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构件设计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754722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4 10: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构件设计方法,属于装配式建筑构件设计技术领域,该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基于实体建筑建立BIM模型,并根据BIM模型建立碰撞冲突模型;步骤2:根据工程需求确定实体建筑中的待安装构件的区域,并在碰撞冲突模型上设定数字模型中构件待安装区域;步骤3:设定待生成构件的参数及轮廓;步骤4:根据所述碰撞冲突模型、待安装区域和所述待生成构件的参数,生成软件在待安装区域的对应位置自动生成构件模型;步骤5:对所述构件模型进行后续迭代;其通过利用自动生成软件在步骤1~3的基础上自动生成所需的构件模型,降低了构件设计的时间成本,提高了设计效率。了设计效率。了设计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构件设计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装配式建筑构件设计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构件设计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装配式建筑是一种新的建筑方式,即通过预先生产的固定形状的注入墙板、楼板、楼梯和梁等建筑预制构件再运输到现场拼装成建筑,相比于传统的现场浇筑出建筑所需构件的方式,装配式建筑的建筑构件质量更稳定,现场管理难度较低,施工污染较小,但因为预制构件的生产过程往往不在施工现场,无法确认构件和工程要求是否匹配,一旦出现匹配失败的情况需要现场装配时才能发现,会导致预制件整个报废,浪费生产成本和施工时间,故需要一种高校的建筑工程信息系统来保证在施工周期内正确联通各方单位的信息系统,如BIM。
[0003]BIM,即(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技术,是一种应用于工程设计、建造、管理的数据化工具,可以将建筑的设计、施工、运行直至建筑全寿命周期的终结的各种信息始终整合于一个三维模型信息数据库中,在此周期中,诸如设计团队、施工单位、设施运营等各方单位均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构件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基于实体建筑建立BIM模型,并根据BIM模型建立碰撞冲突模型;步骤2:根据工程需求确定实体建筑中的待安装构件的区域,并在碰撞冲突模型上设定数字模型中构件待安装区域;步骤3:设定待生成构件的参数及轮廓;步骤4:根据所述碰撞冲突模型、待安装区域和所述待生成构件的参数,生成软件在待安装区域的对应位置自动生成构件模型;步骤5:对所述构件模型进行后续迭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构件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基于BIM建立碰撞冲突模型具体包括以下步骤:判定是否存在与实体建筑匹配的BIM建筑结构数字模型;如果不存在,手动建立所述BIM建筑结构数字模型并导入生成软件中;如果存在,将所述BIM建筑结构数字模型或导入至生成软件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构件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还包括以下步骤:通过BIM模型自带的参数自动划定或通过手动划定所述BIM结构数字模型的实体碰撞区域,在生成软件中建立待安装构件建筑的BIM碰撞冲突模型。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构件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根据工程需要和计算结果判定需要额外安装用于加固或装饰的构件的位置参数;根据所述位置参数在BIM模型中生成构件的待安装区域。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构件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为:在BIM模型的待安装区域中画出对应构件的轮廓;根据图纸或施工方案获得构件与区域之间的配合关系,并在所述生成软件中加入对应修正参数。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构件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具体包括以下步骤:生成软件通过轮廓和配合关系参数生成构件的初步精细化模型及布筋方式。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构件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对所述构件模型进行后续迭代的方式为:将所述初步精细化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伟陈蕾胡智雯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装配式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