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地铁隧道渗漏裂缝的检测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77085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8 21: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隧道渗漏裂缝检测领域,公开了应用于地铁隧道渗漏裂缝的检测装置及方法,包括车体,第一、第二倾斜伸缩杆对称设置,且均朝外延伸出车体,竖直伸缩杆位于二者之间,竖直伸缩杆、第一倾斜伸缩杆和第二倾斜伸缩杆远离车体的一端均设置检测组件,检测组件包括摄像头和地质雷达,摄像头用于拍摄隧道内壁图像,地质雷达用于检测隧道裂缝,本发明专利技术在车体上设置对应的摄像头和地质雷达,可以在车体运行过程中进行检测,通过三个伸缩杆来调节长度,从而可以适配不同规格、截面大小的隧道,并且通过移动组件来使第一、第二倾斜伸缩杆缩回车体内,从而在不检测时,车体的整体宽度可控,避免影响车体的正常公路通行。影响车体的正常公路通行。影响车体的正常公路通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应用于地铁隧道渗漏裂缝的检测装置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隧道渗漏裂缝检测领域,具体涉及应用于地铁隧道渗漏裂缝的检测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公路交通事业的大力发展,公路隧道工程不断增加。但由于地形、地质、气候条件以及设计、施工过程中各种因素的影响,隧道在建设过程乃至建成后期的使用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病害。如不及时对这些病害进行排查处理,将会对隧道的安全运营造成严重的威胁,例如渗漏裂缝。
[0003]现有技术中,对渗漏裂缝的检测常通过摄像头和地质雷达来实现,摄像头检测外观性的裂缝,地质雷达则检测内部的裂变、空洞等病害,现有技术常把摄像头和地质雷达安装在车体上,然而由于隧道种类多,针对不同的隧道,其截面大小也不一样,因此检测部件的位置也需要实时调节,然而现有技术中的摄像头和地质雷达常通过固定方式安装在车体上,虽然也能检测,但是在遇到截面较大的隧道时,摄像头和地质雷达与隧道内壁的距离过长,会导致无法有效检测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应用于地铁隧道渗漏裂缝的检测装置及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应用于地铁隧道渗漏裂缝的检测装置,包括车体,所述车体上设置有倾斜设置的第一倾斜伸缩杆和第二倾斜伸缩杆,以及竖直设置的竖直伸缩杆,所述第一、第二倾斜伸缩杆对称设置,且均朝外延伸出车体,所述竖直伸缩杆位于二者之间,所述竖直伸缩杆、所述第一倾斜伸缩杆和所述第二倾斜伸缩杆远离车体的一端均设置检测组件,所述检测组件包括摄像头和地质雷达,所述摄像头用于拍摄隧道内壁图像,所述地质雷达用于检测隧道裂缝,所述第一、第二倾斜伸缩杆的底部设置有移动组件,用于移动所述第一、第二倾斜伸缩杆,并将其移动到车体的覆盖范围内。
[0006]进一步的,所述竖直伸缩杆、所述第二倾斜伸缩杆和所述第一倾斜伸缩杆在所述车体的长度方向上依次间隔设置。
[0007]进一步的,所述移动组件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车体上的基座,所述基座上可滑动的设置有两个滑块,两个所述滑块顶部通过支架分别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第二倾斜伸缩杆。
[0008]进一步的,还包括安装在车体上的两个水平设置的丝杆,两个所述丝杆分别螺纹连接所述第一、第二倾斜伸缩杆上的支架,两个所述丝杆的一端均连接有电机。
[0009]进一步的,所述检测组件还包括弧形导轨和调节块,所述竖直伸缩杆、所述第一倾斜伸缩杆和所述第二倾斜伸缩杆远离车体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弧形导轨,并且三个所述弧形导轨同心设置,所述调节块可滑动的设置在所述弧形导轨上,其滑动路径位于所述弧形导轨的周向,所述摄像头和所述地质雷达均安装在所述调节块上。
[0010]进一步的,所述弧形导轨的横截面呈“凵”字形结构,其两侧面均设置有条形孔,所述调节块底部设置有凹槽,其通过凹槽卡接在所述弧形导轨的外侧上,所述弧形导轨两侧的条形孔上插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位于所述凹槽内,且两端通过螺钉连接所述调节块两侧。
[0011]进一步的,所述弧形导轨的横截面呈“凵”字形结构,其内侧面固定设置有齿条,所述齿条呈弧形,且沿着所述弧形导轨的周向分布,所述调节块一端设置有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上安装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转动轴固定连接延长轴,所述延长轴上固定连接与所述齿条啮合的锥形齿。
[0012]应用于地铁隧道渗漏裂缝的检测方法,应用于所述的检测装置,该方法包括:在车体上安装三个伸缩杆,其中两个对称且倾斜朝外设置,分别为第一倾斜伸缩杆和第二倾斜伸缩杆,另外一个伸缩杆为竖直设置的竖直伸缩杆,在三个伸缩杆端部安装检测组件,检测组件包括摄像头和地质雷达,车体在隧道内运行,摄像头拍摄隧道内壁图像,地质雷达检测隧道裂缝,可通过三个伸缩杆的同时动作,来使三个检测组件保持在同一圆周方向上。
