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万向感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754023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4 10: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万向感知装置,包括底座、二维力传感器、施力筒和支撑筒,二维力传感器包括同轴布置的内环体、外环体、连接梁和电阻应变片,内环体与外环体之间存在空隙并且空隙处周向均匀布置有四根连接梁,每根连接梁的一端固定连接内环体而另一端固定连接外环体,外环体安装在底座上;施力筒安装在内环体上并且与内环体同轴设置;每根连接梁上分别安装有两个电阻应变片;支撑筒的一端安装在所述底座上;施力筒与所述支撑筒同轴布置,所述施力筒围住支撑筒并且两者之间存在间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极大的降低损伤人员的操作难度,而且采用支撑筒和施力筒这样的筒状结构安装于圆柱形物品外侧,对径向空间的占用量极小。对径向空间的占用量极小。对径向空间的占用量极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万向感知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传感器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万向感知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泵车的布料管的随动系统中,需要在布料管这种圆柱形物品的外侧设置一种可操作布料管在平面的任意方向上移动的操作机构。
[0003]传统的方法通常是在布料管外侧安装一套万向摇柄,通过操作万向摇柄使布料管随着万向摇柄控制的方向移动,由于泵车运行过程中,布料管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上均存在较大的抖动,而万向摇柄可供抓取的区域很小,但是操作人员需始终紧握万向摇柄来控制布料管的运动,因此,单靠操作人员操作万向摇柄来控制布料管的随动,技术难度很高。此外,带万向摇柄的操控系统只能布置在布料管外的某个方位,占用较大的径向空间的同时,操作人员不能在任意方向控制万向摇柄,只能在万向摇柄所在的位置来操控万向摇柄,灵活性和机动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万向感知装置,在布料管外围设置万向感知装置,通过对施力筒施加推力,即可感知力,便于操控布料管。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按照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万向感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二维力传感器、施力筒和支撑筒,其中:
[0006]所述二维力传感器包括内环体、外环体、连接梁和电阻应变片,所述外环体安装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外环体和内环体同轴设置并且所述外环体围住所述内环体,所述外环体与内环体之间存在空隙并且所述空隙处周向均匀布置四根所述连接梁,每根所述连接梁的一端固定连接内环体而另一端固定连接外环体,所述内环体上安装所述施力筒并且所述内环体与所述施力筒同轴设置;
[0007]每根所述连接梁上分别安装两个所述电阻应变片,并且在连接梁受力弯曲时,其中一个所述电阻应变片受拉力而另一个电阻应变片受压力;
[0008]所述支撑筒的一端安装在所述底座上,以用于连接外部的圆柱形物品;
[0009]所述施力筒与所述支撑筒同轴布置,所述施力筒围住所述支撑筒并且两者之间存在间隙。
[0010]优选地,还包括密封组件,所述密封组件包括连接环和密封圈,所述连接环安装在所述支撑筒远离底座的一端,并且所述连接环围住所述支撑筒,所述密封圈安装在所述连接环的外侧并且抵在所述施力筒的内壁上。
[0011]优选地,所述连接环上设置有夹持组件A,所述夹持组件A夹持住所述支撑筒的一端。
[0012]优选地,所述夹持组件A为螺纹安装在所述连接环上的多根螺栓A并且这些螺栓A周向均匀布置,以用于抵靠在所述支撑筒的外侧来配合夹持所述支撑筒。
[0013]优选地,所述外环体可拆卸安装在所述底座上。
[0014]优选地,所述施力筒可拆卸安装在所述内环体上。
[0015]优选地,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夹持组件B,所述夹持组件B夹持住所述支撑筒的一端。
[0016]优选地,所述夹持组件B为螺纹安装在所述底座上的多根螺栓B并且这些螺栓B周向均匀布置,以用于抵靠在所述支撑筒的外侧来配合夹持所述支撑筒。
[0017]优选地,所述支撑筒的每一端分别设置有夹持组件C,以用于夹持圆柱形物品。
[0018]优选地,所述夹持组件C为螺纹安装在所述支撑筒上的多根螺栓C并且这些螺栓C周向均匀布置,以用于抵靠在圆柱形物品的外侧来配合夹持圆柱形物品。
