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撬智能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45178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4 10:26
一种防撬智能锁,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二壳体顶面与底面上均开有通孔,第一壳体内对称设有紧固组件,紧固组件包括对称设于第一壳体内的第一支板,各第一支板上均滑动设有第一滑块,第一壳体内转动设有螺杆,螺杆延伸端设有接头。螺杆与第一滑块为螺纹连接,螺杆上设有齿轮,第二壳体铰接设有齿条,齿条与齿轮啮合,第一壳体的框架开有长槽,齿条侧壁设有贯穿长槽的连接杆,第一壳体内部顶端和底端上均设有第二支板,第二支板上滑动设有第二滑块,第二滑块与第一滑块配合工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紧固组件,在不法分子对智能锁进行撬动时,紧固组件会随之撬动的距离逐渐紧固,增加了不法分子对智能锁的撬动难度,起到了智能锁的防撬作用。能锁的防撬作用。能锁的防撬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撬智能锁


[0001]本技术属于智能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撬智能锁。

技术介绍

[0002]锁具是指起封闭作用的器具,它包括锁、钥匙及其附件,锁具除用钥匙开启外,还可以用光、电、磁、声及指纹等指令开启。而智能锁便可采用指纹和数字密码等多种形式开启的智能锁具。智能锁是指区别于传统机械锁,在用户识别、安全性、管理性方面更加智能化的锁具,门禁系统中锁门的执行部件。智能锁区别于传统机械锁,是具有安全性,便利性,先进技术的复合型锁具。
[0003]智能锁虽然可以防止他人使用简单的机械钥匙对其进行开启,但是,部分不法分子会采用暴力的形式对其进行造成破坏(用撬棍撬或者使用锤子砸等),从而导致丢失室内重要物品,对户主造成了经济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撬智能锁,以解决智能锁被不法分子撬开的技术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一种防撬智能锁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防撬智能锁,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通过螺栓进行连接,于第二壳体顶面于底面上均开有通孔,于第一壳体内对称设有紧固组件,紧固组件包括对称设于第一壳体内的第一支板,各第一支板上均滑动设有第一滑块,第一壳体内转动设有螺杆,螺杆一端贯穿第一壳体并向外延伸,螺杆延伸端上设有接头,接头位于第一壳体的框架内且第一壳体的框架上开有供接头安装的沉孔,螺杆一侧设有齿轮,第二壳体内部铰接设有齿条,齿条与齿轮之间啮合,第一壳体的框架上开有长槽,齿条侧壁上设有贯穿长槽的连接杆,于第一壳体内部的顶端和底端上均设有第二支板,第二支板上滑动设有第二滑块,第二滑块与第一滑块配合工作。
[0007]本技术的一种防撬智能锁具有以下优点:
[0008]1、本技术通过设置紧固组件,在不法分子对智能锁进行撬动时,紧固组件会随之撬动的距离逐渐紧固,增加了不法分子对智能锁的撬动难度,起到了智能锁的防撬作用。
[0009]2、本技术通过设置弹簧,起到了连接杆的自动恢复功能,减少人工手工恢复连接杆位置的工序。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防撬智能锁结构示意图;
[0011]图2为本技术的第一壳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2]图3为图2中A处放大图;
[0013]图4为本技术齿条、齿轮、连接杆和螺杆的局部示意图;
[0014]图5为本技术齿条和第一壳体连接的局部示意图。
[0015]图中标记说明:
[0016]1、第一壳体;101、长槽;2、第二壳体;3、加强边;4、第一支板;5、第一滑块;6、第二支板;7、第二滑块;8、螺杆;9、接头;10、齿轮;11、齿条;12、连接杆;13、盲孔;1301、弹簧;14、手推板;15、橡胶条;16、报警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0018]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19]下面参照附图1至图5描述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一种防撬智能锁。
