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鉴峰专利>正文

一种立体仿真牡丹花及其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74863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4 10: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立体仿真牡丹花及其制作方法,具体涉及工艺品制作领域。所述方法包括凤凰螺的处理、牡丹花花瓣粗胚的制作、牡丹花花瓣的精雕、将精雕的花瓣用0.5%的稀盐酸浸泡后晾干、牡丹花的组装和牡丹花瓣的加固。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0.5%的稀盐酸浸泡1小时,不仅可以清洗贝壳表面的有机质和无机杂质,还可以减少生虫,延长仿真牡丹的储存时间。本发明专利技术相对于传统牡丹花的表现或制作上可以更自由,更灵活,艺术手法与表现形式余地也更大,利用凤凰螺天然的曲面和弧度加工成牡丹花瓣的造型再组装/粘贴成花朵能达到三维空间的立体视觉效果,在生活中的应用更为广泛,无论是用于装饰、陈设、日用品的研发,其作用远远大于平面造型。其作用远远大于平面造型。其作用远远大于平面造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立体仿真牡丹花及其制作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工艺品制作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立体仿真牡丹花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贝壳,贝壳的种类很多,是大自然鬼斧神工之作,色彩和纹理也很美丽,有的还是很妙的反光体。特别是珍珠贝壳具有色泽天然、质感如玉、晶莹剔透、永不褪色等特点,广西壮族自治区沿海地区有大片的珍珠养殖基地,用其雕刻画面形神兼备、栩栩如生,其精美不亚于玉石。
[0003]贝雕最早起源于明清时期,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达到规模。贝雕种类繁多,传统贝雕牡丹花的表现形式以浮雕为主,所谓浮雕是雕塑与绘画结合的产物,用压缩的办法来处理对象,靠平面来表现三维空间,并只供一面或两面观看。浮雕一般是附属在另一平面上的,因此贝雕牡丹花在装饰画、屏风、平面摆件使用更多,用具器物上也经常可以看到。由于牡丹花在中国传统文化当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也常见于各种工艺美术品中。现有牡丹花贝,虽有圆雕的高低实体起伏的优点,但也有绘画的平面一面观的缺点,只能附属于平面载体/器物上面。
[0004]现有的牡丹花贝雕工艺品存在的质量问题有:1.粘合剂不符合贝雕生产实际使用要求,当时普遍使用的是醋酸聚乙烯白乳胶,(俗称木胶)系水性液体胶,干固后呈透明状,对油漆面载体缺少亲和力,经不起振动和长期在空气中受潮而脱落。气温在5摄氏度以下使用时,减少或失去粘接力。2.以分块加工,重叠组合而成的浮雕型贝雕画,其表面均有因贝壳弧度而形成架桥状和超出空间的部件显露于整体之外等。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立体仿真牡丹花及其制作方法,以解决现有贝雕牡丹粘合剂不符合要求,制得的贝雕立体效果差等问题。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一种立体仿真牡丹花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凤凰螺的处理、牡丹花花瓣粗胚的制作、牡丹花花瓣的精雕、清洗、牡丹花的组装和牡丹花瓣的加固。
[0008]进一步的,所述凤凰螺的处理为选择合适的凤凰螺,将其切割成两部分,一部分用于制作牡丹花的大花瓣,另一部分用于制作花朵的中、内层花瓣。
[0009]进一步的,所述牡丹花花瓣粗胚的制作是将花瓣的草图考贝或手绘到螺片上,把制作花瓣的这部分螺片进一步切割出花瓣外形,得到牡丹花花瓣的粗胚。
[0010]进一步的,所述牡丹花的精雕是将牡丹花花瓣粗胚的角质表皮打磨干净,根据花瓣的自然形状打磨出边缘渐薄、弧度优美的线条,得到精雕牡丹花花瓣。
[0011]进一步的,所述将精雕的花瓣用0.5%的稀盐酸浸泡后晾干具体为制作完成的牡丹花瓣,用300目~800目砂纸打磨一遍后再用0.5%的稀盐酸浸泡1小时,晾干。
[0012]进一步的,所述牡丹花的组装将花瓣组装/粘贴成花朵;用热溶胶将花瓣依次由内而外逐层粘贴,花蕊部位的第一层花瓣数为3~5片,至二层起每层递增花瓣数量2~3片、花瓣大小也依次从内层到外逐渐变大,根据花朵的大小和造型设置花朵的层数,得到初始牡丹花。
[0013]进一步的,所述牡丹花瓣的加固为全部花瓣组装/粘贴完成后,在花蕊部位粘贴备用花蕊,最后用注射器将软性环氧树脂适量注入每片花瓣间,平放,12~24小时后树脂凝固得成品牡丹花。
[0014]进一步的,所述备用花蕊由黄米螺制作而成。
[001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立体仿真牡丹花,是由如上述方法制作而成。
