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石墨烯电暖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4250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4 10: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石墨烯电暖器,其包括电暖器箱体,电暖器箱体内部被分隔为控制区以及发热区,还包括发热主体,其设置于发热区内部,用于通电后进行远红外取暖;控制主体,其设置于控制区内部,用于与发热主体电连接;温控面板,其嵌设于电暖器箱体的一侧并与所述控制主体电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对发热主体、控制主体内部区域化,发热主体以及机壳件设置隔热板,各板件间通过陶瓷阻断件的方式进行隔热,从而提高内部元器件的使用寿命,以及降低机壳升温导致的安全风险;同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紧凑,散热面积大,能够给以使用者相同功率的取暖体验下,更小的空间占用率。更小的空间占用率。更小的空间占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石墨烯电暖器


[0001]本技术涉及电暖器
,尤其是一种石墨烯电暖器。

技术介绍

[0002]石墨烯是碳的异构体之一,具有极佳的导电性,导电性良好的导体一般导热性也非常好,加大其通过电流就会产生大量发热;因此,石墨烯电暖器的原理是在电场的作用下,发热体中的碳分子团产生“布朗运动”,碳分子之间发生剧烈撞击和摩擦产生热能,并以远红外辐射的形式对外传递热量,从而进行室内温度的迅速调节、取暖。
[0003]而现有的石墨烯电暖器,其在向外热辐射时,内部的电子元件也会受到加热作用;同时,作为一款室内使用的取暖器而言,由于辐射热量的影响,作为金属材质的电暖器外壳温度较高,对警惕性较弱、安全意识较弱的使用者或婴幼儿存在一定的使用风险;因此如何克服内部电子元器件以及机壳升温的问题,是目前石墨烯电暖器市场的一个痛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提供结构合理的一种石墨烯电暖器,通过对发热主体、控制主体内部区域化,发热主体以及机壳件设置隔热板,各板件间通过陶瓷阻断件的方式进行隔热,从而提高内部元器件的使用寿命,以及降低机壳升温导致的安全风险。
[0005]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石墨烯电暖器,其包括电暖器箱体,所述电暖器箱体内部被分隔为控制区以及发热区,还包括:
[0007]发热主体,其设置于发热区内部,用于通电后进行远红外取暖;
[0008]控制主体,其设置于控制区内部,用于与发热主体电连接;
[0009]温控面板,其嵌设于电暖器箱体的一侧并与所述控制主体电连接。
[0010]进一步地,所述发热主体包括至少两块垂直设置于电暖器箱体内部的石墨烯发热板。
[0011]进一步地,相邻的所述石墨烯发热板之间通过陶瓷垫片间隔阻断。
[0012]进一步地,还包括冲孔隔热板,所述冲孔隔热板设置有两块于陶瓷垫片的两侧边缘,以将多块石墨烯发热板夹持在内。
[0013]进一步地,所述控制主体包括设置于控制区的集成设备盒,所述集成设备盒内设置控制模块。
[0014]进一步地,所述电暖器箱体为金属一体成型外壳,电暖器箱体的顶部设置散热口。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6]1.发热主体间通过陶瓷垫片间隔,单片或者双片的石墨烯发热板在通电向外进行远红外取暖时,热辐射与箱体间无阻隔时,金属材质的箱体易温度剧烈上升,虽然目前能够使用一些隔热性能较好材质的金属作为机壳,但其温度控制仍不够理想,本技术提供的内部发热结构,一方面各板件间能够有效隔热,同时通过冲孔隔热板有效的进行了大面
积的热辐射阻隔,防止了机壳的大幅度升温,同时冲孔隔热板不影响发热主体热辐射升温的同时,能够将热量聚集向上排出;其中,内部电子元器件,通过分区设置,加以常规的隔热材料的包覆,能够达到客观理想的使用寿命,提高设备实用寿命,降低了故障率。
[0017]2.采用一体成型的金属外壳,相比传统式装配结构的机壳,拆装一体成型美观无拼接缝隙,家用时能够更快、时间更短地进行温度提升,从而提高供暖效率,给使用者以更优、更好的体验。
[0018]3.本技术整体结构紧凑,散热面积大,能够给以使用者相同功率的取暖体验下,更小的空间占用率。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的内部结构图;
[0021]图3为发热主体的内部结构图;
[0022]图4为冲孔隔热板的结构图;
[0023]图5为图1的俯视图。
