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模块化建筑的预制承重墙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58616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4 10: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预制承重墙体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用于模块化建筑的预制承重墙体,包括钢框架、加固机构和墙体机构,所述钢框架的左壁固定连接有第一承重柱,所述钢框架的右壁固定连接有第二承重柱,所述加固机构设置在钢框架的内部,所述墙体机构设置在钢框架的内部,所述加固机构包括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和第三支撑架。该一种用于模块化建筑的预制承重墙体,通过在钢框架的内部设置加固机构,其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和第三支撑架,其三个支撑架的形状都为V形,可对钢框架内部起到支撑加固的作用,采用少量的填充支撑架加固结构,可有效降低承重墙体的总体重量,使承重墙在运输和安装的过程中更加的方便,提高了承重墙的实用性。用性。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模块化建筑的预制承重墙体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预制承重墙体
,具体为一种用于模块化建筑的预制承重墙体。

技术介绍

[0002]模块化建筑是一种组装化技术,它用事先预制好的模块构件,比如墙体,组装成各种房屋,施工简便、组装灵活。模块构件在工厂中预制,便于组织工业化生产、提高工效、减少材料消耗、受季节影响小。模块化建筑具有施工速度快、抗震性能好、使用面积大、建筑自重轻、施工简便、组装灵活、用工用料省、模块构件可以设计等特点,因此在城市建设中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承重墙指支撑着上部楼层重量的墙体,承重墙破坏会严重影响整个建筑结构的承重安全。承重墙构成整个房屋的结构骨架,对于整个房屋,是决定安全的重要部分。近年随着国家推广模块化建筑,很多建筑工程采用了模块化施工技术,但大部分也是采用预制钢筋混凝土承重墙。
[0003]如公开号为CN111576662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模块化建筑的预制承重墙体,具体涉及建筑装置领域,包括钢框架,所述钢框架的两端设有承重柱,所述钢框架内填充有岩棉保温材料或轻质混凝土;且岩棉保温材料或轻质混凝土两侧设有第一建筑板材和第二建筑板材,第二建筑板材内侧设有防火功能板。本专利技术具有工期短、施工简单、劳动力消耗小的特点而且还具有较好的隔音、保温、防火性能。
[0004]目前现有的预制承重墙体其重量较大,导致在运输和安装的过程中,较为麻烦,人工劳动量大,因此提出一种用于模块化建筑的预制承重墙体,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一)解决的技术问
[0006]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模块化建筑的预制承重墙体。
[0007](二)技术方案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模块化建筑的预制承重墙体,包括钢框架、加固机构和墙体机构,所述钢框架的左壁固定连接有第一承重柱,所述钢框架的右壁固定连接有第二承重柱,所述加固机构设置在钢框架的内部,所述墙体机构设置在钢框架的内部。
[0009]所述加固机构包括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和第三支撑架,所述第一支撑架的正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柱,所述第二支撑架固定连接在第一连接柱的前端,所述第一支撑架的背面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柱,所述第三支撑架固定连接在第二连接柱的后端。
[0010]所述墙体机构包括蜂窝板层和岩棉保温层,所述岩棉保温层粘接在蜂窝板层的正面,所述岩棉保温层的正面粘接有阻燃板层,所述阻燃板层的正面粘接有防水层,所述防水层的正面固定连接有轻质混凝土层,所述轻质混凝土层的正面固定连接有建筑板材。
[0011]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架固定连接在钢框架的内部,所述第二支撑架固定连接在
钢框架的内部,所述第三支撑架固定连接在钢框架的内部,通过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和第三支撑架的设置可对钢框架起到加固的作用。
[0012]优选的,所述第二支撑架的背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背面固定连接在第三支撑架的正面,所述连接板的数量为两个,其两个所述连接板都固定连接在第二支撑架的背面,通过连接板的设置可方便第二支撑架与第三支撑架进行连接,加固了第二支撑架与第三支撑架之间的稳定性。
[0013]优选的,所述蜂窝板层固定连接在钢框架的内部,所述岩棉保温层固定连接在钢框架的内部,所述阻燃板层固定连接在钢框架的内部,通过岩棉保温层的设置可提高墙体的保温性。
[0014]优选的,所述防水层固定连接在钢框架的内部,所述轻质混凝土层固定连接在钢框架的内部,所述建筑板材固定连接在钢框架的正面,所述建筑板材为石膏板材料,通过防水层的设置提高墙体的防水作用。
[0015]优选的,所述钢框架的侧壁上设置有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固定连接在钢框架的左壁上,所述第二连接板固定连接在钢框架的右壁上,通过连接机构的设置可提高第一承重柱与第二承重柱与钢框架之间的稳定性。
