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谢双有专利>正文

一种电子反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247526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7 09: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子反锁装置,包括把手、把手芯、拔键、电子开关,把手、把手芯分别设置在锁体的外、内两侧,把手、把手芯之间固定连接,锁体的内侧开设有拔键槽和轨道槽,拔键设置在拔键槽内,所述的拔键整体呈长条形,拔键的键身上开有两个椭圆形腰孔,拔键的上部设置有圆弧端面的顶块,轨道槽、电子开关固定设置在锁体上且分别位于拔键长度方向的两侧,拔键的两侧分别固定设置有弹性突起和压块,所述的弹性突起设置在轨道槽内,压块与电子开关的开关弹片紧贴,所述的顶块与把手芯贴合且可在把手芯的挤压下带动拔键上下运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安装拆卸方便,解锁与反锁动作简单,且实现了自动反锁。且实现了自动反锁。且实现了自动反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子反锁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锁具领域,具体是一种电子反锁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电子锁也叫电子密码锁,是一种通过密码输入来控制电路或是芯片工作(访问控制系统),从而控制机械开关的闭合,完成开锁、闭锁任务的电子产品。电子锁在安全技术防范领域,具有防盗报警功能。电子密码锁代替传统的机械式密码锁,克服了机械式密码锁密码量少、安全性能差的缺点,使密码锁无论在技术上还是在性能上都大大提高一步,故而近年来,电子锁越来越普及进入人们生活中。
[0003]目前市面上出现的电子锁的反锁机构大多分为两类:第一类是锁体与反锁机构分离;第二类是锁体与反锁机构一体;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这两类电子锁都存在一些问题,如第一类分离式结构由于反锁机构独立于锁体,故而在关门时需要对反锁机构进行二次操作,生活中用户匆忙外出时,极易忘记反锁,造成安全隐患;第二类一体结构存在的问题在于结构复杂(如申请号为 201911020931.7公开的一种智能安全反锁装置),生产加工工序长,成本高,且现场安装麻烦,一旦个别零件损坏,维修保养极度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反锁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电子反锁装置,包括把手、把手芯、拔键、电子开关,把手、把手芯分别设置在锁体的外、内两侧,把手、把手芯之间固定连接,锁体的内侧开设有拔键槽和轨道槽,拔键设置在拔键槽内,所述的拔键整体呈长条形,拔键的键身上开有两个椭圆形腰孔,两个拔键限位螺钉分别穿过两个椭圆形腰孔后与锁体相连接,拔键的上部设置有圆弧端面的顶块,轨道槽、电子开关固定设置在锁体上且分别位于拔键长度方向的两侧,拔键的两侧分别固定设置有弹性突起和压块,所述的弹性突起设置在轨道槽内,压块与电子开关的开关弹片紧贴,所述的顶块与把手芯贴合且可在把手芯的挤压下带动拔键上下运动。
[0007]采用本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锁闭状态下,此时压块压紧电子开关的开关弹片,电子开关通电,弹性突起处于自然状态;当需要对反锁装置解锁时,旋转把手带动把手芯旋转,从而顶紧顶块,在顶块的作用下,拔键向下运动(行程范围为椭圆形腰孔长度),压块逐渐松开开关弹片,电子开关断电,此时处于“解锁”状态,弹性突起随拔键在轨道槽内向下运动,此时弹性突起处于收缩状态,解锁状态后,在弹性突起弹性力的作用下,拔键向上运动带动压块向上压紧开关弹片,此时自动反锁。
[0008]本技术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把手芯的顶面、底面与两个侧面均为圆弧形且任意两个面接触点均作圆弧过渡,其中一个侧面设置有圆弧形凹槽,圆弧形凹槽的弧度与顶块的弧面相适应;在解锁与反锁作用切换下,提高把手芯与顶块衔接顺畅性,同时提高把手
芯使用寿命。
[0009]本技术进一步改进,还包括把手复位弹簧和连接杆,连接杆与把手芯固定连接,锁体上开有把手孔,把手孔上固定设置有圆环形突起,所述的连接杆穿过把手孔后与把手卡接、并通过紧固螺钉固定,所述的把手复位弹簧套设于连接杆上、贴紧连接杆与把手芯连接处,把手芯上开有限位孔,弹簧限位螺钉穿过把手芯并对把手复位弹簧的一端限位。旋转把手带动把手芯转动时,把手复位弹簧发生形变,松开把手后,把手复位弹簧带动把手和把手芯复位,实现自动反锁。