[0019]总体而言,通过本技术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取得下列有益效果:
[0020]1)本技术可使操作人员在圆柱形物品的周向的任意位置来对施力筒进行无障碍操作,由于施力筒具有一定的高度,在圆柱形物品的上下抖动过程中,操作人员的手可始终与施力筒保持接触,进而可随时对圆柱形物品的运动方向进行控制,操控灵活性和机动性高。同时,施力筒的操作过程中,只需对其提供径向力即可,无需对其保持抓取状态,所以圆柱形物品在轴向和径向的抖动对操作人员的操作难度影响不大,进而极大的降低操作难度。
[0021]2)本技术采用支撑筒和施力筒这样的筒状结构安装于圆柱形物品外侧,对沿圆柱形物品径向的空间的占用极小。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图;
[0023]图2是本技术中底座的立体图;
[0024]图3是本技术中二维力传感器的立体图;
[0025]图4是本技术中施力筒的立体图;
[0026]图5本技术中密封组件的立体图;
[0027]图6本技术中支撑筒的立体图;
[0028]图7是圆柱形物品安装在本技术上的立体图;
[0029]图8是圆柱形物品安装在本技术上的剖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0031]参照图1~图8,一种万向感知装置,包括底座1、二维力传感器2、施力筒3和支撑筒5,其中:
[0032]所述底座1优选采用环体结构,并且由一体成型的上环体102和下环体103组成,上环体102位于下环体103的上方并且上环体102的外径大于下环体103。
[0033]所述二维力传感器2包括内环体201、外环体202、连接梁203和电阻应变片,所述外
环体202安装在所述底座1,所述外环体202与所述内环体201同轴设置并且所述外环体202围住所述内环体201,所述内环体201与外环体202之间存在空隙并且所述空隙处周向均匀布置有四根连接梁203,每根所述连接梁203的一端固定连接内环体201而另一端固定连接外环体202,所述外环体202优选可拆卸安装在所述底座1上,具体地,上环体102上设置有竖直的螺纹孔,外环体202通过竖直的螺钉6安装在底座1的上环体102上,所述底座1为二维力传感器2提供支撑。
[0034]所述内环体201上安装所述施力筒3并且所述内环体201与所述施力筒3同轴设置,施力筒3是用来受外力的。所述施力筒3优选可拆卸安装在所述内环体201上,具体地,内环体201上设置有竖直的螺纹孔,施力筒3的下端设置有连接法兰301,连接法兰301与内环体201通过竖直的螺栓连接。
[0035]每根所述连接梁203上分别安装两个所述电阻应变片,并且在连接梁203受力弯曲时,其中一个所述电阻应变片受拉力而另一个电阻应变片受压力;参见图3,本技术优选在每个矩形的连接梁203的顶面和底面上分别布置电阻应变片。通过连接梁203的弯曲带动电阻应变片电阻变化,可以感知所述施力筒3受到的径向力(该径向力是沿施力筒3径向的力,且施力筒3上的径向力会使连接梁203弯曲而转变为连接梁203的扭矩,进而对电阻应变片产生拉伸和压缩作用)。具体地,由于施力筒3安装在内环体201上,施力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万向感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二维力传感器、施力筒和支撑筒,其中:所述二维力传感器包括内环体、外环体、连接梁和电阻应变片,所述外环体安装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外环体和内环体同轴设置并且所述外环体围住所述内环体,所述外环体与内环体之间存在空隙并且所述空隙处周向均匀布置四根所述连接梁,每根所述连接梁的一端固定连接内环体而另一端固定连接外环体,所述内环体上安装所述施力筒并且所述内环体与所述施力筒同轴设置;每根所述连接梁上分别安装两个所述电阻应变片,并且在连接梁受力弯曲时,其中一个所述电阻应变片受拉力而另一个电阻应变片受压力;所述支撑筒的一端安装在所述底座上,以用于连接外部的圆柱形物品;所述施力筒与所述支撑筒同轴布置,所述施力筒围住所述支撑筒并且两者之间存在间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万向感知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密封组件,所述密封组件包括连接环和密封圈,所述连接环安装在所述支撑筒远离底座的一端,并且所述连接环围住所述支撑筒,所述密封圈安装在所述连接环的外侧并且抵在所述施力筒的内壁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万向感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环上设置有夹持组件A,所述夹持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思明朱明胡云海周艳红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宏华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