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多晶硅生产的立式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5234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4 10: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应用于多晶硅生产的立式换热器,其包括:换热筒体,其包括彼此相对的两个开放端口;上管板,盖固于所述换热筒体的一开放端口上;下管板,盖固于所述换热筒体的另一开放端口上;冷却介质流入管,与所述换热筒体连通且靠近于所述下管板;冷却介质流出管,与所述换热筒体连通且靠近于所述上管板。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立式换热器安全可靠,且能够有效提升多晶硅产量和质量。多晶硅产量和质量。多晶硅产量和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应用于多晶硅生产的立式换热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多晶硅生产
,具体地讲,涉及一种应用于多晶硅生产的立式换热器。

技术介绍

[0002]在生产多晶硅的工艺中,换热器是不可或缺的设备之一。换热器的稳定运行是制约多晶硅产量和质量提升的主要因素之一。
[0003]换热器一旦发生泄漏,管程介质氯硅烷将会和壳程介质冷却水发生激烈的化学反应,生成二氧化硅和氯化氢,并释放大量热量。二氧化硅会造成设备换热列管堵塞,导致设备失效,且随着反应的进行进入后续系统,导致生产系统大规模的瘫痪,生成的盐酸会对设备及其管道造成严重腐蚀。
[0004]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安全可靠的换热器,以提升多晶硅产量和质量是亟需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安全可靠,且能够有效提升多晶硅产量和质量的立式换热器。
[000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一方面提供的应用于多晶硅生产的立式换热器,包括:换热筒体,其包括彼此相对的两个开放端口;上管板,盖固于所述换热筒体的一开放端口上;下管板,盖固于所述换热筒体的另一开放端口上;冷却介质流入管,与所述换热筒体连通且靠近于所述下管板;冷却介质流出管,与所述换热筒体连通且靠近于所述上管板。
[0007]在上述一方面提供的立式换热器中,所述上管板上具有多个第一通孔,所述下管板上具有多个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一一正对。
[0008]在上述一方面提供的立式换热器中,所述立式换热器还包括:多个换热管,每个换热管插置于对应的一个所述第一通孔和一个所述第二通孔中,且所述换热管伸出所述上管板和所述下管板。
[0009]在上述一方面提供的立式换热器中,所述立式换热器还包括:多个第一圆缺形折流板,所述多个第一圆缺形折流板彼此面对且平行地设置于所述换热筒体的内壁上。
[0010]在上述一方面提供的立式换热器中,所述立式换热器还包括:多个第二圆缺形折流板,所述多个第二圆缺形折流板彼此面对且平行地设置于所述换热筒体的内壁上;其中,所述第一圆缺形折流板和所述第二圆缺形折流板彼此交替排布,且第一圆缺形折流板的缺口和所述第二圆缺形折流板的缺口彼此正对。
[0011]在上述一方面提供的立式换热器中,所述第一圆缺形折流板和所述第二圆缺形折流板上均具有使所述换热管贯穿的贯穿孔。
[0012]在上述一方面提供的立式换热器中,所述立式换热器还包括:拉杆,其一端固定在所述上管板上,其另一端与最远离所述上管板的圆缺形折流板固定。
[0013]在上述一方面提供的立式换热器中,所述立式换热器还包括:上封腔体,封固于所述上管板的边缘处,以密封伸出所述上管板的所述换热管;下封腔体,封固于所述下管板的边缘处,以密封伸出所述下管板的所述换热管。
[0014]在上述一方面提供的立式换热器中,所述上封腔体的开口处外璧上设置有上法兰,所述上法兰与所述上管板的边缘密封固定;所述下封腔体的开口处外璧上设置有下法兰,所述下法兰与所述下管板的边缘密封固定。
[0015]在上述一方面提供的立式换热器中,所述立式换热器还包括:物料进管,设置于所述上封腔体上,且与所述上封腔体连通;物料出管,设置于所述下封腔体上,且与所述下封腔体连通。
[0016]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立式换热器安全可靠,且能够有效提升多晶硅产量和质量。
附图说明
[0017]通过结合附图进行的以下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上述和其它方面、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附图中:
[0018]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应用于多晶硅生产的立式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多个换热管在上管板上的分布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以下,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然而,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施本专利技术,并且本专利技术不应该被解释为限制于这里阐述的具体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本领域的其他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专利技术的各种实施例和适合于特定预期应用的各种修改。
