[0027]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S6中,主要是指通过喷灌设备来保持“藻

苔藓

草”三相共生体的润湿,喷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相共生技术的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生态修复方法具体包括如下实现步骤:S1、在野外自然条件下采集或购买的方式来选择发育良好的苔藓、藻类和植物;S2、制备“藻

苔藓

草”原料混合物,与亲水性纤维、可降解材质及肥料的集合体加水后粉碎,做成混合浆;S3、添加双聚、糯米胶或琼脂粉,成胶状混入上述种类的藻类、苔藓类及植物种子后,充分搅拌成种料混合物;S4、将种料混合物倒入设计的模具中,以可降解网固定,制备厚度在3

5cm的“藻

苔藓

草”三相共生体片层;S5、在温室繁殖后移植野外,分散移植到光裸岩石、荒漠区域以及城市建筑物的表面;S6、在取水条件满足的一些区域利用喷水保持湿润,同时可喷洒生长素及细胞分裂素,使苔“藻

苔藓

草”三相共生体片段蔓延连成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相共生技术的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在采集和购买选择苔藓、藻类和植物时,具体包括如下情况:在苔藓选择方面,当前在我国荒漠地区生物结皮中的苔藓植物主要包括丛藓科、紫萼藓科、真藓科和葫芦藓科和刺叶墙藓;在藻类筛选中,结合藻类形态以及藻类否可以固氮的生理特征来进行选择,其中丝状蓝藻、具鞘微鞘藻和固氮藻;在绿化植物的选择中,选择的对象主要为绿色植物或固氮植物,如黑麦草、鸟足三叶草、紫花苜蓿、细叶型羊茅和紫羊茅,耐旱植物主要包括生石花、光棍树、景天和萝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三相共生技术的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在制备“藻

苔藓

草”原料混合物的过程中,主要将野外采集或购买到的苔藓分成1

100mm2苔藓植体片段,同时将藻类及植物种子与黏土混合,并将混合后的物料首先与亲水性纤维、可降解材质及肥料的集合体加水后粉碎处理,做成混合浆。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三相共生技术的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2中,所述可降解材质主要包括纸浆、生物材质、短纤维片、短线状物、秸秆和玉米芯,肥料主要包括凹凸肥、土、黏土、砂、稻草及微生物、薯类碎渣、淀粉和豆渣。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三相共生技术的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中,在制备种料混合物的过程中,主要在步骤S2中制得的混合浆内添加粘合剂,粘合剂主要包括双聚、糯米胶和琼脂粉,控制混合浆和粘合剂之间的体积比为10:1;在混合物成胶状后,混入上述种类的藻类、苔藓类及植物种子,通过搅拌设备来充分搅拌成种料混合物,其中藻类、苔藓类及植物种子的添加量可以根据治理对象来灵活调整比例。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三相共生技术的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4中,在将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泞菲裴悦文庄海裴向军张晓超张卫彪印大秋李琪童晋张威振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二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华能西藏雅鲁藏布江水电开发投资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