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移动建筑物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758177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4 10: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移动建筑物的装置,涉及建筑物移位领域,包括钢球、第一轨道、第二轨道、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第一轨道设置在第二轨道的上方,且第一轨道、第二轨道横截面均为圆弧形,并相向布置,钢球可滚动地设置在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之间;第一连接件固定连接在第一轨道的上方,第二连接件固定连接在第二轨道的下方,通过第一、第二连接件能够分别实现钢球与建筑物及地面的间接接触。在钢球运动时,钢球只能沿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定向滚动,进而带动建筑物定向运动,改善了现有的几种常用建筑物移动方式均存在一定局限性的问题。用建筑物移动方式均存在一定局限性的问题。用建筑物移动方式均存在一定局限性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移动建筑物的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物移位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移动建筑物的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我国正处于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阶段,城市更新规模也不断扩大。旧城改造、道路扩建等均可能要拆除一些老旧建筑物。拆除的建筑中有一部分仍具有使用价值,尤其是一些历史建筑还具有文化价值或人文价值。如果将老旧建筑物全部拆除,一方面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大量不可再生的建筑垃圾,另一方面,这与国家加强历史建筑保护的政策相悖。因此,如何有效处理老旧建筑物与城市建设规划之间的矛盾,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0003]对于有价值的老旧建筑物,目前主要是采用整体移位技术将建筑物整体移动至合理位置进行保护。已有工程实践表明,建筑物整体移位技术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当前常用的建筑物移动方式主要有滚动式、滑动式和轮动式。滚动式一般采用圆柱形钢滚轴作为移动装置,这种移动方式所需的移位动力小,但移位方向易走偏且纠偏困难;滑动式是指移动装置的滑移面是滑动摩擦,这种移动方式的移位方向易控制,但一般需要较大的移位动力;轮动式适用于长距离建筑物移位,但是通常仅用于小重量的建筑物移位。综上可见,现有的几种常用建筑物移动方式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移动建筑物的装置,旨在改善上述技术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方案:
[0006]一种用于移动建筑物的装置,包括钢球、第一轨道、第二轨道、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轨道设置在所述第二轨道的上方,且第一轨道、第二轨道横截面均为圆弧形,并相向布置,所述钢球可滚动地设置在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之间;所述第一连接件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轨道的上方,所述第二连接件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轨道的下方。
[0007]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圆弧形的圆心角为120度到140度之间。
[0008]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钢球为钢制实心球,且其屈服强度不低于345MPa。
[0009]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轨道、第二轨道均由钢管切割而成或由钢板弯曲制成,其屈服强度不低于345Mpa。
[0010]作为进一步改进,包括加劲板,所述加劲板分别对称固连在第一轨道和第一连接件之间,及第二轨道和第二连接件之间。
[0011]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加劲板由钢板切割而成,其屈服强度不低于235MPa。
[0012]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加劲板的平面形状近似梯形,其中一边为圆弧,用于与轨道装配。
[0013]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分别为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的屈服强度不低于235MPa,且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
上均开设有螺栓孔。
[0014]作为进一步改进,包括托换梁和轨道梁,所述第一连接板固定连接在所述托换梁的底部,所述第二连接板固定连接在所述轨道梁的顶部,所述托换梁的顶部和轨道梁的底部分别用于与建筑物的底部和地面接触。
[0015]作为进一步改进,还包括反力支座和千斤顶,所述反力支座设置在所述轨道梁上,所述千斤顶一端固定于反力支座上,另一端与托换梁相连。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可以取得以下技术效果:
[0017]本申请的用于移动建筑物的装置,其中的钢球只能沿第一轨道、第二轨道定向滚动,因此该用于移动建筑物的装置可实现建筑物的准确移位,不会出现移位方向偏离的情况;同时钢球在第一轨道、第二轨道之间滚动时所受的滚动摩阻小,因此该用于移动建筑物的装置所需的移位动力小,可降低对施力设备的动力要求。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19]图1是本专利技术用于移动建筑物的装置中的移动组件的正立面图;
[0020]图2是本专利技术用于移动建筑物的装置中的移动组件的左侧立面图;
[0021]图3是本专利技术用于移动建筑物的装置中的移动组件的A

A剖面图;
[0022]图4是本专利技术用于移动建筑物的装置中的移动组件的示意图;
[0023]图5是本专利技术用于移动建筑物的装置的实施方式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实施例
[0026]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移动建筑物的装置,包括钢球1、第一轨道2、第二轨道3、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第一轨道2设置在第二轨道3的上方,且第一轨道2、第二轨道3横截面均为圆弧形,并相向布置,钢球1可定向滚动地设置在第一轨道2和第二轨道3之间,用于承受第一轨道2施加的竖向载荷并传递给第二轨道3;同时,钢球1在第一轨道2和第二轨道3之间的凹槽内定向滚动能够实现建筑物10的准确移位。
[0027]进一步地,第一轨道2、第二轨道3横截面圆弧形的圆心角为120~140
°
,且沿径向
厚度为10~20mm。钢球1为钢制实心球,其屈服强度不低于345MPa,为其提供足够的强度,钢球1直径小于第一轨道2、第二轨道3内径10~20mm。第一轨道2、第二轨道3均由钢管切割而成或由钢板弯曲制成,其屈服强度不低于345Mpa,且第一轨道2、第二轨道3也可以为其它材料制成,本专利技术不做具体限制。
[0028]进一步地,包括加劲板4,第一连接件焊接在第一轨道2的上方,第二连接件焊接在第二轨道3的下方,加劲板4分别对称焊接在第一轨道2和第一连接件之间,及第二轨道3和第二连接件之间,其作用是加强第一轨道2和第一连接件、第二轨道3和第二连接件的连接。且加劲板4由钢板切割而成,其屈服强度不低于235MPa,厚度为10~16mm。同时加劲板4的平面形状近似梯形,其中一边为圆弧,用于与轨道装配。
[0029]优选地,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分别为第一连接板5和第二连接板6,第一连接板5和第二连接板6均由钢材制成,且屈服强度不低于235MPa,厚度为16~20mm,且第一连接板5和第二连接板6上均开设有螺栓孔,用于与螺栓连接。本申请装置中的钢球1、第一轨道2、第二轨道3、第一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移动建筑物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钢球、第一轨道、第二轨道、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轨道设置在所述第二轨道的上方,且第一轨道、第二轨道横截面均为圆弧形,并相向布置,所述钢球可滚动地设置在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之间;所述第一连接件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轨道的上方,所述第二连接件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轨道的下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移动建筑物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弧形的圆心角为120度到140度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移动建筑物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球为钢制实心球,且其屈服强度不低于345MPa。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移动建筑物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轨道、第二轨道均由钢管切割而成或由钢板弯曲制成,其屈服强度不低于345Mpa。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移动建筑物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加劲板,所述加劲板分别对称固连在第一轨道和第一连接件之间,及第二轨道和第二连接件之间。6.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颜建煌韩雪魏琳梅真李海锋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工学院中建四局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