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自动小型公交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5562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4 10: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全自动小型公交车,涉及交通设备领域。包括:框架体和位于框架体内的车体,框架体的内侧设置有板体,车体的设置有与板体配合使用的滑轮,车体的底部设置有驱动轮,车体和框架体均设置有导线,框架体的上部埋设有电缆,框架体的内部设置有信号接收器,车体设置有电磁线圈,电磁线圈包括电磁铁与线圈,框架体的内侧设置有与电磁线圈配合使用的导磁铁;其具有出行方便、环保节能等优点。环保节能等优点。环保节能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自动小型公交车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交通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全自动小型公交车。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随着我们汽车持有量的增加,道路交通拥堵现象逐渐严重,交通事故也不断发生,为了更好的解决该问题,实现车辆的自动驾驶越发重要。尤其是自动驾驶公交车更是解决交通问题的重要手段,但公交车体型较大,存在较多视角盲区,相比于普通汽车更难控制,所以在实现公交车的自动驾驶方面存在较大的挑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
技术介绍
中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出行方便、不会拥堵、环保节能的全自动小型公交车。
[0004]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000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全自动小型公交车,包括框架体和位于框架体内的车体,框架体的内侧设置有板体,车体的设置有与板体配合使用的滑轮,车体的底部设置有驱动轮,车体和框架体均设置有导线,框架体的上部埋设有电缆;
[0006]框架体的内部设置有信号接收器;
[0007]车体设置有电磁线圈,电磁线圈包括电磁铁与线圈,框架体设置有与电磁线圈配合使用的导磁铁;电磁线圈为两组,每组为四个电磁线圈,每组电磁线圈分别设置于车体的上部两侧和下部两侧;导磁铁分别对应设置于框架体的上部两侧和下部两侧。
[0008]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板体设置于框架体的左右两侧,四个滑轮为一组,车体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一组滑轮。
[0009]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板体还设置于框架体的上部两侧,车体的顶部两侧分别设置有一组滑轮;框架体的底部两侧同样设置有板体,车体的底部两侧分别设置有一组滑轮;驱动轮为四个。
[001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框架体设置有负极接触条。
[0011]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车体的顶部设置有正极电源输入条。
[0012]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框架体设置有太阳能电池板。
[0013]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0014]本专利技术中的车体可乘坐1人至4人,驱动轮采用低压直流电驱动。车体在固定的框架体内行驶,行驶时不需要有轨道,只需有坚固的接触面。为了避免车体在框架体中行驶时触碰到框架体,因此在车体上增设滑轮、框架体上增设板体,使得滑轮在板体上滑动。框架体可以是架高于地面的结构。当车体需要在岔口转弯行驶时,利用车体的电磁线圈和框架体导磁铁配合完成,当车体要向左转弯行驶时,则给车体左边的电磁线圈通电,使车体左边的电磁线圈吸上框架体左边的导磁铁,向右转弯行驶时同理。当电磁铁吸上导磁铁时,为了避免车体触碰框架体,因此在框架体内设置板体,使车体上的滑轮与框架体上的板体接触,
同时板体也将电磁铁和导磁铁隔开。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框架体岔口的侧面示意图;
[0017]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框架体的侧面示意图;
[0018]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框架体的顶部示意图;
[0019]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板体的底部示意图;
[0020]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岔口的底部示意图;
[0021]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车体的示意图;
[0022]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框架体的示意图;
[0023]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车站点的示意图。
[0024]图标:1

框架体,2

车体,3

板体,5

滑轮,6

驱动轮,7

信号接收器,8

电磁线圈,9

导磁铁,10

负极接触条,11

正极电源输入条,12

电缆,13太阳能电池板,14

公交车站点,15

备用公交车停靠车位。
具体实施方式
[0025]实施例
[0026]请参照图1

图8,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
[0027]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全自动小型公交车,包括框架体1和位于框架体1内的车体2,框架体1的内侧设置有板体3,车体2的设置有与板体3配合使用的滑轮5,车体2的底部设置有驱动轮6,车体2和框架体1均设置有导线,框架体1的上部埋设有电缆12;上述框架体1设置有负极接触条10和太阳能板;车体2的顶部设置有正极电源输入条11。
[0028]框架体1的内部设置有信号接收器7;
[0029]车体2设置有电磁线圈8,电磁线圈8包括电磁铁与线圈,框架体1设置有与电磁线圈8配合使用的导磁铁9;电磁线圈8为两组,每组为四个电磁线圈8,每组电磁线圈8分别设置于车体2的上部两侧和下部两侧;导磁铁9分别对应设置于框架体1的上部两侧和下部两侧。
[0030]在本实施例中,框架体1可以是架高于地面的结构,下方可以是商业设施或地面,地面仍然可以有车辆行驶。车体2可乘坐1人至4人,驱动轮6采用低压直流电驱动。电源使用外部电源和内部电源双电源,外面电源向内部电源充电,外部供电在车体2顶部的正极电源输入条11滑动供电。车体2在固定的框架体1内行驶,行驶时不需要有轨道,只需有坚固的接触面。需要说明的是,板体3可以替代为一切与驱动轮6和滑轮5接触的坚固接触面。为了避免车体2在框架体1中行驶时触碰到框架体1,因此在车体2上增设滑轮5、框架体1上增设板体3,使得滑轮5在板体3上滑动。当车体2需要在岔口转弯行驶时,利用电磁线圈8和导磁铁9完成,当车体2要向左转弯行驶时,则给车体2左边的电磁线圈8通电,使车体2左边的电磁线
圈8吸上框架体1左边的导磁铁9,向右转弯行驶时同理。当电磁铁吸上导磁铁9时,为了避免车体2触碰框架体1,因此在框架体1内设置板体3,使车体2上的滑轮5与框架体1上的板体3接触,同时板体3也将电磁铁和导磁铁9隔开。
[0031]在实施例中,上述板体3可以设置于框架体1的左右两侧,滑轮5为两组,每组为四个滑轮5,两组滑轮5分别设置于车体2的左右两侧;在其他实施例中,滑轮5的数量不作限制。
[0032]在前述基础上,可在框架体1的上部两侧继续增设板体3,在车体2的顶部继续增设两组滑轮5,每组滑轮5分别与两侧板体3对应;框架体1的底部两侧同样设置有板体3,驱动轮6为四个,驱动轮6在框架体1底部的板体3上行驶;其他实施例中,驱动轮6的数量不作限制。
[0033]在实施例中,上述框架体1设置有负极接触条10,当车体2的驱动轮6无法导电时,利用负极接触条10接触车体2电源的负极。
[0034]车体2进入站点停靠,每个站点都可以停多辆车体2,使用数字和字母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自动小型公交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体和位于框架体内的车体,所述框架体的内侧设置有板体,所述车体的设置有与板体配合使用的滑轮,所述车体的底部设置有驱动轮,所述车体和所述框架体均设置有导线,所述框架体的上部埋设有电缆;所述框架体的内部设置有信号接收器;所述车体设置有电磁线圈,所述电磁线圈包括电磁铁与线圈,所述框架体设置有与所述电磁线圈配合使用的导磁铁;所述电磁线圈为两组,每组为四个所述电磁线圈,每组所述电磁线圈分别设置于所述车体的上部两侧和下部两侧;所述导磁铁分别对应设置于所述框架体的上部两侧和下部两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小型公交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设置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伟良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正好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