[0016]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左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固定连接在第一承重柱的内部,通过第一连接板和第一固定板的设置可提高第一承重柱与钢框架的牢固性。
[0017]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右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固定连接在第二承重柱的内部,通过第二连接板和第二固定板的设置可提高第二承重柱与钢框架的牢固性。
[0018](三)有益效果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模块化建筑的预制承重墙体,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20]1、该一种用于模块化建筑的预制承重墙体,通过在钢框架的内部设置加固机构,其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和第三支撑架,其三个支撑架的形状都为V形,可对钢框架内部起到支撑加固的作用,采用少量的填充支撑架加固结构,可有效降低承重墙体的总体重量,使承重墙在运输和安装的过程中更加的方便,提高了承重墙的实用性。
[0021]2、该一种用于模块化建筑的预制承重墙体,通过在钢框架的内部设置蜂窝板和岩棉保温层可起到隔音作用的同时,也能起到良好的保温作用,提高阻燃板层和防水层的设置可提高墙体的阻燃性和防水性,延长了墙体的使用寿命,进一步提高了墙体的实用性。
[0022]3、该一种用于模块化建筑的预制承重墙体,通过在钢框架的侧壁上设置连接机构,其连接机构可方便第一承重柱与第二承重柱设置在钢框架的两侧,通过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设置在承重柱的内部,可提高了承重柱在钢框架两侧的稳定性,避免承重柱出现脱离钢框架侧壁的现象,进一步提高了墙体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23]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专利技术的实
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24]图1为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本专利技术钢框架结构示意图;
[0026]图3为本专利技术钢框架侧面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7]图4为图3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28]图5为本专利技术结钢框架内部构示意图;
[0029]图6为本专利技术加固机构结构示意图;
[0030]图7为本专利技术连接机构结构示意图。
[0031]图中:1、钢框架;2、加固机构;201、第一支撑架;202、第一连接柱;203、第二支撑架;204、第二连接柱;205、第三支撑架;206、连接板;3、墙体机构;301、蜂窝板层;302、岩棉保温层;303、阻燃板层;304、防水层;305、轻质混凝土层;306、建筑板材;4、连接机构;401、第一连接板;402、第一固定板;403、第二连接板;404、第二固定板;5、第一承重柱;6、第二承重柱。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33]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模块化建筑的预制承重墙体,包括钢框架(1)、加固机构(2)和墙体机构(3),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框架(1)的左壁固定连接有第一承重柱(5),所述钢框架(1)的右壁固定连接有第二承重柱(6),所述加固机构(2)设置在钢框架(1)的内部,所述墙体机构(3)设置在钢框架(1)的内部;所述加固机构(2)包括第一支撑架(201)、第二支撑架(203)和第三支撑架(205),所述第一支撑架(201)的正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柱(202),所述第二支撑架(203)固定连接在第一连接柱(202)的前端,所述第一支撑架(201)的背面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柱(204),所述第三支撑架(205)固定连接在第二连接柱(204)的后端;所述墙体机构(3)包括蜂窝板层(301)和岩棉保温层(302),所述岩棉保温层(302)粘接在蜂窝板层(301)的正面,所述岩棉保温层(302)的正面粘接有阻燃板层(303),所述阻燃板层(303)的正面粘接有防水层(304),所述防水层(304)的正面固定连接有轻质混凝土层(305),所述轻质混凝土层(305)的正面固定连接有建筑板材(30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模块化建筑的预制承重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架(201)固定连接在钢框架(1)的内部,所述第二支撑架(203)固定连接在钢框架(1)的内部,所述第三支撑架(205)固定连接在钢框架(1)的内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模块化建筑的预制承重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架(203)的背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板(206),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海燕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中海集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