[0010]本技术进一步改进,还包括两个把手芯垫圈,两个把手芯垫圈分设在锁体内外两侧,其中一个把手芯垫圈套装在连接杆上、位于连接杆与把手孔接触处,另一个把手芯垫圈套装在把手上、位于把手与把手孔接触处,以减小连接杆与把手孔、把手与把手孔之间的磨损,同时阻挡粉尘,提高使用寿命。
[0011]本技术所提出的一种电子反锁装置,结构简单,安装拆卸方便,解锁与反锁动作简单,且实现了自动反锁。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锁体反锁状态下正面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图1(去除锁盖)反面结构示意图。
[0014]图3为锁体解锁状态下正面结构示意图。
[0015]图4为图3(去除锁盖)反面结构示意图。
[0016]图5为图2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17]图6为电子开关结构放大示意图。
[0018]图7为把手芯结构放大示意图。
[0019]图8为拔键结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参见图1

8,一种电子反锁装置,包括把手2、把手芯5、拔键4、电子开关3,把手2、把手芯5分别设置在锁体1的外、内两侧,把手2、把手芯5之间固定连接,锁体1的内侧开设有拔键槽9和轨道槽8,拔键4设置在拔键槽9 内,所述的拔键4整体呈长条形,拔键4的键身上开有两个椭圆形腰孔41,两个拔键限位螺钉分别穿过两个椭圆形腰孔41后与锁体1相连接,拔键4的上部设置有圆弧端面的顶块42,轨道槽8、电子开关3固定设置在锁体1上且分别位于拔键4长度方向的两侧,拔键4的两侧分别固定设置有弹性突起43和压块44,所述的弹性突起43设置在轨道槽8内,压块44与电子开关3的开关弹片 31紧贴,所述的顶块42与把手芯5贴合且可在把手芯5的挤压下带动拔键4上下运动。
[0022]采用本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锁闭状态下,此时压块44压紧电子开关3的开关弹片31,电子开关3通电,弹性突起43处于自然状态;当需要对反锁装置解锁时,旋转把手
2带动把手芯5旋转,从而顶紧顶块42,在顶块42的作用下,拔键4向下运动(行程范围为椭圆形腰孔41长度),压块44逐渐松开开关弹片31,电子开关3断电,此时处于“解锁”状态,弹性突起43随拔键 4在轨道槽8内向下运动,此时弹性突起43处于收缩状态,解锁状态后,在弹性突起43弹性力的作用下,拔键4向上运动带动压块44向上压紧开关弹片31,此时自动反锁。
[0023]本技术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把手芯5的顶面、底面与两个侧面均为圆弧形且任意两个面接触点均作圆弧过渡,其中一个侧面设置有圆弧形凹槽51,圆弧形凹槽51的弧度与顶块42的弧面相适应;在解锁与反锁作用切换下,提高把手芯5与顶块42衔接顺畅性,同时提高把手芯5使用寿命。
[0024]本技术进一步改进,还包括把手复位弹簧6和连接杆52,连接杆52与把手芯5固定连接,锁体1上开有把手孔100,把手孔100上固定设置有圆环形突起101,所述的连接杆52穿过把手孔100后与把手2卡接、并通过紧固螺钉固定,所述的把手复位弹簧6套设于连接杆52上、贴紧连接杆52与把手芯5 连接处,把手芯5上开有限位孔53,弹簧限位螺钉穿过把手芯5并对把手复位弹簧6的一端限位。旋转把手2带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子反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把手、把手芯、拔键、电子开关,把手、把手芯分别设置在锁体的外、内两侧,把手、把手芯之间固定连接,锁体的内侧开设有拔键槽和轨道槽,拔键设置在拔键槽内,所述的拔键整体呈长条形,拔键的键身上开有两个椭圆形腰孔,两个拔键限位螺钉分别穿过两个椭圆形腰孔后与锁体相连接,拔键的上部设置有圆弧端面的顶块,轨道槽、电子开关固定设置在锁体上且分别位于拔键长度方向的两侧,拔键的两侧分别固定设置有弹性突起和压块,所述的弹性突起设置在轨道槽内,压块与电子开关的开关弹片紧贴,所述的顶块与把手芯贴合且可在把手芯的挤压下带动拔键上下运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子反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把手芯的顶面、底面与两个侧面均为圆弧形且任意两个面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双有
申请(专利权)人:谢双有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