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闸导流冲淤结构及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74345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4 10:23
本申请涉及一种水闸导流冲淤结构,包括设置于河道两侧挡土墙之间的混凝土墙体,混凝土墙体设有通过腔,通过腔内安装有闸门机构;闸门机构靠近河水上游的一侧安装有两个过滤网,两个过滤网的相对侧分别固定有出水管,每一出水管均安装有喷嘴;通过腔的内壁嵌装有多个蓄水机构,每一蓄水机构均通过连通管连通于出水管;当水闸开闸放水时,上游河水能够冲击蓄水机构并将蓄水机构内储存的河水依次挤入连通管和出水管,最终河水从喷嘴喷出并对过滤网的网孔进行自动冲洗。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水闸导流冲淤方法。流冲淤方法。流冲淤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闸导流冲淤结构及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水利工程
,尤其涉及一种水闸导流冲淤结构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水闸是一种修建在河道或沟渠、用于控制流量和调节水位的水工建筑物。通过关闭闸门可以起到拦洪、挡潮或抬高水位的作用,以满足灌溉、发电、航运、水产、环保、工业和生活用水等需要,而将闸门开启可以宣泄洪水、涝水、弃水或废水,也可以对下游河道或沟渠供水。
[0003]在我国大部分地区,河水上游与河水下游的水质情况不一,当在上游与下游之间建造水闸后,倘若上游河水的水质相对于下游河水较为浑浊,通常需要在水闸的位置增设过滤结构,以减少上游水源对下游水源的污染。
[0004]过滤网是水利工程中最常用的一种过滤结构,然而当过滤网长时间受到上下游河水的冲刷,容易造成过滤网的网孔位置粘附淤泥,淤泥凝结成块后会将过滤网的网孔堵住,需要维修人员进入河流中并对过滤网进行清洁,清洁不便的同时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能够方便地对过滤网上附着的淤泥进行清洁,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水闸导流冲淤结构及方法。
[0006]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水闸导流冲淤结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闸导流冲淤结构,包括设置于河道两侧挡土墙之间的混凝土墙体,所述混凝土墙体设有供河水通过的通过腔,所述通过腔靠近河水上游的一侧安装有闸门机构;所述闸门机构靠近河水上游的一侧安装有两个并排设置的过滤网,两所述过滤网的相对侧分别固定有多根出水管,每一所述出水管均安装有多个喷嘴;所述通过腔靠近河水下游的一侧安装有导流机构,所述导流机构包括多个挡水墙,各个所述挡水墙分别固定于通过腔的两相对侧壁,相邻所述挡水墙之间间隔设置;所述通过腔的内侧壁嵌装有多个蓄水机构,每一所述蓄水机构均位于两个相邻挡水墙之间;各个所述蓄水机构分别通过连通管连通于出水管,当河水进入所述蓄水机构后,河水通过所述连通管和出水管并最终从喷嘴喷出。
[0007]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当对水闸进行开闸放水时,上游的河水涌入混凝土墙体的通过腔后能够撞击于挡水墙,而挡水墙能够将河水向两侧引导并使河水进入蓄水机构,而蓄水机构内蓄存的河水能够经由连通管挤入出水管,且最终出水管内的河水能够通过喷嘴喷出,从而对相邻过滤网的网孔进行自动冲刷,减少淤泥堵塞于过滤网的网孔并凝结成块的可能性;整个过程无需工作人员对过滤网进行清洁,从而能够在提高对过滤网清洁的便利性的同时极大地降低人工作业时存在的安全隐患。
[0008]可选的,所述通过腔的内侧壁设有用于安装蓄水机构的安装槽;所述蓄水机构包括嵌装于安装槽的蓄水箱以及活动安装于蓄水箱内部的两个隔板,每一所述隔板与蓄水箱
内壁之间均形成有储水腔,所述储水腔设有与通过腔相连通的进水孔;所述连通管远离出水管的一端连通于储水腔;所述蓄水箱靠近通过腔的一侧设有开口,所述开口位于两个隔板之间;两所述隔板之间共同安装有迎水组件,当所述河水冲击迎水组件时,所述迎水组件带动两个隔板相互远离。
[0009]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河水通过进水孔进入储水腔后储存于储水腔内,当水闸开闸放水时,上游河水涌入通过腔后能够冲击于迎水组件,使得迎水组件能够向蓄水箱内移动并推动两个隔板向相互远离的方向移动,此时储水腔的容积减小,储水腔内储存的河水被挤入连通管并最终经由出水管的喷嘴喷出,从而对过滤网的网孔进行自动冲刷。
[0010]可选的,所述进水孔设置为条形孔,所述进水孔的延长方向与隔板的移动方向同向设置;所述隔板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所述第一板体抵靠于蓄水箱设有开口一侧的内壁,当两所述第二板体相互远离时,所述第一板体逐渐覆盖于进水孔。
[0011]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当迎水组件推动两个隔板相互远离时,隔板的第一板体能够逐渐将进水孔局部覆盖,使得储水腔内储存的河水能够更多地通过连通管进入出水管内,有利于增大后续河水从喷嘴喷出的流量和速度,提升喷嘴对过滤网网孔的冲刷效果。
[0012]可选的,所述第二板体与第一板体之间呈倾斜设置,两所述第二板体之间的间距由靠近开口的一侧向远离开口的一侧逐渐减小;所述迎水组件包括活动板和弹性件,所述活动板的两相对侧分别固定有滑块,两所述第二板体的相对侧分别固定有滑轨,所述滑块滑移安装于滑轨;所述弹性件位于两个第二板体之间,所述弹性件的一端连接于蓄水箱远离开口一侧的内壁,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连接于活动板;所述弹性件处于常态压缩状态。
[0013]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活动板的滑块滑移安装于第二板体的滑轨后,使得活动板能够相对于第二板体滑移;本申请的弹性件常态处于压缩状态,能够使活动板停留于靠近开口的位置,此时隔板的第一板体能够位于进水孔的外侧,便于河水通过进水孔流入储水腔。当河水强力冲击活动板时,活动板快速向蓄水腔内移动,从而推动两侧的第二板体向相互远离的方向移动,进而将储水腔内的河水挤入连通管内并最终通过喷嘴喷出。
