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设备及充电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765589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8 21:20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充电设备及充电系统,该充电设备用于为近眼显示设备充电,且充电设备设置有壳体和电连接端;壳体的一侧被配置为用于放置近眼显示设备的第一模组,且壳体还设置有容纳槽;容纳槽被配置为用于收容第一模组的功能镜片;电连接端设置于壳体上,并被配置为用于与第一模组电性连接。通过上述方式,不仅可以提高第一模组的充电便利性,还能够在充电过程中保护第一模组的功能镜片。过程中保护第一模组的功能镜片。过程中保护第一模组的功能镜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充电设备及充电系统


[0001]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的
,具体是涉及一种充电设备及充电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智能眼镜的不断发展和普及,现有智能眼镜装载的电子器件越来越多,实现的功能也愈发全面,使得人们会经常佩戴智能眼镜外出工作或社交。因此,如何提升智能眼镜的充电便利性,已经成为了业内人员的主要关注对象。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充电设备,用于为近眼显示设备充电,所述充电设备设置有壳体和电连接端;所述壳体的一侧被配置为用于放置所述近眼显示设备的第一模组,且所述壳体还设置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被配置为用于收容所述第一模组的功能镜片;所述电连接端设置于所述壳体上,并被配置为用于与所述第一模组电性连接。
[0004]本申请实施例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充电系统,所述充电系统包括:近眼显示设备及充电设备;所述近眼显示设备设置有第一模组,且所述第一模组设置有相连接的模组本体和功能镜片,且所述模组本体和所述功能镜片形成有夹角;所述功能镜片被配置为可在所述模组本体的控制下呈现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环境;所述充电设备设置有壳体和第一电连接端;所述壳体的一侧设置有设置有相连通的第一凹槽和容纳槽;所述模组本体放置于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功能镜片放置于所述容纳槽内;所述第一电连接端设置于所述第一凹槽内,并与所述模组本体电性连接,以使所述充电设备为所述第一模组充电。
[000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充电设备,将壳体的一侧设置为用于放置近眼显示设备的第一模组,且在壳体上设置电连接端,使得第一模组放置于壳体的一侧后,能够与电连接端电性连接进行充电。同时,通过在壳体上设置有容纳槽,使得第一模组在放置于壳体的一侧后,第一模组的功能镜片可以放置于容纳槽内。如此,相较于采用充电线进行充电的方案,本实施提供的充电设备不仅可以提升第一模组的充电便利性,还可以利用容纳槽在充电过程中对第一模组的功能镜片进行收容和保护。
附图说明
[000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07]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充电系统5的结构示意图;
[0008]图2是图1中充电系统5在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09]图3是图1中近眼显示设备10的结构示意图;
[0010]图4是图1中充电设备20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5是图4中充电设备20在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6是图4中充电设备20沿
Ⅴ‑Ⅴ
的部分截面结构示意图;
[0013]图7是图4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14]图8是图1中近眼显示设备10和充电设备20的连接示意图;
[0015]图9是图8中近眼显示设备10和充电设备20在另一状态的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特别指出的是,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申请,但不对本申请的范围进行限定。同样的,以下实施例仅为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17]在本申请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0018]本申请阐述了一种近眼显示设备。该近眼显示设备可以为增强现实或虚拟现实设备,例如增强现实或虚拟现实眼镜。当然,该近眼显示设备也可以为其他需要佩戴在头部的设备,例如眼镜,例如具有照明等其他功能且可佩戴在头部的设备,不在赘述。下面以增强现实或虚拟现实眼镜为例进行详细阐述。
