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竖直观光电梯穿越隔震层的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建筑工程
,涉及一种竖直观光电梯穿越隔震层的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新建建筑或既有建筑改造采用了隔震技术来提高结构抗震性能,取得了非常出色的抗震效果。隔震建筑因设置有刚度较柔的隔震层,在能够隔离地震作用的同时,也会在地震作用下产生较大的水平变形,特别是在强烈地震作用下,变形量往往达到400至600mm,从而给穿越隔震层的竖直观光电梯构造提出了较大的挑战。电梯井道作为竖直电梯的安装空间,要求结构必须连续贯通,当竖直电梯从隔震层以上向下穿越到隔震以下时,电梯井道必须与周边非隔震区的构件进行避让,以避免在地震作用或者由于气温变化带来的温度作用下,发生碰撞而产生破坏。目前常用穿越隔震层的电梯穿越隔震层方法为:竖直电梯井道由隔震层以上结构直接向下延伸,形成悬挂式结构电梯井,电梯井与周边非隔震区结构预留长度为L(L为隔震层在罕遇地震下变形值)的避让空间。在井道上开洞以形成安装电梯门的结构条件。还有一种常见方案是针对前方案的一种补充,即在前方案的电梯井道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竖直观光电梯穿越隔震层的装置,包括:电梯井道(1)、上层隔震层(2)、下层非隔震层(3),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层非隔震层(3)与电梯井道(1)底部对接处设有长方体槽形的底坑(4),所述电梯井道(1)的上侧设有对接点(5)刚性对接所述上层隔震层(2),所述电梯井道(1)的底部水平滑动对接所述底坑(4)的水平底面,所述电梯井道(1)的四周侧面与底坑(4)侧壁之间设有隔震缝(6),所述电梯井道(1)的出入口通过滑动盖板(7)滑动搭接下层非隔震层(3),所述电梯井道(1)由钢结构和玻璃幕墙构成,所述电梯井道(1)内设有上下升降的电梯轿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竖直观光电梯穿越隔震层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井道(1)底部水平滑动对接底坑(4)底面的滑动方式为:所述电梯井道(1)底部下端面设有上滑动板(8),所述底坑(4)底面上设有下滑动板(9),所述上滑动板(8)与所述下滑动板(9)可相对水平滑动,所述上滑动板(8)与下滑动板(9)均为聚四氟乙烯制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竖直观光电梯穿越隔震层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滑动板(8)与下滑动板(9)上设有多个竖直的通孔(1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竖直观光电梯穿越隔震层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井道(1)底部水平滑动对接底坑(4)底面的滑动方式为:所述电梯井道(1)底部下端面设有万向滚珠球轴承(11),所述万向滚珠球轴承(11)的滚球竖直向下,所述底坑(4)底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莉,李靖,扈鹏,王勉,张铭兴,严震霖,王桥,胡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