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储能电池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5896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4 10: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电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储能电池模组。该储能电池模组包括电芯组件和电芯支架,所述电芯组件包括多个圆柱电芯,所述圆柱电芯为磷酸铁锂电芯;电芯支架包括顶部支架和底部支架,所述顶部支架设置于所述电芯组件的顶部,所述底部支架用于承托所述电芯组件,所述顶部支架与所述底部支架连接以夹持所述电芯组件。采用圆柱型的磷酸铁锂电芯组成模组,因圆柱电芯的生产技术难度低,且工艺成熟,使得模组成本低。且因圆柱电芯的形状特性,多个圆柱电芯在排列过程中势必存在间隙,使得圆柱电芯形成模组后的散热效果好,能够降低电芯热失控的风险。热失控的风险。热失控的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储能电池模组


[0001]本技术涉及电池
,尤其涉及一种储能电池模组。

技术介绍

[0002]“碳中和”的背景下,全球储能加速发展,市场对储能电池需求增加。目前,市场上多数户用储能产品采用方形磷酸铁锂电池组成模组。但方形的磷酸铁锂电池成组成本高,且方形的电芯排布紧密,散热性能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储能电池模组,以解决成组成本高、散热性能差的问题。
[0004]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储能电池模组,包括:
[0006]电芯组件,所述电芯组件包括多个圆柱电芯,所述圆柱电芯为磷酸铁锂电芯;
[0007]电芯支架,包括顶部支架和底部支架,所述顶部支架设置于所述电芯组件的顶部,所述底部支架用于承托所述电芯组件,所述顶部支架与所述底部支架连接以夹持所述电芯组件。
[0008]作为上述储能电池模组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圆柱电芯包括外壳以及绝缘膜,所述外壳为铝壳,所述绝缘膜包覆于所述外壳外侧。
[0009]作为上述储能电池模组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圆柱电芯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外壳上的防爆阀。
[0010]作为上述储能电池模组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顶部支架和所述底部支架二者中的一个上设置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位于相邻的所述圆柱电芯之间,另一个上设置有支架紧固件,所述支架紧固件与所述固定柱连接。
[0011]作为上述储能电池模组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电芯组件包括多个电芯排,每个所述电芯排包括沿直线排列的多个所述圆柱电芯,所述圆柱电芯的一端设置有正极,另一端设置有负极;
[0012]同一所述电芯排中,所述圆柱电芯的同一端的电极极性相同;相邻的两排所述电芯排中,所述圆柱电芯的同一端的电极极性相反。
[0013]作为上述储能电池模组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储能电池模组还包括导电排组件,所述导电排组件用于将同一所述电芯排中的多个所述圆柱电芯并联,并将相邻两个所述电芯排中的多个所述圆柱电芯串联。
[0014]作为上述储能电池模组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储能电池模组还包括电压采集组件,所述电压采集组件包括电压采集线,所述电压采集线的一端与所述导电排组件连接,另一端为电压采集输出端。
[0015]作为上述储能电池模组的一种可选方案,多个所述电芯排中,位于两端的两个所
述电芯排分别为正极输出排和负极输出排;
[0016]所述导电排组件包括:
[0017]负极输出复合排,所述负极输出复合排与所述负极输出排连接,以将所述负极输出排中的多个所述圆柱电芯并联;
[0018]正极输出复合排,所述正极输出复合排与所述正极输出排连接,以将所述正极输出排中的多个所述圆柱电芯并联;
[0019]串联汇流排,相邻的两个所述电芯排通过所述串联汇流排串联。
[0020]作为上述储能电池模组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负极输出复合排、所述正极输出复合排和所述串联汇流排上均设置有连接部,每个所述连接部均连接有所述电压采集线。
[0021]作为上述储能电池模组的一种可选方案,至少部分所述电压采集线的端部缠绕有导电紧固件,所述导电紧固件与所述连接部固定,以电连接所述连接部和所述电压采集线。
[0022]作为上述储能电池模组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顶部支架和所述底部支架上设置有定位槽和走线槽,所述定位槽与所述走线槽连通,至少部分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定位槽内,至少部分所述电压采集线位于所述走线槽内。
[0023]作为上述储能电池模组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储能电池模组还包括温度采集组件,所述温度采集组件包括温度传感器以及温度采集线,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圆柱电芯的外壁上,所述温度采集线与所述温度传感器连接。
[002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5]本技术提供的储能电池模组中,采用圆柱型的磷酸铁锂电芯组成模组,因圆柱电芯的生产技术难度低,且工艺成熟,使得模组成本低。且因圆柱电芯的形状特性,多个圆柱电芯在排列过程中势必存在间隙,使得圆柱电芯形成模组后的散热效果好,能够降低电芯热失控的风险。
附图说明
[0026]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储能电池模组在未装配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储能电池模组未装配导电排组件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串联汇流排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4是本技术提供的储能电池模组的侧视图一;
[0030]图5是本技术提供的储能电池模组的侧视图二。
[0031]图中:
[0032]10、圆柱电芯;11、正极;12、负极;13、防爆阀;21、顶部支架;211、顶部避让通孔;212、定位柱;22、底部支架;221、底部避让通孔;222、固定柱;223、走线槽;224、定位槽;23、支架紧固件;31、负极输出复合排;32、正极输出复合排;33、串联汇流排;331、导电部;332、定位孔;301、连接部;23、支架紧固件;41、电压采集线;42、温度采集线;43、线束;44、导电紧固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非对本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
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003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5]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36]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0037]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储能电池模组,包括电芯组件和电芯支架。电芯组件包括多个圆柱电芯10,圆柱电芯10为磷酸铁锂电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储能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芯组件,所述电芯组件包括多个圆柱电芯(10),所述圆柱电芯(10)为磷酸铁锂电芯;电芯支架,包括顶部支架(21)和底部支架(22),所述顶部支架(21)设置于所述电芯组件的顶部,所述底部支架(22)用于承托所述电芯组件,所述顶部支架(21)与所述底部支架(22)连接以夹持所述电芯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电芯(10)包括外壳以及绝缘膜,所述外壳为铝壳,所述绝缘膜包覆于所述外壳外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能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电芯(10)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外壳上的防爆阀(13)。4.根据权利要求1

3中任一项所述的储能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支架(21)和所述底部支架(22)二者中的一个上设置有固定柱(222),所述固定柱(222)位于相邻的所述圆柱电芯(10)之间,另一个上设置有支架紧固件(23),所述支架紧固件(23)与所述固定柱(222)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

3中任一项所述的储能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组件包括多个电芯排,每个所述电芯排包括沿直线排列的多个所述圆柱电芯(10),所述圆柱电芯(10)的一端设置有正极(11),另一端设置有负极(12);同一所述电芯排中,所述圆柱电芯(10)的同一端的电极极性相同;相邻的两排所述电芯排中,所述圆柱电芯(10)的同一端的电极极性相反。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储能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电池模组还包括导电排组件,所述导电排组件用于将同一所述电芯排中的多个所述圆柱电芯(10)并联,并将相邻两个所述电芯排中的多个所述圆柱电芯(10)串联。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储能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电池模组还包括电压采集组件,所述电压采集组件包括电压采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欣廖勇张强吴铭立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亿纬动力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