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保护功能的电源转换电路
[0001]本技术属于电源
,具体涉及一种具有保护功能的电源转换电路。
技术介绍
[0002]电源是电路设计中的能量源泉,由于电子设备中需要用到不同大小的电压值来为电子设备提供正常的工作电压,因此需要将接入电子设备中的电源进行降压或升压转换以满足电子设备对不同大小电压的需求,电源转换电路可以分为线性转换电源和开关转换电源,常用的为开关转换电源,现有的开关转换电源常在输出端设置采样电阻来检测转换后的输出电压或输出电流是否超过预定值,以对电路进行保护,由于采样电阻为无感电阻,具有成本高、体积大和发热高的缺点,使得电源转换电路的功耗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具有保护功能的电源转换电路。
[0004]具体方案如下:
[0005]一种具有保护功能的电源转换电路,包括PWM波发生单元、供电单元、过流保护单元、过压保护单元、第一MOS管驱动单元、第二MOS管驱动单元和变压输出单元,
[0006]其中,
[0007]所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保护功能的电源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PWM波发生单元(1)、供电单元(2)、过流保护单元(3)、过压保护单元(4)、第一MOS管驱动单元(6)、第二MOS管驱动单元(5)和变压输出单元(7),其中,所述PWM波发生单元(1)输出PWM波,所述PWM波分别驱动第一MOS管驱动单元(6)和第二MOS管驱动单元(5)的导通;所述第一MOS管驱动单元(6)和第二MOS管驱动单元(5)均驱动变压输出单元(7)进行变压转换;所述变压输出单元(7)将供电单元(2)的输出电压进行变压转换;所述过流保护单元(3)分别采集第一MOS管驱动单元(6)和第二MOS管驱动单元(5)的导通电流;所述过流保护单元(3)根据导通电流控制PWM波发生单元(1)的PWM波输出;所述过压保护单元(4)采集供电单元(2)的电压值,所述过压保护单元(4)根据所述电压值控制PWM波发生单元(1)的PWM波输出;所述变压输出单元(7)、PWM波发生单元(1)、过压保护单元(4)和过流保护单元(3)均与供电单元(2)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保护功能的电源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单元(2)包括外部电源插口(J1)、电源稳压模块(U2)、保险丝(F)、第一滤波电容(C16)、第二滤波电容(C10)、电压第一输出端口(8)、电压第二输出端口(9)、电压第三输出端口(10)和第一地端(GND),其中,所述电源插口(J1)上设置有电源正极端子(B+)和电源负极端子(B
‑
),所述电源稳压模块(U2)上设置有稳压输入端(VIN)、稳压接地端(VGND)和稳压输出端(OUT),所述电压第一输出端口(8)、电压第二输出端口(9)和稳压输入端(VIN)均通过保险丝(F)与电源正极端子(B+)电连接,电源负极端子(B
‑
)和稳压接地端(VGND)均与第一地端(GND)电连接,所述电压第三输出端口(10)与稳压输出端(OUT)电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保护功能的电源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滤波电容(C16)的一端与电压第一输出端口(8)电连接,所述第一滤波电容(C16)的另一端与第一地端(GND)电连接,所述第二滤波电容(C10)一端与电压第三输出端口(10)电连接,所述第二滤波电容(C10)的另一端与第一地端(GND)电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保护功能的电源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过压保护单元(4)包括第一分压电阻(R22)和第二分压电阻(R23),所述电压第一输出端口(8)通过第一分压电阻(R22)与第二分压电阻(R23)电连接,所述第二分压电阻(R23)与PWM波发生单元(1)电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保护功能的电源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流保护单元(3)包括过流输入端(11)、第一限流电阻(R31)、第一充电电容(C31)、第一充电限流电阻(R34)、保护三极管(Q5)、第二限流电阻(R33)和过流输出端(12),其中,所述第一MOS管驱动单元(6)和第二MOS管驱动单元(5)均与过流输入端(11)电连接,所述过流输入端(11)通过第一限流电阻(R31)与保护三极管(Q5)的基极(B)电连接,所述保护三极管(Q5)的基极(B)还分别与第一充电电容(C31)和第一充电限流电阻(R34)电连接,所述第一充电限流电阻(R34)与第一地端(GND)电连接,所述第一充电电容(C31)和保护三极管(Q5)的发射极(E)均电源正极端子(B+)电连接,保护三极管(Q5)的集电极(C)通过第二限流电阻(R33)与过流输
出端(12)电连接,所述过流输出端(12)与PWM波发生单元(1)电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保护功能的电源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PWM波发生单元(1)包括控制芯片(U1)、第二充电电容(C20)、第二充电限流电阻(R30)、第三限流电阻(R20)、第三滤波电容(C21)、振荡电阻(R2)、振荡电容(C2)和放电电阻(R1),其中,所述控制芯片(U1)上设置有电压参考端(23)、比较电压输入端(24)、基准电压输入端(13)、第一振荡控制端(14)、第二振荡控制端(15)、第三振荡控制端(16)、补偿输出端(17)、闭锁控制端(18)、第一PWM波输出端(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仝兴孚,
申请(专利权)人:濮阳乐高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