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池模块控制器、电池簇及储能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电池储能
,具体涉及一种电池模块控制器、电池簇及储能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电池储能系统是由众多的小电量电池通过串并联连接构成电池组,并通过储能变流器接入电网进行充放电。由于电池单体本身不一致性的不可避免缺陷,特别是使用一段时间的电池及退役电池,其不一致性尤为突出,加之电池储能系统的电池安装与物理位置不同以及连接摆放相对固定,对电池充放电的电量产生不一致性影响进一步增加,不仅造成电池储能系统充放电产生整体效率下降的短板效应,而且容易产生个别电池电压及电量偏差过大,造成电池过充或过放乃至燃爆的不安全风险。因此,需要对电池组进行灵活调节及动态维护,保障电池及电池组串充放电的电池电压及电量一致性在可控范围内,避免电池过充、过放和短板效应,提高电池储能系统的安全性和利用率以及投资收益。
[0003]电池的不一致性,致使电池的安全性和使用效率受到极大的影响。为此,需要解决储能系统运行中,当充电时电压或电量偏差过高的电池或电池单元暂缓充电,偏差缩小到正常范围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模块控制器、电池簇及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模块控制器包括:电池监测与投切控制电路、电池单元连接电力线、第1电池单元投切缓冲过渡电力线、第1电池单元投切旁路电力线、第2电池单元投切缓冲过渡电力线、第2电池单元投切旁路电力线、通信与开关控制线、电池监控通信线,以及第1电池单元连接端子、第1旁路连接端子、第2电池单元连接端子、第2旁路连接端子、第1通信接口、第2通信接口;其中:电池单元连接电力线、第1电池单元投切旁路电力线、第2电池单元投切旁路电力线,各自分别设置连接第1受控开关K1、第3受控开关K3、第5受控开关K5,以及第1电池单元投切缓冲过渡电力线和第2电池单元投切缓冲过渡电力线,各自分别设置接入串联匹配电阻R1的第2受控开关K2和串联匹配电阻R2的第4受控开关K4;其特征还在于,电池单元连接电力线两端分别连接第1电池单元连接端子和第2电池单元连接端子;由第1电池单元投切缓冲过渡电力线与第1电池单元投切旁路电力线并联,并且两端分别连接第1电池单元连接端子和第2旁路连接端子;由第2电池单元投切缓冲过渡电力线与第2电池单元投切旁路电力线并联,并且两端分别连接第1旁路连接端子和第2电池单元连接端子;所述电池监测与投切控制电路设置第1通信接口并通过通信与开关控制线连接第1受控开关K1、第2受控开关K2、第3受控开关K3、第4受控开关K4、第5受控开关K5以及第2通信接口;至此构成电池模块控制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电池模块控制器、电池簇及储能系统,其中,由电池模块控制器分别连接第1电池或电池单元PACK和第2电池或电池单元PACK,以及电池监测与投切控制电路通过第2通信接口及电池监控通信线分别连接第1电池或电池单元PACK和第2电池或电池单元PACK中的各单体电池,构成受控投切与均衡保护的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受控投切与均衡保护的电池模块,由电池模块控制器的第1电池单元连接端子连接第1电池或电池单元PACK正极或负极,由电池模块控制器的第1旁路连接端子连接第1电池或电池单元PACK负极或正极,由电池模块控制器的第2电池单元连接端子连接第2电池或电池单元PACK负极或正极,由电池模块控制器的第2旁路连接端子连接第2电池或电池单元PACK正极或负极,以及由第2通信接口通过电池监控通信线分别连接第1电池或电池单元PACK和第2电池或电池单元PACK中的各单体电池。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电池模块控制器、电池簇及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受控投切与均衡保护的电池模块,由电池监测与投切控制电路控制第1受控开关K1闭合导通,控制第2受控开关K2、第3受控开关K3、第4受控开关K4、第5受控开关K5断开,构成第1电池或电池单元PACK和第2电池或电池单元PACK串联电力路径;由电池监测与投切控制电路控制第1受控开关K1、第2受控开关K2、第4受控开关K4断开,控制第3受控开关K3、第5受控开关K5闭合导通...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