[0014]可选的,所述弹性件的外周侧套接有防水组件,所述防水组件包括多个防水套筒,各个所述防水套筒依次套接;位于最内侧的所述防水套筒固定连接于蓄水箱远离开口一侧的内壁,位于最外侧的所述防水套筒固定连接于活动板。
[0015]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防水组件的设置能够减少河水与弹性件直接接触的情况,有利于减少弹性件受河水侵蚀而生锈的可能性,延长弹性件的使用寿命;另外,本申请的防水组件由多个防水套筒依次套接组成,当河水强力冲击活动板时,防水组件向内缩回的距离较大,有利于使储水腔内更多的河水流入连通管和出水管内,从而使喷嘴对过滤网网孔保持良好的冲刷效果。
[0016]可选的,每一所述连通管均安装有单向阀,所述储水腔的河水通过单向阀流入出水管。
[0017]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单向阀的设置使得河水只能从储水腔内进入出水管,减少了活动板在弹性件的弹力作用下复位时出水管内的河水反向流入储水腔的情况。
[0018]可选的,位于所述通过腔一侧的挡水墙设为第一挡水墙,位于所述通过腔另一侧的挡水墙设为第二挡水墙,所述第一挡水墙和第二挡水墙沿通过腔的延长方向错位设置。
[0019]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通过将第一挡水墙和第二挡水墙错位设置,水闸开闸放水后上游河水撞击于第一挡水墙后能够沿着第一挡水墙快速地冲击于相邻的两个第二挡水墙之间的迎水组件,有利于增强迎水组件所受到的冲击力,进而增强河水从喷嘴喷出的流量和速度,便于对过滤网网孔处的清洁。
[0020]可选的,所述闸门机构包括升降闸门、连接于升降闸门顶部的钢绳以及用于驱使升降闸门升降的起重电机,所述钢绳连接于起重电机的输出轴;所述钢绳的外侧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位于钢绳靠近升降闸门的一端;两个所述过滤网中远离河水上游的过滤网设为第一过滤网,所述第一过滤网滑移安装于混凝土墙体;所述第一过滤网的顶部固定有连接绳,所述连接绳远离第一过滤网的一端设有套环,所述连接绳通过套环套接于钢绳;所述套环常态抵靠于限位块的上表面。
[0021]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当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闸导流冲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河道两侧挡土墙之间的混凝土墙体(1),所述混凝土墙体(1)设有供河水通过的通过腔(11),所述通过腔(11)靠近河水上游的一侧安装有闸门机构(2);所述闸门机构(2)靠近河水上游的一侧安装有两个并排设置的过滤网(3),两所述过滤网(3)的相对侧分别固定有多根出水管(31),每一所述出水管(31)均安装有多个喷嘴(32);所述通过腔(11)靠近河水下游的一侧安装有导流机构(4),所述导流机构(4)包括多个挡水墙,各个所述挡水墙分别固定于通过腔(11)的两相对侧壁,相邻所述挡水墙之间间隔设置;所述通过腔(11)的内侧壁嵌装有多个蓄水机构(5),每一所述蓄水机构(5)均位于两个相邻挡水墙之间;各个所述蓄水机构(5)分别通过连通管(33)连通于出水管(31),当河水进入所述蓄水机构(5)后,河水通过所述连通管(33)和出水管(31)并最终从喷嘴(32)喷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闸导流冲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腔(11)的内侧壁设有用于安装蓄水机构(5)的安装槽(12);所述蓄水机构(5)包括嵌装于安装槽(12)的蓄水箱(51)以及活动安装于蓄水箱(51)内部的两个隔板(52),每一所述隔板(52)与蓄水箱(51)内壁之间均形成有储水腔(512),所述储水腔(512)设有与通过腔(11)相连通的进水孔(513);所述连通管(33)远离出水管(31)的一端连通于储水腔(512);所述蓄水箱(51)靠近通过腔(11)的一侧设有开口(511),所述开口(511)位于两个隔板(52)之间;两所述隔板(52)之间共同安装有迎水组件(53),当所述河水冲击迎水组件(53)时,所述迎水组件(53)带动两个隔板(52)相互远离。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闸导流冲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孔(513)设置为条形孔,所述进水孔(513)的延长方向与隔板(52)的移动方向同向设置;所述隔板(52)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板体(521)和第二板体(522),所述第一板体(521)抵靠于蓄水箱(51)设有开口(511)一侧的内壁,当两所述第二板体(522)相互远离时,所述第一板体(521)逐渐覆盖于进水孔(513)。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闸导流冲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板体(522)与第一板体(521)之间呈倾斜设置,两所述第二板体(522)之间的间距由靠近开口(511)的一侧向远离开口(511)的一侧逐渐减小;所述迎水组件(53)包括活动板(531)和弹性件,所述活动板(531)的两相对侧分别固定有滑块(533),两所述第二板体(522)的相对侧分别固定有滑轨(523),所述滑块(533)滑移安装于滑轨(523);所述弹性件位于两个第二板体(522)之间,所述弹性件的一端连接于蓄水箱(51)远离开口(511)一侧的内壁,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连接于活动板(531);所述弹性件处于常态压缩状态。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闸导流冲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涂启龙杨华岳肖洪泽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水利水电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