[0013]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在车体上设置对应的摄像头和地质雷达,可以在车体运行过程中进行检测,通过三个伸缩杆来调节长度,从而可以适配不同规格、截面大小的隧道,并且通过移动组件来使第一、第二倾斜伸缩杆缩回车体内,从而在不检测时,车体的整体宽度可控,避免影响车体的正常公路通行。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第一、第二倾斜伸缩杆缩回车体内时的示意图;
[0016]图3是移动组件连接关系示意图;
[0017]图4是图1中A处放大示意图;
[0018]图5是调节块连接关系示意图;
[0019]图6是固定板连接关系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图1

图6,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若未特别指明,实施例中所用的技术手段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常规手段。
[0021]如图1、图2,应用于地铁隧道渗漏裂缝的检测装置,包括车体1,所述车体1上设置有倾斜设置的第一倾斜伸缩杆3和第二倾斜伸缩杆4,以及竖直设置的竖直伸缩杆5,所述第一、第二倾斜伸缩杆对称设置,且均朝外延伸出车体1,所述竖直伸缩杆5位于二者之间,所述竖直伸缩杆5、所述第一倾斜伸缩杆3和所述第二倾斜伸缩杆4远离车体1的一端均设置检测组件,所述检测组件包括摄像头8和地质雷达9,所述摄像头8用于拍摄隧道内壁图像,所述地质雷达9用于检测隧道裂缝,所述第一、第二倾斜伸缩杆的底部设置有移动组件,用于移动所述第一、第二倾斜伸缩杆,并将其移动到车体1的覆盖范围内。
[0022]车体1为现有技术,可以为货车、有轨车、无人车等,三个伸缩杆安装在其后部货架上,车体1后部货架的两侧均设置有挡板2,车体1的覆盖范围即指两个挡板2之间的空间,也
就是说,当第一、第二倾斜伸缩杆通过移动组件缩回时,第一、第二倾斜伸缩杆缩回到两个挡板2之间,而在正常检测时,第一、第二倾斜伸缩杆通过移动组件相对运动,从而使二者延伸出车体1,检测组件随之位于车体1外,于是可以距离隧道内壁更近,便于进行检测作业,竖直伸缩杆5、第一、第二倾斜伸缩杆均为现有技术,可以为电动伸缩杆、液压伸缩杆、伸缩臂等部件。
[0023]具体实施时,竖直伸缩杆5、第一、第二倾斜伸缩杆朝外推动三个检测组件,使其扩张并延伸出车体1,并且三个检测组件位于同一圆周的三个点上,之后车体1在隧道内运行,摄像头8拍摄隧道内壁图像,以用于人工检测是否有外观性的裂缝渗漏,地质雷达9检测隧道裂缝,用于检测隧道内部衬砌的裂缝,三个伸缩杆可以随时调节其对应长度,以适配不同规格、截面大小的隧道,相比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在车体1上设置对应的摄像头8和地质雷达9,可以在车体1运行过程中进行检测,通过三个伸缩杆来调节长度,从而可以适配不同规格、截面大小的隧道,并且通过移动组件来使第一、第二倾斜伸缩杆缩回车体1内,从而在不检测时,车体1的整体宽度可控,避免影响车体1的正常公路通行。
[0024]此外,摄像头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应用于地铁隧道渗漏裂缝的检测装置,包括车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1)上设置有倾斜设置的第一倾斜伸缩杆(3)和第二倾斜伸缩杆(4),以及竖直设置的竖直伸缩杆(5),所述第一、第二倾斜伸缩杆对称设置,且均朝外延伸出车体(1),所述竖直伸缩杆(5)位于二者之间,所述竖直伸缩杆(5)、所述第一倾斜伸缩杆(3)和所述第二倾斜伸缩杆(4)远离车体(1)的一端均设置检测组件;所述检测组件包括摄像头(8)和地质雷达(9),所述摄像头(8)用于拍摄隧道内壁图像,所述地质雷达(9)用于检测隧道裂缝;所述第一、第二倾斜伸缩杆的底部设置有移动组件,用于移动所述第一、第二倾斜伸缩杆,并将其移动到车体(1)的覆盖范围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地铁隧道渗漏裂缝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伸缩杆(5)、所述第二倾斜伸缩杆(4)和所述第一倾斜伸缩杆(3)在所述车体(1)的长度方向上依次间隔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地铁隧道渗漏裂缝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组件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车体(1)上的基座(13),所述基座(13)上可滑动的设置有两个滑块(12),两个所述滑块(12)顶部通过支架分别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第二倾斜伸缩杆。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于地铁隧道渗漏裂缝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在车体(1)上的两个水平设置的丝杆(11),两个所述丝杆(11)分别螺纹连接所述第一、第二倾斜伸缩杆上的支架,两个所述丝杆(11)的一端均连接有电机(10)。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地铁隧道渗漏裂缝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组件还包括弧形导轨(6)和调节块(7),所述竖直伸缩杆(5)、所述第一倾斜伸缩杆(3)和所述第二倾斜伸缩杆(4)远离车体(1)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可周爱兆王丽艳徐浩青张雷刘顺青刘义王玉英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