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支撑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4545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4 10: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支撑组件,包括:两组支撑件、连接件,两组支腿竖直装配在调节板的两侧,调节杆竖直装配在调节板上且与调节板转动连接,两组支腿相对于调节杆对称布置,调节板位于壳体内且水平布置,两组支腿底端滑动贯穿壳体底壁并伸入到壳体外,壳体顶壁上具有开口,调节杆顶端穿过开口并伸出壳体外,调节杆上具有凸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所提出的支撑组件,它的内部设置有调节单元,调节单元将位于同侧的两个支腿安装在一起,可以同步对安装在同侧的两个支腿同时进行调节,可以提高调节的效率,同时由于每个支腿的下降行程都是确定的,可以保证四个支腿之间的位置始终都是不变的,使用时也可以保证安装座始终处于同一个平衡位置。衡位置。衡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支撑组件


[0001]本技术涉及支撑组件
,尤其涉及一种支撑组件。

技术介绍

[0002]支撑座用于固定安装设备,它对设备起承载的作用,安装座的底部会设置支腿和滚轮作为安装座的支撑件,支腿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可以满足设备工作时对稳定性的需求,滚轮则方便设备的移动和搬运,但是滚轮和支腿可同时安装但不能同时使用,实际使用时,采用调节支腿与安装座之间的距离来选择使用支腿或滚轮作为支撑件,通常的设置方式是将支腿上的支杆以螺纹的方式安装在安装座的底部,以此可以根据使用需求调节支腿到安装座的距离已达到单独使用支腿或者滚轮的目的,但是现有技术中,通常需要对支腿进行单独调节,单独调节本身无法保证安装座原有的平衡位置,同时调节的效率低下,亟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支撑组件。
[0004]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支撑组件,包括:两组支撑件、连接件,连接件固定在支撑件之间,支撑件包括:壳体、两组滚轮件、支撑单元,两组滚轮件均装配在壳体的底部,支撑单元包括:调节板、两组支腿、调节杆,两组支腿竖直装配在调节板的两侧,调节杆竖直装配在调节板上且与调节板转动连接,两组支腿相对于调节杆对称布置,调节板位于壳体内且水平布置,两组支腿底端滑动贯穿壳体底壁并伸入到壳体外,壳体顶壁上具有开口,调节杆顶端穿过开口并伸出壳体外,调节杆上具有凸起,使得,当转动调节杆至凸起具有第一朝向时,调节杆向下/向上移动并携带凸起通过开口进/出壳体;当转动调节杆至凸起具有第二朝向时,向下/向上移动调节杆时,开口壁将对凸起形成阻挡。
[0005]优选的,支腿具有延伸至调节板上方的突出部,还包括导向件,导向件为安装在壳体内且与突出部适配安装的套筒,套筒套设在突出部上使得当凸起具有第二朝向且处于壳体外部时,突出部抵靠壳体的内壁。
[0006]优选的,凸起在调节杆的移动方向具有延伸部以使得凸起的高度加上壳体的厚度与支腿的行程距离适配。
[0007]优选的,每个支腿位于壳体外部的一端均螺纹安装有支脚。
[0008]优选的,滚轮件上具有着地点,着地点与支脚底端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小于支腿的行程距离。
[0009]优选的,调节板与壳体之间还安装有弹簧。
[0010]本技术中,所提出的支撑组件,它的内部设置有调节单元,调节单元将位于同侧的两个支腿安装在一起,可以同步对安装在同侧的两个支腿同时进行调节,可以提高调节的效率,同时由于每个支腿的下降行程都是确定的,可以保证四个支腿之间的位置始终都是不变的,使用时也可以保证安装座始终处于同一个平衡位置,使该安装座在使用时调
节支腿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支撑组件中支撑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支撑组件安装座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支撑组件的局部细节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如图1所示,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支撑组件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15]参照图1和图2,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