[0020]如图1至图5所示,本技术的一种防撬智能锁,包括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第一壳体1安装在房屋门板外侧,第二壳体2安装在门板内侧,且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之间为通过螺栓进行连接,这样可将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固定在门板上。如图1所示,在第一壳体1的左侧上滑动设有用于对门板进行锁止的锁舌。
[0021]为防止撬棍插入第一壳体1外侧壁与门板的连接缝中,在第一壳体1的外侧边沿上设有加强边3,且加强边3的内侧边为倒角设置,在将第一壳体1与加强边3安装在门板上时,将门板开的用于安装第一壳体1的通槽边缘设置成与加强边3倒角相配合的形状即可。这样可在撬棍向第一壳体1外侧壁边缘插设时,可以使其起到没有着力点的作用。当然,在第二壳体2的外侧壁上同样可以安装加强边3,在此不做限制。
[0022]如图2和图4所示,在第一壳体1的内部对称设有紧固组件。其中,紧固组件包括对称设于第一壳体1内的第一支板4,各第一支板4上均左右滑动设有第一滑块5,第一滑块5被第一支板4贯穿。位于第一壳体1的框架内横向设有螺杆8,且螺杆8在第一壳体1的框架上转动设置。同时,螺杆8右端贯穿第一壳体1框架并向外延伸,在螺杆8的延伸端上设有接头9,框架右端面对应接头9的位置上开有供其安装的沉孔,而接头9为内六角状的盘状,使用专用工具插入接头9的内六角内,即可通过转动接头9来操作螺杆8的转动。螺杆8贯穿第一滑块并与其进行螺纹连接,螺杆8转动的同时,便可操作第一滑块在第一支板4上进行移动。
[0023]于第一壳体1框架内部的顶端和底端上均设有第二支板6,第二支板6上下滑动设有第二滑块7,第二滑块7与第一滑块5配合工作。在第二壳体2的框架顶面与底面上均开有通孔,具体的,两通孔的位置为对称设置。第二滑块7可从其对应设置的通孔中穿过。其中,第一滑块5和第二滑块7的接触面为斜面,使得第一滑块5在第一支板4上滑动时,第二滑块7在第二支板6的作用下可进行适当的上下移动。并且第二滑块7的后端面也为从前到后的倾斜设置,在门板上安装第一壳体1时,位于门板通槽的顶面和底面开设方槽,且方槽外侧边与第二滑块7的顶边相对齐,在第一滑块5推动第二滑块7向上运动过程中,第二滑块7会与门板上开设的方槽达到逐渐紧固的目的。
[0024]如图3、图4和图5所示,螺杆8右侧设有齿轮10,且齿轮10位于接头9的左侧。第二壳体2内部上下转动设有齿条11,齿条11与齿轮10之间相互啮合。第一壳体1的框架上开有长槽101,在齿条11右侧壁上设有连接杆12,且连接杆12贯穿长槽101,通过控制位于长槽101内的连接杆12上下移动即可控制齿条11绕第二壳体2与齿条11的连接点进行转动,使齿条11可以实现与齿轮10的啮合与脱离。
[0025]为便于对连接杆12的操作,在连接杆12的右端面上还设有手推板14,并于手推板14上设有橡胶条15。橡胶条15的设置可增加手部与手推板14之间的摩擦力,这样更便于推动其进行运动。
[0026]上述中,长槽101的具体为阶梯状。长槽101的宽度大于连接杆12的宽度,且手推板14内表面为直接与长槽101的阶梯处的连接面上连接,这样在连接杆12操作齿条11进行上下移动的过程中,可给予连接杆12与手推板14在长槽101中足够的位移空间。
[0027]具体的,通过手推板14将连接杆12上的齿条11抬起,之后通过接头9转动螺杆8,从而驱动第一滑块在第一支板4上进行运动,之后第二滑块7随之进行运动。若想将第二滑块7向上移动,便可操作螺杆8逆时针转动,反之,将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撬智能锁,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之间通过螺栓进行连接,于第二壳体(2)顶面与底面上均开有通孔,于第一壳体(1)内对称设有紧固组件,紧固组件包括对称设于第一壳体(1)内的第一支板(4),各第一支板(4)上均滑动设有第一滑块,第一壳体(1)内转动设有螺杆(8),螺杆(8)一端贯穿第一壳体(1)并向外延伸,螺杆(8)延伸端上设有接头(9),接头(9)位于第一壳体(1)的框架内且第一壳体(1)的框架上开有供接头(9)安装的沉孔,螺杆(8)与第一滑块为螺纹连接,螺杆(8)一侧设有齿轮(10),第二壳体(2)内部铰接设有齿条(11),齿条(11)与齿轮(10)之间啮合,第一壳体(1)的框架上开有长槽(101),齿条(11)侧壁上设有贯穿长槽(101)的连接杆(12);于第一壳体(1)内部的顶端和底端上均设有第二支板(6),第二支板(6)上滑动设有第二滑块(7),第二滑块(7)与第一滑块配合工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撬智能锁,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兵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星灿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