[0021]如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包括”及其变型表示开放的术语,含义是“包括但不限于”。术语“基于”、“根据”等表示“至少部分地基于”、“至少部分地根据”。术语“一个实施例”和“一实施例”表示“至少一个实施例”。术语“另一个实施例”表示“至少一个其他实施例”。术语“第一”、“第二”等可以指代不同的或相同的对象。下面可以包括其他的定义,无论是明确的还是隐含的。除非上下文中明确地指明,否则一个术语的定义在整个说明书中是一致的。
[0022]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应用于多晶硅生产的立式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多个换热管在上管板上的分布示意图。
[0023]参照图1和图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应用于多晶硅生产的立式换热器包括:换热筒体10,其包括彼此相对的两个开放端口(未标记);上管板20B,盖固于所述换热筒体10的一开放端口上;下管板20A,盖固于所述换热筒体10的另一开放端口上;冷却介质流入管30A,与所述换热筒体10连通且靠近于所述下管板20A;冷却介质流出管30B,与所述换热筒体10连通且靠近于所述上管板20B。
[0024]进一步地,为了对物料进行冷却,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应用于多晶硅生产的立式换热器还包括多个换热管40,所述换热管40用于使物料进行流通,且所述多个换热管40固定在上管板20B和下管板20A之间。为了实现这一目的,上管板20B上设置有多个第一通孔(未标记),下管板20A上设置有多个第二通孔,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数量相同,且也与换热管40的数量相同。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一一正对。如此,每个换热管40插置于对
应的一个所述第一通孔和一个所述第二通孔中,且所述换热管40分别伸出所述上管板20B和所述下管板20A。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图示,图1中仅示出了一个换热管40,其余的换热管40以线点连续线代替。此外,在图2中,示出了多个换热管40在上管板20B上的排布,具体地,多个换热管40在上管板20B上呈正六边形排布,而多个换热管40在下管板20A上的排布也与此相同。
[0025]为了改变冷却介质的流向,以使冷却介质在换热筒体10中充分地分布均匀,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应用于多晶硅生产的立式换热器还包括:多个第一圆缺形折流板50A,所述多个第一圆缺形折流板50A彼此面对且平行地设置于所述换热筒体10的内壁上。当然,所述多个第一圆缺形折流板50A的缺口彼此正对,也就是说,所述多个第一圆缺形折流板50A的缺口在上管板20B(或下管板20A)上的投影都重合在一起。
[0026]进一步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应用于多晶硅生产的立式换热器还包括:多个第二圆缺形折流板50B,所述多个第二圆缺形折流板50B彼此面对且平行地设置于所述换热筒体10的内壁上。当然,所述多个第二圆缺形折流板50B的缺口彼此正对,也就是说,所述多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多晶硅生产的立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应用于多晶硅生产的立式换热器包括:换热筒体,其包括彼此相对的两个开放端口;上管板,盖固于所述换热筒体的一开放端口上;下管板,盖固于所述换热筒体的另一开放端口上;冷却介质流入管,与所述换热筒体连通且靠近于所述下管板;冷却介质流出管,与所述换热筒体连通且靠近于所述上管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管板上具有多个第一通孔,所述下管板上具有多个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一一正对。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立式换热器还包括:多个换热管,每个换热管插置于对应的一个所述第一通孔和一个所述第二通孔中,且所述换热管伸出所述上管板和所述下管板。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立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立式换热器还包括:多个第一圆缺形折流板,所述多个第一圆缺形折流板彼此面对且平行地设置于所述换热筒体的内壁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立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立式换热器还包括:多个第二圆缺形折流板,所述多个第二圆缺形折流板彼此面对且平行地设置于所述换热筒体的内壁上;其中,所述第一圆缺形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彦虎周国峰张万军陈英万金兰
申请(专利权)人:青海芯测科技有限公司青海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国家电投集团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