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盾构渣土壁后浆液循环制备注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76192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4 10: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盾构渣土壁后浆液循环制备注浆系统,属于盾构设备领域,通过排渣管路将盾构渣土排入备浆罐内,所述备浆罐包括罐体、进液管、中心管、旋转盘、动力部;所述进液管连通排渣管路;所述中心管竖向固定在罐体内底面上,中心管顶端和底端由筛网制成;所述旋转盘为倒锥台形,底端内侧面与中心管外侧面转动密封连接,中心管在转动连接处的上侧带有筛网;旋转盘顶边外侧面与动力部的电机传动的齿轮啮合,动力部带动旋转盘转动,使没有进入中心管的块体甩出旋转盘;所述中心管中部带有增压泵,对进入到中心管内的浆液进行加压,使浆液从中心管底端进入罐体内。通过该系统能够将盾构排出的渣土直接制成所需泥浆,配合完成盾构注浆操作。构注浆操作。构注浆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盾构渣土壁后浆液循环制备注浆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盾构施工浆液制备和注浆设备,具体涉及破碎产生的渣土制可直接使用的泥浆的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注浆操作,通过浆液制备设备,混合水泥、粉煤灰、中砂、土和水制成注浆浆液,加注管片壁后。
[0003]现有技术中将泥浆纵向充入到泥浆罐内,利用下部的液流向上流动,使泥浆在纵向上有相对稳定的分区。这种设备不能用于现场处理渣土泥浆,泥浆排出后仍需要大面积堆放存储备用。因此,如果在渣土排出过程中完成合格浆液处理,配合注浆同步工作,减少渣土的大量存储堆放,降低施工难度和施工现场的管理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盾构渣土壁后浆液循环制备注浆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渣土大量堆放,施工和管理难度大的问题,实现了渣土直接制成浆液的效果。
[000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盾构渣土壁后浆液循环制备注浆系统,排渣管路和备浆罐,排渣管路将盾构渣土排入备浆罐内,所述备浆罐包括罐体、进液管、中心管、旋转盘、动力部;
[0006]所述罐体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盾构渣土壁后浆液循环制备注浆系统,包括排渣管路和备浆罐(100),排渣管路将盾构渣土排入备浆罐(100)内,其特征在于,所述备浆罐(100)包括罐体(110)、进液管(120)、中心管(130)、旋转盘(140)、动力部(150);所述罐体(110)用于承装泥浆;所述进液管(120)连通排渣管路;所述中心管(130)竖向固定在罐体(110)内底面上,中心管(130)顶端和底端由筛网制成;所述旋转盘(140)为倒锥台形,底端内侧面与中心管(130)外侧面转动密封连接,中心管(130)在转动连接处的上侧带有筛网;旋转盘(140)顶边外侧面与动力部(150)的电机传动的齿轮啮合,动力部(150)带动旋转盘(140)转动,使没有进入中心管(130)的块体甩出旋转盘;所述中心管(130)中部带有增压泵,对进入到中心管(130)内的浆液进行加压,使浆液从中心管(130)底端进入罐体(110)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盾构渣土壁后浆液循环制备注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隔网(170),隔网(170)位于罐体(110)的中下部,隔网(170)周边与罐体(110)内壁固定连接;中心管(130)穿过隔网(170);在隔网(170)与罐底之间放置浮球(200),浮球(200)为塑料空心球,密度比水小;浮球(200)漂浮在隔网(170)下侧面,并向下堆积;浮球(200)占隔网(170)下侧空间的体积比为1/4

3/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盾构渣土壁后浆液循环制备注浆系统,其特征在于,浮球(200)的直径为5

15厘米。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盾构渣土壁后浆液循环制备注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浮球(200)堆积量使得最下部的浮球底端高于中心管(130)底端筛网的上端。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盾构渣土壁后浆液循环制备注浆系统,其特征在于,备浆罐(100)还包括气泵(160),气泵(160)通过进气管(161)向罐体(110)底部泵气;进气管(161)上开有均匀分布的通孔,通孔直径不大于2mm。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盾构渣土壁后浆液循环制备注浆系统,其特征在于,隔网(170)上部的空间内放置拌料球(300),拌料球包括球体(310)和引气杆(320);所述球体(310)的直径不大于5cm;引气杆(320)的长度不大于3cm;羽杆(321)长度不大于5mm;每个引气杆(320)上的羽杆数量不少于10根,相邻羽杆在引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艳家杨国华王帅王炜刘招伟韩亚旭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