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计及DFIG出力范围交替求解的风电系统无功优化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力系统
,尤其涉及一种计及DFIG有功/无功出力范围交替求解的无功优化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化石能源紧缺和环境污染、温室效应压力,我国风电容量快速增加。2020年,全国风电装机容量28153万kW,占总装机容量12.79%,风电发电量占可再生能源总发电量的30.09%,是电网中不可忽视的一种发电形式。因双馈感应机组(double
‑
fed induction generator,DFIG)造价低得到广泛使用。
[0003]风力发电带来的波动性、随机性会影响电网稳定性并降低电能质量,其中风电场无功电压问题是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且随着风电容量的不断增加,为保证电网源荷平衡,且风电污染低,只能选择部分火电机组被迫降额运行甚至停运的办法。从电网安全运行角度考虑,需要风电机组参与有功调度和频率调整。风电机组不仅能够维持电网的无功平衡,且风电场能够实现电压的控制,电网发生扰动时,风电场需尽快向电网注入无功功率,减小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计及DFIG出力范围交替求解的风电系统无功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建立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模式下双馈感应电机DFIG的内部潮流模型,并根据双馈感应电机DFIG的无功设定值Q
DFIG,set
,计算有功出力上限;基于双馈感应电机DFIG的内部约束,利用有功出力上限计算MPPT模式下DFIG的无功出力上限Q
DFIG,max
和无功出力下限Q
DFIG,min
,从而得到DFIG的无功出力Q
DFIG
范围;S2、建立双馈感应电机DFIG的有功出力下限模型,并计算有功出力下限,从而根据有功出力上、下限,得到DFIG的有功出力范围;S3、将双馈感应电机DFIG的内部潮流模型和有功出力下限模型并入电网后,得到风电系统的DFIG并网潮流模型和有功出力下限模型,并计算并网后的有功出力上限P
DFIG,max
和并网后的有功出力下限P
DFIG,min
,得到并网后DFIG的有功出力范围;S4、利用并网后DFIG的有功出力范围,计算并网后DFIG的无功出力范围,从而迭代计算得到并网后的DFIG出力范围;S4.1、设置迭代精度为ε,定义当前迭代次数为k,并初始化k=1;定义第k
‑
1次迭代的DFIG无功出力上限记为并初始化定义第k
‑
1次迭代的DFIG有功出力上限记为并初始化S4.2、根据第k
‑
1次迭代的DFIG有功出力上限计算风电系统中第k次迭代的DFIG无功出力上限将第k次迭代的DFIG无功出力上限替代DFIG并网潮流模型和有功出力下限模型中的无功设定值Q
DFIG,set
后,计算第k+1次迭代的风电系统的DFIG无功出力上限和无功出力上限从而得到第k+1次迭代的风电系统的DFIG有功出力范围;S4.3、利用第k+1次迭代的DFIG有功出力上限计算第k+1次迭代的风电系统的DFIG无功出力上限和无功出力上限从而得到第k+1次迭代后风电系统的DFIG的无功出力范围;S4.4、按照步骤S4.2的过程计算第k+2次迭代的风电系统的DFIG有功出力上限S4.5、利用式(1)计算风电系统的DFIG有功出力上限差值S4.5、利用式(1)计算风电系统的DFIG有功出力上限差值S4.6、若则将k+1赋值给k后,返回步骤S4.2顺序执行,否则,表示得到第k+1次迭代的风电系统内DFIG的有功出力范围和无功出力范围,将DFIG的无功出力范围记为第一无功出力范围;S4.7、定义第k
‑
1次迭代的DFIG有功出力下限记为并初始化按照S4.2
‑
S4.6的过程得到第k+1次迭代的风电系统内DFIG的无功出力范围,记为第二无功出力范围;S4.8、将第一无功出力范围和第二无功出力范围取并集后作为风电系统中DFIG的无功
出力范围;S5、建立DFIG出力范围交替求解的风电系统的无功优化模型,包括:风电系统的运行约束条件,以及考虑风电系统有功网损的目标函数;所述目标函数是以电网的有功网损最小的函数,所述运行约束条件包括:节点功率平衡的约束方程、DFIG有功和无功出力范围的约束方程、节点电压幅值和相角的约束方程、变压器变比的约束方程和并联电容器容量的约束方程;S6、利用粒子群
‑
灰狼算法PSO
‑
GWO对所述风电系统的无功优化模型进行求解,输出最优节点电压及有功网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及DFIG出力范围交替求解的风电系统无功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包括:S1.1、利用式(2)构建MPPT模式下DFIG内部潮流模型:式(2)中:ΔQ
s
为定子无功平衡方程,ΔP
m
和ΔQ
m
为励磁回路有功和无功平衡方程,ΔP
g
和ΔQ
g
为变流器有功和无功平衡方程,ΔT为平衡转矩方程,Q
DFIG,set
为DFIG的无功设定值,Q
sm
为定子流向励磁的无功功率,Q
sg
为定子流向变流器的无功功率,P
ms
和Q
ms
为励磁流向定子的有功和无功功率,P
mr
和Q
mr
为励磁流向转子的有功和无功功率,Q
mm
为励磁回路内的无功功率,P
rm
为为转子流向励磁的有功功率,P
gs
和Q
gs
为变流器流向定子的有功和无功功率,Q
g,set
为网侧变流器的无功设定值,P
wt
为风力机捕获功率,P
em
为DFIG的电磁功率,s为转差率;S1.2、根据双馈感应电机DFIG的无功设定值Q
DFIG,set
,计算DFIG的有功出力上限P
DFIG,max
;S1.3、利用式(3)构建定子电流约束:式(3)中:U
s
为定子电压,I
s
为定子电流,I
s,max
为最大定子电流,r
s
为定子侧无功出力范围半径;S1.4、利用式(4)构建转子电流约束:式(4)中:X
s
、X
m
分别为定子侧电抗和励磁电抗,I
r
为转子电流,I
r,max
为最大转子电流,r<...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生虎,常雅玲,李璐璐,陈东,汪壮,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