[0024]其中:1、电暖器箱体;2、控制区;3、发热区;4、发热主体;5、控制主体;6、温控面板;7、冲孔隔热板;11、散热口;12、冲压加强辐条;41、石墨烯发热板;42、陶瓷垫片;43、固定轴;44、锁止件;51、集成设备盒;52、控制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了使得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文中将结合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26]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和图5,一种石墨烯电暖器,其包括电暖器箱体1,电暖器箱体1内部被分隔为控制区2以及发热区3;
[0027]在优选的实施例中,电暖器箱体1能够为铝材质的机壳,区别于装配式的电暖器箱体1结构,本申请采用一体成型的电暖器箱体1结构,其具有两个组件,单侧的箱体组件,以及另一侧作为拼接固定的箱体组件,两者之间通过插销或插口的形式进行无缝卡接固定,从而在外观上得以实现小巧、紧凑、体积小等优点,更好的迎合使用者的空间体积需求。
[0028]发热主体4,其设置于发热区3内部,用于通电后进行远红外取暖;发热主体4包括至少两块垂直设置于电暖器箱体1内部的石墨烯发热板41;相邻的石墨烯发热板41之间通过陶瓷垫片42间隔阻断;其具体安装结构为:优选采用两块石墨烯发热板41时,采用一侧支撑安装的方式,结合图2以及图3所示,箱体内部一侧通过开设6个冲孔作为支撑件固定孔,6个通孔内设置固定轴43,以支撑石墨烯发热板41以及冲孔隔热板7,固定轴43的一端通过锁止件44,本实施例中能够为紧固螺栓将固定轴43的一端固定于电暖器箱体1一侧内部,靠近每个固定轴43固定端的一头预设陶瓷垫片42,敷设一块冲孔隔热板7之后,内部设置两块石墨烯发热板41,各板件间通过陶瓷垫片42阻断,最后在固定轴43的末端设置一块冲孔隔热板7之后以紧固螺栓作为末端固定;如此,各板件间不易产生松动、晃动等使用异响问题,同时板件间的接触通过陶瓷隔热阻断,能够提高使用安全性以及保证接触点的防燃;
[0029]控制主体5,其设置于控制区2内部,用于与发热主体4电连接;包括设置于控制区2
的集成设备盒51,集成设备盒51内设置控制模块52,在电暖器箱体1的内部划分小块的区域作为硬件模块的内置区域,同时隔离于发热区3,一方面整体小巧更为美观,另一方面更易于内部线材、线缆的收纳。
[0030]温控面板6,其嵌设于电暖器箱体1的一侧并与控制主体5电连接,用于用户对取暖器相关参数的识别以及调节;
[0031]其中,冲孔隔热板7设置有两块于陶瓷垫片42的两侧边缘,以将多块石墨烯发热板41夹持在内。
[0032]如图1所示,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两侧箱体外壁还具有冲压加强辐条12,使得本申请结构紧凑的同时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
[0033]电暖器箱体1为金属一体成型外壳,电暖器箱体1的顶部设置散热口11,发热主体热辐射的热量经散热口向上传递,从而提高室内温度。
[0034]本技术防止内部元器件以及机壳升温的原理为:发热主体4间通过陶瓷垫片42间隔,单片或者双片的石墨烯发热板41在通电向外进行远红外取暖时,热辐射与箱体件无阻隔时,金属材质的箱体易温度剧烈上升,虽然目前能够使用一些隔热性能较好材质的金属作为机壳,但其温度控制仍不够理想,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石墨烯电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暖器箱体(1),所述电暖器箱体(1)内部被分隔为控制区(2)以及发热区(3),还包括:发热主体(4),其设置于发热区(3)内部,用于通电后进行远红外取暖;控制主体(5),其设置于控制区(2)内部,用于与发热主体(4)电连接;温控面板(6),其嵌设于电暖器箱体(1)的一侧并与所述控制主体(5)电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墨烯电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主体(4)包括至少两块垂直设置于电暖器箱体(1)内部的石墨烯发热板(41)。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石墨烯电暖器,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晓华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碳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