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坑回填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63013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4 11: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坑回填结构,涉及服装建筑施工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回填结构自下向上依次为基层、填充层及面层,所述的填充层包括海洋球层和混凝土层,所述的混凝土层填充在所述的海洋球层的四周空隙中,所述的海洋球层包括至少一层塑料球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采用空心塑料球与自密实混凝土配合对回填空间进行回填,减少了回填所需自密实混凝土的使用量且塑料球制作成本低,有效降低了回填成本,利用自密实混凝土的流动性,也可将塑料球之间的缝隙填充满,保证填充质量,塑料球上、下的钢筋网只起到布设塑料球及防止塑料球上浮,因此可利用施工现场的钢筋余料直接收集制作,实现对资源的充分利用,避免浪费。浪费。浪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坑回填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服装建筑施工
,具体是指一种基坑回填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多数建筑工程,在施工的最后阶段,都会涉及到回填土工程,而有的需要回填的肥槽,不仅水平方向形状复杂、且空间狭小,无法容纳人工和打夯机等机械进入并完成回填施工,亦或是在阳台、飘窗或建筑突出造型的底部位置,回填土面层至建筑之间,往往留下的空间已不足600mm,打桩机等机械设备是无法布置并展开施工的,目前对于这些区域的回填通常采用混凝土回填,但混凝土回填成本较高,不利于经济效益,而采用空心箱体填充在基坑里,往往易发生形变,甚至压扁,导致地面塌陷,使基坑回填失败。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基坑回填结构,该基坑回填结构易操作且铺设结构稳定。
[000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基坑回填结构,所述的回填结构自下向上依次为基层、填充层及面层,所述的填充层包括海洋球层和混凝土层,所述的混凝土层填充在所述的海洋球层的四周空隙中,所述的海洋球层包括至少一层塑料球层。
[0005]作为改进,所述的海洋球层还包括下钢筋网和上钢筋网,单层设置的所述的塑料球层设置在所述的下钢筋网和所述的上钢筋网的中间,所述的塑料球层与所述的下钢筋网和所述的上钢筋网绑缚固定。
[0006]作为改进,两层及两层以上设置的所述的塑料球层之间仅设置一层钢筋网。
[0007]作为改进,所述的塑料球层采用若干空心球体制作。
>[0008]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
[0009]通过采用空心塑料球与自密实混凝土配合对回填空间进行回填,减少了回填所需自密实混凝土的使用量且塑料球制作成本低,有效降低了回填成本,利用自密实混凝土的流动性,也可将塑料球之间的缝隙填充满,保证填充质量,塑料球上、下的钢筋网只起到布设塑料球及防止塑料球上浮,因此可利用施工现场的钢筋余料直接收集制作,实现对资源的充分利用,避免浪费,也符合建筑业倡导的减少建筑垃圾,节能减排的理念,替换了回填材料,很好地减少了取土和破坏耕地,塑料球因其小巧、散装的特点,无论是在形状复杂、空间狭小的基坑内,亦或是阳台底部等各类难以回填的部位内,通过直接扔球配合打灰的方式,均能够很好的发挥出作用,能够很好的针对水平方向形状复杂、空间狭小的基坑以及阳台下方狭小空间回填等各类无法容纳人工和打夯机等机械进入并完成回填施工的工程,不仅能够达到提高工作效率,解决回填难、回填慢的问题,同时还因为材料价格低廉,节约了施工成本。
[0010]上述概述仅仅是为了说明书的目的,并不意图以任何方式进行限制。除上述描述的示意性的方面、实施方式和特征之外,通过参考附图和以下的详细描述,本技术进一
步的方面、实施方式和特征将会是容易明白的。
附图说明
[001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2]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是本技术海洋球层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3是本技术塑料球与上钢筋网的结构示意图。
[0015]如图所示:1、基层;2、海洋球层;3、混凝土层;4、面层;5、下钢筋网;6、塑料球层;7、上钢筋网。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0017]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001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19]实施例一
[0020]结合附图1~3,一种基坑回填结构,回填结构自下向上依次为采用自密实混凝土铺设的基层1、填充层及采用自密实混凝土铺设的面层4,填充层包括海洋球层2和混凝土层3,混凝土层3填充在海洋球层2的四周空隙中,海洋球层2包括两层塑料球层6。
[0021]海洋球层2还包括下钢筋网5和上钢筋网7,塑料球层6与下钢筋网5和上钢筋网7绑缚固定,海洋球层2自下至上结构依次为下钢筋网5

塑料球层6

下钢筋网7

塑料球层6

上钢筋网7。
[0022]实施例二
[0023]对于一些较小的基坑回填,可通过直接采用一层塑料球层6绑缚在一层上钢筋网7上,再配合打灰的方式进行回填。
[0024]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塑料球被埋在混凝土中,表面受到任一方向的压力,都可以向四周均匀地分散开来,使球体能够承受巨大的压力,因此利用球形抗压能力强的特点,可保证回填质量,同时利用自密实混凝土的流动性,会将塑料球之间的空隙填充满,完成基坑的回填。
[0025]以上对本技术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
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技术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坑回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回填结构自下向上依次为基层(1)、填充层及面层(4),所述的填充层包括海洋球层(2)和混凝土层(3),所述的混凝土层(3)填充在所述的海洋球层(2)的四周空隙中,所述的海洋球层(2)包括至少一层塑料球层(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坑回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海洋球层(2)还包括下钢筋网(5)和上钢筋网(7),单层设置的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飞林晓波李海鑫张国飞刘镓睿罗晶鑫李宇新董金易刘国江臧睿刘帅达艳珠胡振宇刘鹏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