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菌肽LL37基因、含抗菌肽LL37转基因玉米及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42364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4 10: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抗菌肽LL37基因、含抗菌肽LL37转基因玉米及应用,属于基因工程技术领域,所述LL37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结果表明,抗菌肽LL37基因能够显著抑制抗纹枯病菌和/或禾谷镰刀病菌。通过转基因玉米中扩增得到目的基因条带结果表明抗菌肽LL37基因已整合到玉米的基因组中。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转基因玉米生产抗菌肽LL37含量高,能够通过利用玉米作为生物反应器对抗菌肽LL37进行工业化生产,降低生产成本。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转基因玉米还能够显著抑制抗纹枯病菌和/或禾谷镰刀病菌,提高了玉米的抗病能力,同时抗菌肽LL37是人体内源性物质,将含抗菌肽LL37转基因玉米用于制备饲料添加剂和/或食品,安全性好。安全性好。安全性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菌肽LL37基因、含抗菌肽LL37转基因玉米及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基因工程
,尤其涉及一种抗菌肽LL37基因、含抗菌肽LL37转基因玉米及应用。

技术介绍

[0002]抗菌肽(ABP)是一类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生物体内具有广谱抗菌活性的小分子多肽,能够抵抗外界微生物侵害,由20~6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这类活性多肽多数具有强碱性、热稳定性以及广谱抗菌等特点,是生物天然免疫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抗菌肽具有谱抗菌活性,但对不同菌株的杀灭作用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且抗菌谱也有待扩大。
[0003]玉米作为世界主要的粮食作物和饲料作物,并作为重要的工业原料在农业经济和农业生产上发挥重要作用。但真菌病原体对玉米危害巨大,如玉米纹枯病从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发生,主要危害叶鞘、叶片、果穗及茎秆;玉米中禾谷镰刀菌引起玉米根腐病等农作物病害,通过分泌毒素和一些细胞壁水解酶,对玉米等农作物的根茎部位有极大危害,而且禾谷镰刀菌在侵染过程中产生的生物毒素也给人畜健康和食品安全造成重大威胁,因此,玉米真菌病原体危害已成为制约玉米生产的严重问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菌肽LL37基因,其特征在于,所述LL37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2.一种植物表达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表达载体含有权利要求1所述LL37基因的核苷酸序列。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植物表达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表达载体以pCAMBIA3301载体为骨架,在所述pCAMBIA3301载体的NcoI和BstEII之间连接如SEQ ID No.1所示的LL37基因。4.一种含抗菌肽LL37转基因玉米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植物表达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转化至玉米幼胚中,获得含有抗菌肽LL37的转基因玉米。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国英刘艳任珍静陈岩
申请(专利权)人:海南绿谷生物育种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