支撑组件,包括:两组支撑件8、连接件82,连接件82固定在支撑件8之间,支撑件8包括:壳体1、两组滚轮件81、支撑单元9,两组滚轮件81均装配在壳体1的底部,支撑单元9包括:调节板3、两组支腿4、调节杆2,两组支腿4竖直装配在调节板3的两侧,调节杆2竖直装配在调节板3上且与调节板3转动连接,两组支腿4相对于调节杆2对称布置,调节板3位于壳体1内且水平布置,两组支腿4底端滑动贯穿壳体1底壁并伸入到壳体1外,壳体1顶壁上具有开口12,调节杆2顶端穿过开口12并伸出壳体1外,调节杆2上具有凸起21,使得,当转动调节杆2至凸起21具有第一朝向时,调节杆2向下/向上移动并携带凸起21通过开口12进/出壳体1;当转动调节杆2至凸起21具有第二朝向时,向下/向上移动调节杆2时,开口12壁将对凸起21形成阻挡。
[0016]本技术中支撑单元9安装时,将壳体1的上盖打开,将调节板3放置到壳体1的内部,将两个支腿4分别从外壳1底部两侧预留的通孔穿入壳体1的内部,然后再次穿入调节板3上的通孔内部,并进行紧固安装,再次将调节杆2穿入壳体1上方的开口,将调节杆2的穿入端转动安装在调节板3上,最后将壳体1的上盖安装在壳体1上即可,
[0017]使用时,当凸起21具有第二朝向且位于壳体1顶端时,此状态下支腿4位于其使用状态的最高点,且位于滚轮件81的上方,此时滚轮件81着地;转动调节杆2,使凸起21具有第一朝向,且凸起21可以从开口内通过,抬起安装座安装有该支撑单元9的一侧,下压调节杆2使凸起21下落至壳体1的内部,并再次切换到凸起21具有第二朝向,此时该状态下支腿4位于其使用状态的最低点,且位于滚轮件81的下方,此时支腿4着地。
[0018]本技术的调节单元9将位于同侧的两个支腿4安装在一起,可以同步对安装在同侧的两个支腿4同时进行调节,同时每个支腿4的下降行程都是一样的,可以保证四个支腿4之间的位置始终都是不变的,使用时也可以保证安装座始终处于同一个平衡位置,使该支腿4不仅方便调节,同时也可以提高它的调节的效率。
[0019]参照图2,优选的,支腿4具有延伸至调节板3上方的突出部,还包括导向件,导向件为安装在壳体1内且与突出部适配安装的套筒5,套筒5套设在突出部上使得当凸起21具有第二朝向且处于壳体1外部时,突出部抵靠壳体1的内壁。
[0020]本优选方案中,在壳体1的上壁上配套安装有套筒5,套筒5设置在支腿4位于调节板3上方的突出部上,由于支腿4底端是滑动贯穿壳体1底壁的,壳体1底壁本身对支腿4就具有导向和限位的作用,同时该套筒5是适配支腿4的,再次配合套筒5使用时,使支撑板3在壳体1中移动时不会发生倾斜,同时这种配合关系也能使调节单元9在壳体1中安装更加稳固,
而当套筒5套设在突出部上使得当凸起21具有第二朝向且处于壳体1外部时,突出部刚好抵靠壳体1的内壁上,该设置使在使用滚轮81时,该状态下的支腿4上部抵靠在壳体1顶壁上,不能继续上移,而凸起21卡合在壳体1上端,同时使支腿4不能下移,进而使状态下的支腿4可以该更稳定的安装在壳体1的内部。
[0021]参照图2,优选的,凸起21在调节杆2的移动方向具有延伸部以使得凸起21的高度加上壳体1的厚度与支腿4的行程距离适配,每个支腿4位于壳体1外部的一端均螺纹安装有支脚6,滚轮件81上具有着地点,着地点与支脚6底端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小于支腿4的行程距离。
[0022]本优选方案中,凸起21具有延伸部,该设置使凸起21在调节杆2的移动方向具有较大的尺寸,调节单元9在调节支腿4位置的过程实际就是凸起21由壳体1上方移动至壳体1内部的过程,该过程具有两个状态,其一是凸起21的底壁卡合在壳体1的顶端,其二是凸起21的顶壁抵靠壳体1的顶壁,所以可以通过改变凸起21在调节杆2的移动方向上的尺寸而对应改变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两组支撑件(8)、连接件(82),连接件(82)固定在支撑件(8)之间,支撑件(8)包括:壳体(1)、两组滚轮件(81)、支撑单元(9),两组滚轮件(81)均装配在壳体(1)的底部,支撑单元(9)包括:调节板(3)、两组支腿(4)、调节杆(2),两组支腿(4)竖直装配在调节板(3)的两侧,调节杆(2)竖直装配在调节板(3)上且与调节板(3)转动连接,两组支腿(4)相对于调节杆(2)对称布置,调节板(3)位于壳体(1)内且水平布置,两组支腿(4)底端滑动贯穿壳体(1)底壁并伸入到壳体(1)外,壳体(1)顶壁上具有开口(12),调节杆(2)顶端穿过开口(12)并伸出壳体(1)外,调节杆(2)上具有凸起(21),使得,当转动调节杆(2)至凸起(21)具有第一朝向时,调节杆(2)向下/向上移动并携带凸起(21)通过开口(12)进/出壳体(1);当转动调节杆(2)至凸起(21)具有第二朝向时,向下/向上移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如意刘红平杨连宝刘丽华程慧玲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安玛标识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