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光二极管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67576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8 21: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发光二极管结构,包括罩体,所述罩体安装在固定底座上,所述罩体内部设置有正极引脚和负极引脚,所述正极引脚和负极引脚上连接发光芯片,所述正极引脚和负极引脚穿过所述固定底座,且所述正极引脚和负极引脚与所述固定底座之间缝隙通过密封条密封填充,所述罩体内壁顶端设置有截面呈弧形的折射板,所述固定底座上固定安装有密封条,所述罩体内部位于所述正极引脚和负极引脚之间设置有填充物。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固定底座与正极引脚和负极引脚之间设置有填充垫圈,保证了密封性,不会导致水分渗入,从而保障了装置使用寿命和安全性,且能够增大光照面积,保证照明效果,同时可以加快内部热量散出,保障装置使用稳定性。稳定性。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光二极管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发光二极管
,具体为一种发光二极管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发光二极管,简称为LED,是一种常用的发光器件,通过电子与空穴复合释放能量发光,它在照明领域应用广泛。发光二极管可高效地将电能转化为光能,在现代社会具有广泛的用途,如照明、平板显示、医疗器件等。这种电子元件早在1962年出现,早期只能发出低光度的红光,之后发展出其他单色光的版本,能发出的光已遍及可见光、红外线及紫外线,光度也提高到相当的光度。而用途也由初时作为指示灯、显示板等;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发光二极管已被广泛地应用于显示器和照明。
[0003]现有的发光二极管结构包括有底座、设置于底座上方的罩体、设置于罩体内部的两根引脚及设置于罩体内与引脚连通的发光芯片,现有的引脚直接穿出底座,而引脚与底座之间容易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渗水的情况,水直接沿着引脚与底座之间的间隙进入到罩体内,从而影响到发光二极管的正常使用;且传统的发光二极管光照利用率不高,导致资源损耗且照明效果差。
[0004]基于此,本技术设计了一种发光二极管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光二极管结构,包括罩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1)安装在固定底座(2)上,所述罩体(1)内部设置有正极引脚(3)和负极引脚(4),所述正极引脚(3)和负极引脚(4)上连接发光芯片(5),所述正极引脚(3)和负极引脚(4)穿过所述固定底座(2),且所述正极引脚(3)和负极引脚(4)与所述固定底座(2)之间缝隙通过密封条(10)密封填充,所述罩体(1)内壁顶端设置有截面呈弧形的折射板(7),所述固定底座(2)上固定安装有密封条(10),所述罩体(1)内部位于所述正极引脚(3)和负极引脚(4)之间设置有填充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凌波何小波阳志冬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天思彩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