[0019]在增强现实或虚拟现实眼镜的示例中,近眼显示设备可被配置成通过信号连接将数据传递到外部处理设备并从外部处理设备接收数据,信号连接可以是有线连接、无线连接或其组合。然而,在其他情形中,近眼显示设备可用作独立设备,即在近眼显示设备自身进行数据处理。信号连接可以被配置成承载任何种类的数据,诸如图像数据(例如,静止图像和/或完全运动视频,包括2D和3D图像)、音频、多媒体、语音和/或任何其他类型的数据。外部处理设备可以是例如游戏控制台、个人计算机、平板计算机、智能电话或其他类型的处理设备。信号连接可以是例如通用串行总线(USB)连接、Wi

Fi连接、蓝牙或蓝牙低能量(BLE)连接、以太网连接、电缆连接、DSL连接、蜂窝连接(例如,3G、LTE/4G或5G)等或其组合。附加地,外部处理设备可以经由网络与一个或多个其他外部处理设备通信,网络可以是或包括例如局域网(LAN)、广域网(WAN)、内联网、城域网(MAN)、全球因特网或其组合。
[0020]近眼显示设备中可安装显示组件、光学器件、传感器和处理器等。在增强现实或虚拟现实眼镜的示例中,显示组件被设计成,例如,通过将光投影到用户眼睛中实现虚拟现实眼镜的功能,例如,通过将光投影到用户眼睛中,在用户对其现实世界环境的视图上覆盖图像实现增强现实眼镜的功能。近眼显示设备还可包括环境光传感器,并且还可包括电子电路系统以控制上述部件中的至少一些并且执行相关联的数据处理功能。电子电路系统可包括例如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一个或多个存储器。
[0021]请参阅图1至图3,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充电系统5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充电系统5在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近眼显示设备10的结构示意图。
[0022]如图1至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充电系统5可以包括:近眼显示设备10和充电设备20。其中,近眼显示设备10可以放置于充电设备20上,并可与充电设备20电性连接,
使得充电设备20可以为近眼显示设备10充电。在本实施例中,充电设备20不仅可以提升近眼显示设备10的充电便利性,且在充电过程中还能够对近眼显示设备10进行收容和保护。
[0023]近眼显示设备10可以在用户眼部前方实现虚拟现实或增强现实的功能。如图3所示,近眼显示设备10可以设置有两个功能模组,且两个功能模组分别为第一模组110和第二模组120。其中,第一模组110和第二模组120可以同时放置于充电设备20上进行充电。当然,两者也可以分别放置于充电设备20上进行充电。在本实施中,第一模组110可以用于在用户眼部前方实现虚拟现实或增强现实的功能,第二模组120可以用于增强第一模组110的功能,或用于辅助第一模组110实现其他功能。本申请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电设备,用于为近眼显示设备充电,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设备设置有壳体和电连接端;所述壳体的一侧被配置为用于放置所述近眼显示设备的第一模组,且所述壳体还设置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被配置为用于收容所述第一模组的功能镜片;所述电连接端设置于所述壳体上,并被配置为用于与所述第一模组电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另一相对侧被配置为用于放置所述近眼显示设备的第二模组,且所述容纳槽连通所述壳体放置有所述第一模组的一侧和所述壳体放置有所述第二模组的一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容纳槽连通的第一凹槽,且所述第一凹槽被配置为用于放置所述第一模组;所述壳体的另一相对侧设置有与所述容纳槽连通的第二凹槽,且所述第二凹槽被配置为用于放置所述第二模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端设置有第一电连接端和第二电连接端;所述第一电连接端设置于所述第一凹槽内,并被配置为用于与所述第一模组电性连接;所述第二电连接端设置于所述第二凹槽内,并被配置为用于与所述第二模组电性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设置有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凹槽内,并被配置为用于与所述第一模组磁吸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凹槽内,并被配置用于与所述第二模组磁吸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设置有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凹槽内,并被配置为用于与所述第一模组相卡接,以限制所述第一模组在所述第一凹槽内的位移;所述第二限位部设置于所述第二凹槽内,并被配置为用于与所述第二模组相卡接,以限制所述第二模组在所述第二凹槽内的位移。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部设置有第一凸台,且所述第一凸台被配置为用于插入所述第一模组,以与所述第一模组相卡接;所述第二限位部设置有第二凸台,且所述第二凸台被配置为用于插入所述第二模组,以与所述第二模组相卡接。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连接端和所述第一连接件均设置于所述第一凸台上,所述第二电连接端和所述第二连接件均设置于所述第二凸台上。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晓宇吕程衎
申请(专利权)人: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