[0016]进一步的,所述牡丹花由凤凰螺和黄米螺制作而成。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0017]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人造花,是一种模仿鲜花的人造花。这种花一般包括大、中、小花瓣和花蕊组合而成,其上是一朵或多朵花朵。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制作的人造花与真花几乎无差别,以致于除非在近处检查,人们很难将其与真花区别开来。这类人造花一般由(水晶凤凰螺、红娇凤凰螺)雕刻的花瓣组成。模仿花瓣的螺片被雕刻成逼真的造型,并分段组装/或粘贴,在视觉上提供逼真的外表。根据本专利技术,对(凤凰螺)具有适合雕刻花瓣形状的部位分别进行切割、雕刻/打磨制成大、中、小花瓣(每朵花瓣数根据全开、半开或花蕾有所不同,以全开为例:40~50片花瓣/朵,每朵大中小花瓣数量各占比30%左右),清洗晾干后从花蕊开始由内而外逐层用热溶胶组装/粘贴初步定型,最后的成品用注射器加注环氧树脂在花瓣间以加强连接处的牢固度。这一过程非常简便,但却获得了十分逼真的效果。同样,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类似于鲜花的人造牡丹花,它具有很多由(凤凰螺)雕刻的花瓣制成的花朵,这些花瓣经过组合粘贴,从而得到与鲜花一样的外表。
[0018]本专利技术利用0.5%的稀盐酸浸泡1小时,不仅可以清洗贝壳表面的有机质和无机杂质,还可以减少生虫,延长仿真牡丹的储存时间。
[0019]本专利技术相对于传统牡丹花的表现或制作上可以更自由,更灵活,艺术手法与表现形式余地也更大,利用凤凰螺天然的曲面和弧度加工成牡丹花瓣的造型再组装/粘贴成花朵能达到三维空间的立体视觉效果,在生活中的应用更为广泛,无论是用于装饰、陈设、日用品的研发,其作用远远大于平面造型。
[0020]本专利技术制备仿真牡丹的方法,可以全程实现机械处理,实现工业化生产,实现大批量生产,节约人力物力。
附图说明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0022]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专利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专利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0023]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贝雕白牡丹花花瓣图;
[0024]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贝雕白牡丹成品图;
[0025]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提供的一种贝雕粉牡丹花花瓣图;
[0026]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提供的一种贝雕粉牡丹成品图;
[0027]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提供的一种贝雕牡丹花(台灯)成品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9]实施例1
[0030]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立体仿真白牡丹花及其制作方法:
[0031]1.选择合适的水晶凤凰螺,将其切割成两部分,其中螺口的一部分做成适用干于花朵外层弧度小的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立体仿真牡丹花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凤凰螺的处理、牡丹花花瓣粗胚的制作、牡丹花花瓣的精雕、将精雕的花瓣用0.5%的稀盐酸浸泡后晾干、牡丹花的组装和牡丹花瓣的加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立体仿真牡丹花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凤凰螺的处理为选择合适的凤凰螺,将其切割成两部分,一部分用于制作牡丹花的大花瓣,另一部分用于制作花朵的中、内层花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立体仿真牡丹花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牡丹花花瓣粗胚的制作是将花瓣的草图考贝或手绘到螺片上,把制作花瓣的这部分螺片进一步切割出花瓣外形,得到牡丹花花瓣的粗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立体仿真牡丹花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牡丹花的精雕是将牡丹花花瓣粗胚的角质表皮打磨干净,根据花瓣的自然形状打磨出边缘渐薄、弧度优美的线条,得到精雕牡丹花花瓣。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立体仿真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鉴峰
申请(专利权)人:吴鉴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