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暖器散热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04975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1 09: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取暖器散热结构,包括:箱体,箱体内部形成安装腔;控制装置,用于控制发热装置;固定底座,设置在箱体上,固定底座部分贯穿于安装腔并延伸至外界;散热件,抵接在控制装置上,散热件位于控制装置与固定底座之间。通过把控制装置安装在固定底座上,在控制装置与固定装置形成的空间安装散热件,取暖器在工作时,通过散热件抵接在控制装置,能够把控制装置上的热量传导至散热件上,通过固定底座部分贯穿安装腔延伸至外界,控制装置内部能够与外界进行空气交换,提高散热效率,通过固定底座和散热件的相互配合,控制装置的热量能够及时散热,提高控制装置中电子元器件的使用寿命,确保取暖器使用可靠性。确保取暖器使用可靠性。确保取暖器使用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取暖器散热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家电
,特别是涉及一种取暖器散热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取暖器散是一种用于取暖的设备,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电取暖器是以电为能源进行加热供暖的取暖设备,也可叫做电采暖,可广泛用于住宅、办公室、宾馆、商场、医院、学校、火车车厢等移动供暖、简易活动房等各类民用与公共建筑。电取暖器的功率大,发热效果好,能带给用户很好的取暖体验,但是电取暖器做功的时候,其产生的热量也会影响到控制电路的电子元器件,当电取暖器长时间运行时且控制电路上的电子元器件得不到及时散热,有可能造成部分电子元器件超过其能承受的温度范围,不能正常工作甚至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取暖器控制电路中的电子元器件散热不及时的问题,提供一种取暖器散热结构。
[0004]一种取暖器散热结构,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部形成安装腔,所述安装腔用于提供取暖器的发热装置和控制装置安装的空间;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控制发热装置;固定底座,所述固定底座设置在所述箱体上,所述固定底座部分位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控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取暖器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1),所述箱体(1)内部形成安装腔(101),所述安装腔(101)用于提供取暖器的发热装置(2)和控制装置(3)安装的空间;控制装置(3),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控制发热装置;固定底座(4),所述固定底座(4)设置在所述箱体(1)上,所述固定底座(4)部分位于所述安装腔(101)内,所述控制装置(3)设置在所述固定底座(4)上,所述固定底座(4)部分贯穿于所述安装腔(101)并延伸至外界;散热件(5),所述散热件(5)抵接在所述控制装置(3)上,所述散热件(5)位于所述控制装置(3)与所述固定底座(4)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暖器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3)包括电路板(31)和电源管理芯片(32),所述电源管理芯片(32)设置在所述电路板(31)上,所述散热件(5)分别与所述电路板(31)和所述电源管理芯片(32)抵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取暖器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底座(4)设有连接柱(421),所述连接柱(421)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连接柱(421)间隔分布在所述固定底座(4)上,所述连接柱(421)上形成螺纹槽,所述电路板(31)设有与所述连接柱(421)对应设置的第一通孔(301),所述电路板(31)与所述连接柱(421)抵接,所述连接柱(421)的高度高于所述散热件(5)相对于所述固定底座(4)的高度。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取暖器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31)开设第二通孔(302),所述第二通孔(302)数量不少于两个,所述散热件(5)形成与所述第二通孔(302)对应设置的第三通孔(50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暖器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底座(4)包括安装部(41)和散热部(42),所述安装部(41)设置在所述箱体(1)上,所述散热部(42)设置在所述安装部(4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继勇祝焱明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宏伙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